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2-11 作者:安徽省肥东县财政局局长|★何长卫★
[大]
[中]
[小]
摘要:
近年来,安徽省肥东县财政局以持续深化改革为引领,主动作为,真抓实干,在收入质量、预算执行、盘活存量、库款管理、政府债务、预决算信息公开以及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等财政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2016年度财政管理绩效考核中获得了国务院办公厅的通报表彰。
建立长效机制盘活财政存量资金
严格结转结余资金管理。肥东县财政局制定了县本级财政结转结余资金管理办法,将结转结余资金与预算编制相衔接,对结转结余资金较多的部门,相应压减其下一年度预算规模。加强预算支出进度考核,印发了关于预算支出进度考核办法的通知,将年度考核结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范围,进一步落实部门预算执行主体责任。规范预算编制,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加大财力统筹力度,将财政存量资金纳入预算编制范围,减少财政资金沉淀,努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2016年,县财政存量资金安排支出预算达30342万元。
积极盘活存量资金。落实结转结余资金定期清理制度,对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工作实行常态化管理,规范资金收回程序。县财政部门于每年3、4月份对全县截至上年末结转结余资金进行了分类清理盘活,明确存量资金范围,严格权责发生制核算,及时清理消...
近年来,安徽省肥东县财政局以持续深化改革为引领,主动作为,真抓实干,在收入质量、预算执行、盘活存量、库款管理、政府债务、预决算信息公开以及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等财政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2016年度财政管理绩效考核中获得了国务院办公厅的通报表彰。
建立长效机制盘活财政存量资金
严格结转结余资金管理。肥东县财政局制定了县本级财政结转结余资金管理办法,将结转结余资金与预算编制相衔接,对结转结余资金较多的部门,相应压减其下一年度预算规模。加强预算支出进度考核,印发了关于预算支出进度考核办法的通知,将年度考核结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范围,进一步落实部门预算执行主体责任。规范预算编制,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加大财力统筹力度,将财政存量资金纳入预算编制范围,减少财政资金沉淀,努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2016年,县财政存量资金安排支出预算达30342万元。
积极盘活存量资金。落实结转结余资金定期清理制度,对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工作实行常态化管理,规范资金收回程序。县财政部门于每年3、4月份对全县截至上年末结转结余资金进行了分类清理盘活,明确存量资金范围,严格权责发生制核算,及时清理消化收回资金,确保存量资金效益得到充分发挥,杜绝“二次”沉淀,努力增加财政资金有效供给。从2013年起即对全县结转结余资金开展清理盘活,2014年全面推开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工作后,进一步加大了盘活力度,严格存量资金清理范围。截至2016年末,累计清理盘活存量资金近10亿元,全部统筹用于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
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财政专户管理。除经财政部批准保留的财政专户外,其余财政专户已于2016年3月初全部撤销完毕。严格财政专户资金管理,除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禁止将财政专户资金借出周转使用或违规将财政资金从国库转入财政专户虚列支出。
完善预算体系深化预算编制改革
加强全口径预算管理。肥东县财政局扎实推进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加大财力统筹,全面清理财政专户和单位往来户结余资金,除有特定用途的资金外,将政府所有收支全部纳入部门预算统筹安排;自2015年起,逐步将地方教育附加、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从地方土地出让收益计提的农田水利建设基金和教育资金、育林基金、森林植被恢复费、水利建设基金、政府住房基金、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19项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转列一般公共预算,并取消城市维护建设税、矿产资源补偿费、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和价款、排污费、水资源费、国家留成油上缴收入等专项收入专款专用,相关领域支出统筹安排保障。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的力度,2016年对政府性基金预算结转资金规模超过该项基金当年收入30%的部分45128万元,调入一般公共预算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017年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338万元,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统筹使用。完善预算定额标准体系建设,加强部门预算编制管理,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
改进预算编审方式。实行专家公开评审、多部门联审以及人大专门工作机构评审、人大参与式预算审查制度,将预算审查重点由收支平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清理规范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事项,一般不采取挂钩方式,编制预算时据实安排重点支出,不再采取先确定支出总额再填项目的办法。自2015年起,县教育、卫生、农业、人口和计划生育、科技等经费需要根据实际支出编报预算,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推进三年财政滚动规划。增强预算部门根据项目实施进度据实编报支出预算的意识,引导其合理安排项目年度预算资金,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前瞻性。自2015年起,试编2015—2017年县本级三年滚动预算;2016、2017年在编制部门预算的同时,同步编制2016—2018、2017—2019年三年滚动财政规划,编制的内容包括组织收入、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等内容。
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出台《关于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进一步加强项目绩效管理,突出预算绩效导向,增强预算支出主体责任,编实编细项目绩效预算。自2010年起,启动项目绩效预算管理,截至目前已实现项目绩效预算编制全覆盖。稳步推进预算绩效评价工作,逐年扩大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自评和财政重点评价范围。截至目前已实现所有项目均开展绩效自评,财政重点项目绩效评价由2010年的6个拓展到目前的42个。强化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建立预算编制与绩效评价挂钩机制,对评价结果低的项目,预算相应压减5%—10%;对评价结果差的项目,取消下一年预算安排,并压缩单位整体支出安排规模;自2017年起,建立绩效考核问责机制,将考核结果纳入部门年度目标考核范围。
稳步推进预算公开,着力打造阳光财政。坚持“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不断扩大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拓展公开领域、完善公开机制,促进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管理制度。2013年,推进政府和部门“三公”经费预算公开;自2014年起,逐步将公开内容拓展到政府、部门预决算以及“三公”经费预决算、政府债务举借情况、转移支付安排情况、财政专项资金清单以及财政政策等信息。自2017年起,在政府信息公开网站上设立预算公开统一专栏,将政府预决算、部门预决算在专栏上集中公开,方便公众查询,做到让财政资金在阳光下运行。
规范政府性债务管理防范政府性债务风险
夯实债务基础,防范债务风险。自2010年起,全县即对乡镇、开发园区投融资平台进行了全面清理,去除融资功能并逐步退出市场。乡镇、开发园区所有重点建设支出由县政府统筹安排,实现所有乡镇、开发园区“零”负债。将县投融资平台公司作为全县唯一的政府融资平台,统借统还,控制成本,规范管理,夯实了债务管理基础。加强政府债务风险防范,自始至终坚持风险防控是重点的意识,坚决杜绝基金公司、信托业务、过桥贷款等高成本资金进入。2014年债务专项审计时,全县政府性债务90%以上为银行贷款,所有贷款利率均不超过基准利率的1.3倍。截至2016年底,县政府性债务率19.77%,偿债率5.76%,新增债务率2.3%,均远低于警戒指标,总体风险可控。
严格限额管理,规范债务举借。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出台后,进一步规范政府债务管理,将一般债务和专项债务分别纳入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通过预算安排保障政府债务还本付息;完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由省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加强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在限额范围发行地方债券,严格将债务规模控制在限额范围内。
加快存量置换,优化债务结构。利用置换债券的敞口期,积极争取省政府代理发行政府债券,置换政府存量债务,缓解还本付息压力。截至2016年末,已置换债务15.1亿元,共节约利息约1900万元。2017年争取省代理发行置换债券9.64亿元,1—5月份已置换6.02亿元,其中提前置换2018年及以后年度到期债务1亿元。在保障到期政府性债务全部偿还的基础上,力争在2018年8月前把存量债务全部置换完毕,进一步降低政府性债务偿债风险。
深化国库管理改革促进资金规范运行
全面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县财政深化国库管理改革,实现预算单位、财政性资金的全覆盖,实现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转轨;全面落实财务管理主体责任,实现国库集中支付由“审核”职能向“动态监控、随机抽查”职能转变;按省财政厅统一部署,稳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改革,在确保财政资金使用安全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国库集中支付数据信息化水平。规范财政专户管理,撤并非税、民生工程、企业发展资金等28个财政专户,仅保留了3个社保资金专户、8个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中央义务教育特设专户和粮食风险基金户。
强化国库库款管理。建立库款统计分析制度和预算支出考核机制,加快预算执行,加速库款消化,2016年度库款保障水平维持在0.4左右,库款额度保持在合理范围。建立权责发生制综合财务报告制度,自2014年起,试编权责发生制综合财务报告。三年来,编制范围由县本级逐步扩展到全辖,并在权责发生制要求的基础上按照债务计量标准准确划分政府债务,全面、完整的填报公共基础设施资产,为领导决策提供了有据可查、有据可依的全方位资料。
责任编辑 喻胜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