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0-22 作者:张磊 全国人大代表 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张磊
[大]
[中]
[小]
摘要: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时代呼唤新作为。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财政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重要职责。各级财政部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好新时代财政工作,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意义重大。全国财政系统有多位财政厅局长光荣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我刊特别推出专题报道,分上下两期,约请这些财政系统全国人大代表畅谈做好新时代财政工作的思路和探索,以飨读者,敬请关注。
打好“三大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是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的主力军,必须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自觉主动地肩负起这一重大历史使命,思想上再聚焦、行动上再聚力,确保每战告捷、连战连捷。
全力以赴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防范化解重大风...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时代呼唤新作为。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财政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重要职责。各级财政部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好新时代财政工作,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意义重大。全国财政系统有多位财政厅局长光荣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我刊特别推出专题报道,分上下两期,约请这些财政系统全国人大代表畅谈做好新时代财政工作的思路和探索,以飨读者,敬请关注。
打好“三大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是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的主力军,必须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自觉主动地肩负起这一重大历史使命,思想上再聚焦、行动上再聚力,确保每战告捷、连战连捷。
全力以赴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既是“三大攻坚战”的首要战役,更是一场输不起的战役。财政是公共风险的最终承担者,金融风险、经济风险等最终都可能财政化。对财政部门而言,当前首要任务就是防控政府债务,提升财政的可持续性,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临“危”而不惧、遇“危”化为安。
内蒙古自治区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公共基础设施滞后,可用财力相对不足,“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等刚性支出占比一直在75%左右,个别地区甚至达到90%。再加之以往的“先上项目再顾财力”“先求速度再看效益”的偏差政绩观,以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不规范,政府债务率普遍较高。去年以来,我们把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以高度的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抓实抓细抓好政府债务化解工作,成立了专项领导小组,基本摸清了政府债务“账本”,厘清了政府资产“家底”,制定了化债方案,并建立了备案制和报告制。
工作推进中,一方面注重“瞻前”,严格控制增量,坚持发展中的问题在发展中解决,积极配合发改部门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全面梳理,停建、缓建、“瘦身”了一批项目,新上项目严格实行债务风险评估和合法性审查;充分拓宽新增债券、专项债券、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等传统筹资渠道,依法规范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政府投资基金、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新型筹资方式,科学引导社会投资,合法合规保障发展需求;完善政府债务风险应急处置机制,建立超调国库资金帮助盟市旗县偿债应急办法,扩大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规模储备风险应急资金。另一方面也注重“顾后”,统筹消化存量,研究制定政府债务化解方案,在全国率先实行显性和隐性债务同步化解,争取3—5年内将政府债务率降到合理水平;采取预算安排、压缩一般性支出、盘活存量资产等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偿还债务;推动化解政府债务实行绩效考核,列入干部考核体系,并建立债务偿还和财政转移支付挂钩机制,对化债成效显著的,通过转移支付予以激励;对违法违规举债、化解债务不力的,进行追责问责。此外,还严控养老保险基金支付风险,加大对盟市基金统筹力度,研究分级负担机制,督促地方政府履行筹集发放主体责任,积极开展基金保值增值,切实守住不发生财政风险的底线。
全力以赴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精准脱贫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也是三大攻坚战中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具决定性意义的攻坚战。财政投入又是关键中的关键、重点中的重点,必须聚焦再聚焦、精准再精准、加力再加力。
作为老少边贫地区,内蒙古自治区有贫困人口37.8万,看似数量不大,但其中深度贫困人口占了近1/3,并且还有15个深度贫困旗县,脱贫攻坚的任务依然艰巨。从财政投入看,全区各级财政连年大幅增加投入。去年贫困人口人均财政资金投入达到3.4万元,基本与当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平,相当于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7倍,投入力度不可谓不大。今年,全区继续实施“四个一百亿”投入计划,即:力争四级财政投入100亿元;统筹整合涉农涉牧资金100亿元;产业扶贫发展基金撬动社会资本100亿元;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00亿元。在持续高强度、大体量投入的情况下,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保障脱贫质量显得尤为关键。
具体把握上,坚持战略理念上协同布局,突出“两个结合”,即资金投入应避免“就脱贫论脱贫”的传统思维,宏观布局上注重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统筹,微观操作上注重行业内、部门间、系统内资金相统筹,重拳出击、精准发力,以资金投向的转变带动脱贫工作由以往的简单输血向多元造血、由一时脱贫向永久脱贫转变。战术应用上重点出击,抓住“两个关键”。一是用在关键处,聚焦深度贫困地区集中发力,新增扶贫资金重点用于深度贫困地区,自治区转移支付、预算内投资、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分配也给予倾斜,重点解决好深度贫困地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基本医疗保障和发展产业等问题,既要把其扶起来,更要使其富起来。二是管在关键点,就是要研究推进“部门相连、数据相通”的脱贫资金大数据平台建设,以实现精细化管理、动态化监控、科学化评价。与此同时,坚持自治区、盟市、旗县扶贫资金分配结果一律公开,苏木乡镇、嘎查村两级扶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情况一律公示,让财政资金经得住“晒阳光”,主动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全面提升财政脱贫资金绩效。
全力以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空前重视,决心之大、力度之强、成效之显前所未有。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题中之义,也是提升发展质量、增进人民福祉的客观要求。
内蒙古自治区作为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其生态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到内蒙古各族群众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到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从实际情况看,全区经济“原字号”“重字号”“粗字号”比重依然较大,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链条过窄过短,环境容量偏小、生态环境脆弱,污染防治的现实压力依然很大,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资金投入,制定更多有效的财税政策,集中优势兵力,一个战役接着一个战役打,擦亮“天蓝、草绿、水清”的金字招牌。污染防治要长期坚持标本兼治的策略。落脚到财政政策上亦应如此,实际中应善于运用发散思维,跳出污染防治看污染防治,既从“面上”下功夫,更从“根上”找出路。
治本应突出“防”字,重在优化发展方式。生态环境问题的根子在粗放型增长方式。应更加主动运用节能环保、产业调整、技术改造等专项转移支付,资源税、环保税等税收政策,以及绿色政府采购、贷款贴息、清洁能源贷款、重点产业和环保产业基金等财政政策手段,稳定一批优势特色产业,支持风能、光能等清洁能源发展,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新增一批战略新型产业,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淘汰一批低效落后产能,腾出空间培育新动能,使全区经济增长从过度依赖投资拉动转为消费和投资一起拉动、从过度依赖工业带动转为工业和服务业共同带动、从过度依赖能源重化工行业驱动转为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双轮驱动,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结构优化升级,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推动高质量发展。
治标应突出“治”字,重在优化自然环境。围绕蓝天保卫战,加快燃煤污染综合整治,优先支持乌海及周边大气污染重点区域,明显减少重污染天数,加快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围绕净水行动,强化黄河中上游、辽河等重点流域,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等重点湖泊污染防治。运用PPP模式加强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并支持将污水、垃圾处理服务延伸到农村;围绕净土行动,支持加快全区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抓好污染土地的管控和安全利用,搞好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治理,做好浑善达克、乌珠穆沁沙地等重点危害区专项治理,让绿色成为内蒙古发展的永恒底色。
责任编辑 张小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