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2-11 作者:本刊记者|★张蕊★
[大]
[中]
[小]
摘要:
水资源是我国资源构成的重要品目,水资源税是我国资源税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中央决策部署,2017年12月1日,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将在前期河北省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范围,在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河南、山东、四川、宁夏、陕西等9省(区、市)开展水资源税改革试点。日前,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水利部相关负责人就水资源税扩大试点相关情况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着眼绿色意义保护生命之源
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是我国基本国情水情。我国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8万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南方水资源相对丰沛,北方水资源紧缺,尤其华北地区供需矛盾较大,地下水超采总量及超采面积占全国1/2。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水资源已经成为我国严重短缺的产品和制约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党的十九大对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绿色发展作出了战略部署,明确指出“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财政部税政司司长王建凡说:“推进水资源税改革试点,正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
水资源是我国资源构成的重要品目,水资源税是我国资源税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中央决策部署,2017年12月1日,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将在前期河北省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范围,在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河南、山东、四川、宁夏、陕西等9省(区、市)开展水资源税改革试点。日前,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水利部相关负责人就水资源税扩大试点相关情况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着眼绿色意义保护生命之源
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是我国基本国情水情。我国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8万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南方水资源相对丰沛,北方水资源紧缺,尤其华北地区供需矛盾较大,地下水超采总量及超采面积占全国1/2。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水资源已经成为我国严重短缺的产品和制约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党的十九大对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绿色发展作出了战略部署,明确指出“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财政部税政司司长王建凡说:“推进水资源税改革试点,正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促进水资源节约与合理开发利用的重要举措。”国家税务总局财产行为税司司长蔡自力认为,“征收水资源税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组织多少财政收入,水资源税收入意义并不大。但水资源税是绿色税种,生态意义、绿色意义很大。扩大水资源税试点对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促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有重要意义。”
“从河北试点情况来看,水资源税确实在发挥政府调控作用、增强社会主体节水意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成效逐步显现。”河北省财政厅副厅长李杰刚介绍道。2016年7月1日,河北率先实施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对超采区取用地下水加倍征税,促使许多企业由抽采地下水转为使用地表水。2016年河北省用水总量较上年降低2.8%,地下水取用水量较上年降低6.6%,全省100多家城镇公共供水企业由抽采地下水改为使用地表水。对高尔夫球场、洗车、洗浴等特种行业从高征税,增强了税收约束机制,促使特种行业转变取用水方式,减少取用水量,部分地区特种行业月均取用水量较改革前下降30%以上。
选择代表性地区扩大试点 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本次试点在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河南、山东、四川、宁夏、陕西等9省(区、市)开展,选择这些省份主要是考虑其水资源状况、取用水类型、经济发展水平等。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北方水资源紧缺,尤其华北地区供需矛盾较大,其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的1/4,地下水超采总量及超采面积占全国1/2,是全国超采最为严重的地区。为充分发挥税收杠杆调节用水需求,此次扩大改革试点以华北地区为主,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等4个省份位于华北地区。其他5个省份分布在东、中、西部,其水资源丰枯程度不一、取用水类型多样,具有一定代表性。此外,试点也考虑了当地取用水类型以及与原水资源费的衔接。9个省份中,北京、天津经济发达且严重缺水,现行水资源费征收标准为全国最高;山东、河南属于南水北调受水区,因筹集南水北调工程基金需要,现行水资源费征收标准也较高;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是矿业大省,采矿排水占全省取用水量比重大,对采矿排水征收的水资源费金额大;四川水资源丰沛,水力发电项目多,水力发电取用水占全省取用水量比重大,对水力发电取用水征收的水资源费金额大。“选择典型代表性省份开展试点,有利于进一步发挥税收杠杆调节作用,有效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促进水资源节约保护,丰富完善水资源税制度设计,为全面推开水资源税制度积累经验、创造条件。”王建凡说。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9省(区、市)的方案并不是完全照搬河北,我们在河北省试点政策基础上,结合各省水资源状况、取用水类型等情况进行了完善,而河北按照原方案继续推进,所以,资源税改革试点是‘1+9’的方案。”王建凡说。据介绍,三部门在河北省试点政策基础上,针对9个扩大试点省份的情况和特点,制定了《扩大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实施办法》,明确了不同水资源状况和取用水类型的征税政策,增加了跨省水力发电、采矿排水等具体征税规定,并确定了差异化的最低平均税额标准。《河北省水资源税改革试点暂行办法》是针对河北省实际情况制定的,从改革试点实施情况看合理可行,河北省继续按此办法开展试点工作。
从高从低 有效调控用水行为
水资源税明确纳税人为直接从江河、湖泊(含水库)和地下取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与现行水资源费制度相衔接,明确对一般取用水按照实际取用水量征税;对采矿和工程建设疏干排水按照排水量征税;对水力发电和火力发电贯流式(不含循环式)冷却取用水按照实际发电量征税。
水资源税实行从量计征,明确试点省份最低平均税额为地表水每立方米0.1元—1.6元、地下水每立方米0.2元—4元,并且为发挥税收调控作用,按不同取用水性质实行差别税额。其中,对取用地下水,从高确定税额。规定同一类型取用水,地下水税额要高于地表水,水资源紧缺地区地下水税额要大幅高于地表水;超采地区的地下水税额要高于非超采地区,严重超采地区的地下水税额要大幅高于非超采地区。在超采地区和严重超采地区取用地下水,税额要加征1—4倍;在城镇公共供水管网覆盖地区取用地下水的,税额要高于城镇公共供水管网未覆盖地区,原则上要高于当地同类用途的城镇公共供水价格。对超计划或超定额取用水,从高确定税额。按照水法,我国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取水许可、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试点规定纳税人超过水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计划或定额取用水量,在原税额基础上加征1—3倍。对特种行业取用水,从高确定税额。特种行业取用水指洗车、洗浴、高尔夫球场、滑雪场等取用水。
同时,为鼓励水资源回收利用、保障生产生活需要,给予免征、减征水资源税或从低确定税额。规定取用污水处理再生水、抽水蓄能发电取用水以及采油排水经分离净化后在封闭管道回注的,免征水资源税。对回收利用的疏干排水和地源热泵取用水,从低确定税额。对限额内的农业生产取用水,免征水资源税;超过规定限额的农业生产取用水,以及主要供农村人口生活用水的集中式饮水工程取用水,从低确定税额。“农业生产取用水的制度设计,延续了现行水资源费政策。对限额内的农业生产取用水不征税,超过规定限额的农业生产取用水从低征税,一方面是统筹考虑了减轻农民负担与促进水资源节约利用的要求;另外,我国农业生产取用水量大,占全社会总取用水量的60%左右,但农业生产用水方式粗放,大水漫灌现象普遍,不利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这样的制度设计也希望促进转变农业灌溉方式,培养农民节约用水意识。”王建凡解释道。
税费平移 不增加正常用水负担
“此次9省(区、市)试点既是河北水资源税改革试点的扩大,也是水资源费改税改革的深化。”王建凡说。据介绍,此次扩大试点以税费平移作为主要原则,维持水资源费缴纳义务人、征收对象、计征依据等基本要素不变,对居民和一般工商业税额标准基本保持不变,收费制度向征税制度进行平转。征收水资源税不会影响城镇公共供水价格,目前水资源费是城镇公共供水终端水价的组成部分,费改税后,水资源税的征收方式、税额标准基本延续了水资源费现行规定,不会影响居民和一般工商业企业用水价格。征收水资源税也不会增加正常生产生活用水负担,费改税后,对居民和一般工商业企业税额标准基本没有改变,其正常用水负担不会增加。对合理的农业生产取用水量予以免税,超过限额的部分从低征税,不增加农民负担。“但扩大水资源税改革试点采取差别征税政策,旨在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因此某些高耗水、超额用水,尤其是取用地下水的社会主体负担将增加。不过从长期来看,考虑到征税后对企业的约束机制进一步增强,将促使企业加大节水投入,主动采取措施减少用水量、调整用水结构和转变用水方式,一些企业的纳税额会有所减少。”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说。
授权地方 探索健全地方税体系
水资源税的具体适用税额,授权省级人民政府确定。各试点省份统筹考虑本地区水资源状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水资源节约保护的要求确定适用税额。“在统一税收政策的基础上,适当赋予地方政府确定具体税额等管理权,使各地因地制宜制定相关政策,有助于调动地方积极性。”刘尚希说。
此外,在试点期间,水资源税收入全部留归地方。跨省水电站水资源税在相关省份之间的分配比例,比照现行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税收分配办法确定。“水资源费收入,10%需要上交中央,水资源税试点将收入全部留归地方,有助于调动试点省份参与改革试点的积极性。”刘尚希说。“水资源税是地方税,试点省份推动水资源税改革,积累经验,探索路径,对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健全地方税体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蔡自力说。
多部门共治 确保试点平稳推进
水资源税改革试点涉及面广、专业性强,为确保改革试点平稳有序,目前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水利部等部门总结河北试点经验,建立起了“税务征管,水利核准、自主申报、信息共享”的协作机制和工作平台,即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核准取用水量,纳税人根据水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实际取用水量向税务机关依法自主申报,税务机关依法征收管理。税务机关与水行政主管部门建立涉税信息共享平台和工作配合机制,定期交换征税和取用水信息资料,税务机关定期进行信息比对,征管过程中发现问题的,由税务机关与水行政主管部门联合进行核查。
“为确保改革试点顺利推开,税务部门深化‘放管服”改革,采取一系列措施方便自主申报。”蔡自力介绍道。细化税源管理,建立水资源税税源数据库,目前9个试点省份水利部门已向税务部门移交6.4万户取用水户档案,重点纳税户移交基本完成,税务部门据此建立了水资源税纳税人清册和税源数据库。实施简并征期,这次扩大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办法规定,水资源税可按月征收,也可按季征收,具体由主管税务机关确定。为减轻纳税人申报负担,9个试点省份拟统一按季征收水资源税。改为按季征收,可以减少纳税人、基层税务机关和水利部门三分之二的办税工作量。落实明细申报,优化表证单书,试点省份均依照统一纳税申报表样式,细化了本地区水资源税纳税申报表。普遍实现网上申报。在“金税三期”核心征管系统开发水资源税征管模块,同时试点省份也开发了网上申报系统,并完成“金税三期”核心征管系统与各省网上申报系统的联调联试,纳税人足不出户即可实现网上办税,让数据多跑网路,纳税人少跑马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