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浙江省各级财政部门将政府非税收入电子化收缴作为“最多跑一次”改革的重要内容,积极打造统一公共支付平台,通过数据多“跑路”,让社会公众少“跑腿”,取得明显成效。
非税收入电子化收缴主要做法
坚持理念引领。政府非税收入种类多、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改变传统收缴方式,难度很大。为此,浙江省财政部门坚持理念先行,提出“五个有利于”的改革思路,即:有利于提高服务水平,通过简化缴款程序,为缴款人提供方便、快捷的缴款渠道;有利于政府非税收入及时足额收缴,以信息网络系统为依托,建立相互制约、科学合理的电子收缴流程体系,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上,提高资金收缴效率;有利于信息共享,充分利用部门间联网系统,建立健全财政部门、执收单位、代收机构、收款银行等联网部门间信息共享机制;有利于规范操作,合理界定财政部门、人民银行、执收单位、代收机构、收款银行的工作职责,规范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程序;有利于监督管理,依托计算机网络和信息系统,加强对政府非税收入收缴全过程的监督,提高资金收缴的规范性、安全性。“五个有利于”理念的提出,明确了政府非税收入收缴改革的初衷和目标,廓清了思想认识误区,凝聚了共识,消除了阻力。
坚持技术支撑。高水平的服务,离不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支撑。浙江省财政部门坚持制度供给和技术应用双轮驱动,以制度建设指导和引领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促进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政府非税收入收缴运行支撑平台。2014年,浙江省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建立政务服务网统一公共支付平台,并选择与社会公众密切相关、业务量较大的高速公路交通违法罚款缴纳作为试点项目投入试运行。2017年3月,全面启动政府非税收入线上线下一体化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省市县三级联动、各部门协同配合,依托“一张网”推进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域的网络互联互通,建立线上线下无缝衔接的新型政府非税收入收缴新模式,实现政府非税收入收缴业务全链条在线化运行。
坚持用户至上。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用户至上的原则,不断完善系统功能,增强用户体验和获得感。将传统执收单位指定代收商业银行改变为由缴款人自主选择支付渠道办理缴款业务;引入电子缴款凭证,实行按需开票、财政票据自动核销等等,这一系列服务创新,充分体现了“社会公众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努力方向”的不懈追求。目前,全省所有市县区财政端均已接入平台,平台共接入项目逾200项,接入执收单位近5000个,接入支付机构、商业银行等代收机构20家,支持移动支付、网页支付、POS支付、扫码支付、自助终端支付、柜面支付、金融服务点支付、委托扣款等线上线下各类支付渠道。通过统一公共支付平台累计服务逾5000万人次,收缴资金近200亿元。
取得的成效
浙江省政府非税收入收缴改革创新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以政府非税收入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支付服务改革创新被列入国务院“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试点项目;统一公共支付平台被中国社科院评为2016年中国“互联网+政务”优秀实践案例50强。2018年初,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听取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汇报时,政府非税收入公共支付服务改革创新是其中的重要 内容。
一是方便了群众办事。通过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区的互联互通,依托公共支付平台,各地整合提供商业银行、支付机构线上线下各类支付渠道,做到了缴款方式多样化、缴款途径便捷化,极大地方便了群众交纳公共款项,提高了公共支付服务水平。
二是提升了政府非税收入收缴效率。通过平台间的互联互通和资金流、信息流、业务流的协调同步,实现政府非税收入全链条的在线化处理,实现资金自动对账、票款自动结报,票据自动核销,有效降低了征缴成本,大大提高了资金收缴运行效率。
三是提高了政府非税收入现代化管理水平。按照构建现代财政制度的目标要求,设置科学合理的非税收入收缴流程体系,用信息化手段来强化权力制约,实现了现代化、规范化管理,从制度和机制上防范执收单位、代收机构截留挪用资金、避免了假钞等资金收缴风险。
四是有效促进政务服务提速增效。公共支付是一些政务服务业务中的重要一环,建立统一公共支付平台,深入推进政务服务领域的互联网化,依托信息互通实现业务流与资金流的协调同步,有助于优化政务服务流程、促进网上政府建设,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责任编辑 张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