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1-04 作者:罗冬梅丨白显朝 四川省广元市财政局苍溪县财政局
[大]
[中]
[小]
摘要:
苍溪县是川北深丘、革命老区、贫困地区“三区合一”县。近年来,国家对村级投入特别是扶贫资金投入规模大、类别多、政策性强、监督检查严、社会关注度高,因此,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规范村级会计核算尤为迫切。苍溪县财政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构建县乡村会计核算管理一体化信息平台,推进村级财务网络化、标准化管理,为精准扶贫脱贫、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支撑。
主要做法
苍溪县依托“金财网+”,按照县乡村“三级相通、业财相融、安全规范、节俭高效”的原则,2017年开始建立“县乡村会计核算管理一体化信息平台”,实行网络化、标准化、一体化管理,形成全县财政资金从预算、支付到核算、决算、公开的全程化监管体系。2018年1月起,全县805个村(社区)所有资金和账务纳入系统运行。同时,在2018年启动新政府会计制度账务体系建设,2019年1月起,将全县280多个县级行政事业单位、39个乡镇账务迁入一体化平台运行,在全省率先整体执行新制度。同时,规划与“政务云”融合对接,通过电子政务外网实现“互联网+”模式。
按照“村级主体、政府主管、部门监管、委托代理”的管理体制,苍溪县通过一体化平台构建“统一网络平台、统一业务标准、统一乡镇核...
苍溪县是川北深丘、革命老区、贫困地区“三区合一”县。近年来,国家对村级投入特别是扶贫资金投入规模大、类别多、政策性强、监督检查严、社会关注度高,因此,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规范村级会计核算尤为迫切。苍溪县财政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构建县乡村会计核算管理一体化信息平台,推进村级财务网络化、标准化管理,为精准扶贫脱贫、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支撑。
主要做法
苍溪县依托“金财网+”,按照县乡村“三级相通、业财相融、安全规范、节俭高效”的原则,2017年开始建立“县乡村会计核算管理一体化信息平台”,实行网络化、标准化、一体化管理,形成全县财政资金从预算、支付到核算、决算、公开的全程化监管体系。2018年1月起,全县805个村(社区)所有资金和账务纳入系统运行。同时,在2018年启动新政府会计制度账务体系建设,2019年1月起,将全县280多个县级行政事业单位、39个乡镇账务迁入一体化平台运行,在全省率先整体执行新制度。同时,规划与“政务云”融合对接,通过电子政务外网实现“互联网+”模式。
按照“村级主体、政府主管、部门监管、委托代理”的管理体制,苍溪县通过一体化平台构建“统一网络平台、统一业务标准、统一乡镇核算、统一财政监控和分村民主理财、分村明细核算、分村提供报表、分村公开公示”的“四统四分”村级财务管理新模式。利用“村财民理乡代管”改革和“乡镇财政所规范化”建设形成的资源和专业优势,整合乡镇财政、农经、村财力量,设置“村级会计代理服务中心”,与财政所合署办公、统一管理;中心设村财核算会计、资金会计、财务审核等岗位,其中村财核算会计为专职,其余岗位可为兼职;各村设报账员1名,原则上由村副主任兼任。充分发挥乡镇专业力量和就近就地监管、代理服务的优势。
主要业务流程:村级开展经济业务活动(项目支出及3000元以上的日常支出事前报乡镇审批)→村级报账员收集、整理、初审原始凭证→村民理财监督委员会审核→村书记/村主任审批(项目支出或3000元以上的日常支出乡镇分管、主管领导审核)→代理服务中心审核,通过村财系统办理资金支付、会计核算→财政及有关部门实时在线查询、监管→对接县纪委“权力运行监督平台—村级直通车”,实行村级财务公开。
村级财务管理平台主要包括资金收付、账务核算、监管查询、村务公开等主功能模块。通过资金管理模块,办理资金收付,维护村级资金运行安全;通过账务核算模块,规范会计核算,强化“三资”管理;通过授权,县财政及有关监管部门实时查询村级财务收支等信息,强化财务监管;通过县纪委“权力运行监督平台—村级直通车”公开村级财务、发布政策资讯,实现村务、财务融合,强化民主监督。
主要优势
财政财务管理更加统一规范。按照“一张网、一盘棋”的布局,一体化信息平台涵盖了县、乡、村三级预算单位和村级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并与“政务云”融合对接,避免一个行业一套信息系统、一个单位一套财务版本带来的信息孤岛和资源浪费,利于形成全县财政资金运动业务闭环和全程化管理体系。
村级资金支付更加科学安全。针对村级资金收支频繁、结存量大,缺乏系统支撑等问题,专门设置了资金管理模块,通过系统录入、岗位分离、额度控制、系统生成支票等手段,解决过去人为控制额度、手工开具支票等方面的风险,并根据收、付款单据的发送自动生成银行存款日记账和记账凭证,使村级资金、银行余额、账务数据三方一致,确保村级资金安全、规范、高效运行。
村级账务核算更加方便准确。针对以前单机版核算方式下各村各账、各做各样、核算不规范、操作不方便等问题,新系统由县财政部门按统一的会计制度和标准设置账套、科目和报表体系,村财会计可通过简单的选择方式即可完成凭证、账簿、报表处理,既降低了村财人员工作量,又使各村账务整齐划一、信息相互可比;同时,代理服务中心人员来自乡镇财政、农经等部门,立足乡村一线,更加熟悉村级资金来龙去脉、项目实施和经济业务活动开展情况,避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脱节,会计信息更加准确。
村级财务监管更加及时有效。以前,由于缺乏网络平台,资金拨付到村后,上级财政和有关部门对村级资金使用和会计核算监督断层,村级财务成为上级部门监管的“盲区”。运行新的村财系统后,财政及有关监管部门可实时查询每一个村、每一笔资金收支、会计核算、原始凭证、制度执行情况,实时提取、汇总、分析相关财务信息,发现问题督促纠正、核查,村民通过县纪委“权力运行监督平台—村级直通车”查询村级财务收支等情况,强化民主监督,防止资金滥用和遏制腐败。
精准扶贫支撑更加精细有力。通过与县纪委“权力运行监督平台—村级直通车”对接,及时发布各类文件、政策法规,实时了解村级项目实施情况,在规范村级资金、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的同时,为推进全县精准扶贫脱贫、乡村振兴和村级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财政财务资源更加节俭高效。充分利用县财政、乡镇和各预算单位现有场地、设备、网络及人力资源,构建业务和技术自主可控的平台,通过统一政府采购、统一组织实施、统一运行维护、统一支付费用,大量节约项目建设及运行维护费用,大大降低了全县财政、财务运行成本,实现了科学安全和节俭高效的目标。
问题和建议
(一)村级财务管理体制方面。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村级财务由农业(农经)部门主管,但县、乡农经部门经过几轮改革后,在机构、人力等方面均不具备主管农村财务的条件和能力,很多地方实质由财政部门管理,存在职能不清、责任不明、名不副实等问题。建议进一步理顺农村财务管理体制,落实主体责任,充实编制和人员,破解农村财务管理困境。
(二)村级财务管理模式方面。我国农村地域辽阔,基础条件、发展程度各异,村级财务管理模式不尽相同,建议在管理模式上不搞“一刀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网络化管理和核算体系;同时,应按照村组织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厘清财务主体方、监管方、代理方的责任,避免村级组织过度依赖代理方平台、技术和信息发布,弱化财务管理和会计主体责任。
(三)村财核算管理范围方面。目前,由县级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并报账的村级工程项目、主管部门打卡直发的惠农惠民补贴等项目较多,未在村级实现资金收支和会计核算,不能完整地反映村级财务活动,村务公开信息不完整。建议对没有法定要求或特定管理需要由主管部门实施、报账的村级项目资金,应在村级实现资金收付和会计核算;有法定要求或特定管理需要的,可实行“双核算”方式,将主管部门报账资料复印或财务报表分割单,在村级账务“过账”核算,完整地反映村级经济业务事项和财务信息。
(四)农村财务改革创新激励机制方面。农村财务管理事关“三农”工作重点、各级各界关注热点,是助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保障,加强农村财务管理、规范会计核算十分迫切。建议将农村财务管理纳入基层会计改革的重要内容,鼓励农村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加快推进村级财务网络化、标准化管理,对管理规范、成效显著的地区,实行预算专项工作经费或提高村级公共服务运行经费标准等奖补激励机制。
责任编辑 张小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