时间:2019-10-22 作者:宋义武|朱从江|朱维国|朱敏|熊莉 江苏省财政厅
[大]
[中]
[小]
摘要:
随着法治政府、节约型政府建设的不断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行政单位财务管理面临的形势、承担的任务和工作的要求较以往发生了很大变化。新预算法的实施,现代财政制度目标的确立,政府会计制度的改革等,也对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推动行政单位财务管理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是财政部门、行政单位和财务人员需要共同思考的重要课题。
当前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行政单位财务管理随着外部环境的极大改善,管理更加规范,但对照新的形势和要求,部分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新形势、新规定、新要求不相适应。
(一)单位内控体系尚未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基础较为薄弱。近年来,财政部门在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基础上,又制定了内控体系建设指导意见,要求行政事业单位推动内控评估工作,按年报送内控报告。但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大部分行政单位没有把内控体系建设要求落到实处:有的虽然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内控规范制定工作,形成了厚厚的台账资料,却束之高阁;有的内控评估时也发现了一...
随着法治政府、节约型政府建设的不断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行政单位财务管理面临的形势、承担的任务和工作的要求较以往发生了很大变化。新预算法的实施,现代财政制度目标的确立,政府会计制度的改革等,也对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推动行政单位财务管理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是财政部门、行政单位和财务人员需要共同思考的重要课题。
当前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行政单位财务管理随着外部环境的极大改善,管理更加规范,但对照新的形势和要求,部分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新形势、新规定、新要求不相适应。
(一)单位内控体系尚未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基础较为薄弱。近年来,财政部门在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基础上,又制定了内控体系建设指导意见,要求行政事业单位推动内控评估工作,按年报送内控报告。但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大部分行政单位没有把内控体系建设要求落到实处:有的虽然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内控规范制定工作,形成了厚厚的台账资料,却束之高阁;有的内控评估时也发现了一些缺陷和风险,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完善制度,改善流程,实施有效整改;有的根本没有开展内控建设相关工作,内控报告只是财务人员拍脑袋填报。行政单位内控体系建设不到位,使其财务管理工作缺乏一个良好的约束环境,导致财务管理弱化,规章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
(二)部门预算和决算管理不够严格,偏离财政管理宗旨。部分单位的部门预算还只是按照上年基数加增长来编制,零基预算名不副实;不少单位对部门预算缺乏法制意识,对下一年度的专项工作未能及早规划,预算编制工作中单位财务与相关职能部门统筹协调不力,预算编制与年度工作目标未能有效衔接,对下一年度项目支出安排不缜密、不周全,有资金无项目或有项目无预算安排的现象同时存在,年度预算执行中申请追加、调整项目经费预算的情形过多,甚至部分单位存在擅自改变预算资金用途或超预算、无预算列支的现象,削弱了部门预算的严肃性、完整性;有些单位存在部门决算报表数据依据预算数照搬照抄未据实填报现象,造成账表、账实不符,不能如实反映预算执行情况。
(三)财务制度执行不力,财务工作规范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有的单位擅自改变资金用途,甚至挪用财政资金;非税收入应缴不缴,零余额账户应清不清;财务支出随意,个人借款长期不还;账务核算不规范,会计科目设置不明细,项目支出和基本支出“眉毛胡子一把抓”等。
(四)忽视资产管理、重钱轻物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行政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够重视,存在管理制度不健全、登记不完整、不清晰,家底不清,缺乏行之有效的资产管理内部制约机制等问题:重视资产配置,却忽视使用管理;资产日常管理松懈,内部管理流程不规范;资产使用效率不高,有的甚至长期闲置;资产处置不及时,一些废旧资产长期搁置在仓库角落;账账不符,账实不符;资产出租、出借手续不健全,操作不规范,审批不合规,造成国有资产收益流失。同时,资产预算管理执行不够严格、不够到位,源头管理不够有效。
(五)政府采购管理不到位,存在制度缺陷和管理漏洞。没有很好贯彻执行政府采购信息公开制度,致使这项“阳光下的采购”透明度还不够高;行政单位政府采购计划编制不到位,计划编制率低;协议供货和网上商城管理不够到位,行政单位采购时会“打擦边球”;政府采购政策相互衔接不够顺畅,网上商城采购后续服务存在不足;协议供货采购范围过于宽泛,后续管理不够到位,等等。总之,政府采购重程序轻服务、重制度轻落实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加强和改进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建议
(一)加大《会计法》《预算法》贯彻力度,积极营造良好氛围。《会计法》和《预算法》作为规范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根本大法,进一步加大贯彻落实力度,对于解决目前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其规范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特别在当前大力推进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形势下,应着力推动行政单位依法理财。以贯彻落实法律为抓手,积极营造加强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良好氛围。一是推动行政单位领导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更加重视财务管理,关心财务工作人员,为行政单位财务工作创造一个依法办事、遵章守纪的工作环境;二是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制度,把零基预算制度落到实处,严格执行全口径预算,推进项目经费管理的科学化和预算精细化,倡导勤俭节约、讲求实效;三是进一步确立财务机构财务人员在单位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支持财务人员依法履行监管职责,树立财务人员敢于担当、善于管理的意识,把法律中“会计监督”各项要求执行到位,将会计工作除了核算职能之外的管理职责落到实处。
(二)完善预决算管理,夯实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基础。预算管理是财政资金管理的有效形式和手段,贯穿于整个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始终。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行政单位应高度重视预算编制工作,做到科学合理。一是通盘考虑预算编制,严格执行基本支出预算定额,精心筛选单位支出项目,在充分论证项目可行性的基础上,优先安排重要急办项目,确保资金保障到位,做到预算既要符合财政规定,又要切合单位实际,防止预算编制与预算具体执行脱节。二是按照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结合财政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尽量细化预算编制内容,在厉行节约的前提下,完整编制“三公经费”及会议费、培训费等重要明细开支;在利于单位执行和职能部门监管的同时,结合行政单位经费管理实际需要,适度减少项目数量,增强行政单位执行预算的可操作性。三是严格执行预算,严禁超预算或无预算安排支出,严格预算追加,除不可抗拒因素外,行政单位原则上不得申请追加预算,硬化预算约束力。四是加强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强化大数据集成与应用,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资金支付的安全性、规范性和高效性,注重跟踪问效,强化支出绩效管理。五是全面系统公开行政单位预决算,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严格预算执行,不断提高节约使用资金的自觉性。
(三)进一步完善行政单位财务管理规定,强化内控体系建设。行政单位应加强单位内部的财务制度建设。对已经制定的财务规章制度,开展全面系统的梳理,适时进行制度的“废、改、立”。对财政部门印发的有关制度,要结合单位实际,及时制定本部门的具体实施细则。对尚未制定制度且急需规范的一些费用开支,诸如临时聘用人员待遇、加班值班费用等,应加强调研,提出意见和建议,供财政部门制定相关管理规定时参考。行政单位应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有关规定,一要在认真梳理内部岗位职责、经济事项、业务流程的基础上,根据经济活动客观规律,筛查财务管理风险点,制定风险防范应对策略,堵塞漏洞;二要建立健全内部监督管理制度,完善业务流程,将制衡机制嵌入部门内部管理各环节,实现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相互制约;三要推进内控信息化建设,将内控规范程序嵌入各个财务管理应用系统,让权力运行有迹可循。对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要进行跟踪督查,不断完善,防止内控制度流于形式,变成花架子。
(四)加强财政财务专项业务管理,提高行政单位财务整体管理水平。要严格按照内控制度建设要求,在管理岗位设置、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建立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内部管理机制,切实加强单位资产、政府采购、非税收入、资金账户等财政财务业务专项管理,提高行政单位财务整体管理水平。要按照财政资产管理规范要求,切实履行本单位国有资产的具体管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