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2-11 作者:财政部国际财经中心课题组
[大]
[中]
[小]
摘要:
2017年一季度,世界经济仍处于缓慢复苏进程中。发达经济体结构性改革进程总体迟缓,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美国经济有望继续温和复苏,受特朗普政策预期等因素影响,2017年美国经济可能有所加速。欧元区经济增长加快,主要欧洲国家进入选举周期,英国正式启动退欧程序,难民问题持续发酵。日本难有大的起色,“安倍经济学”刺激效应递减。新兴经济体在世界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继续上升,但经济增长态势表现分化。大宗商品价格缓慢回升。1月之后,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触底反弹,波动上行。但在美元走强的背景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短中期内将继续承压。2017年世界经济的复杂性、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不减反增,“黑天鹅”事件仍有可能发生。
主要经济体表现
(一)美国
1.主要经济指标
一季度,美国经济延续2016年以来持续复苏势头。劳动力市场积极向好,通胀指标继续改善,制造业和房地产市场显著走强,股票市场连创新高,但个人消费支出表现疲软。基于良好的通胀和就业指标,美联储3月再次加息25个基点至0.75%—1%。
失业率稳中有降。一季度,美国就业市场表现稳定。1月失业率4.8%,新增非农就业22.7万人;2月失业率降至4.7%,连续17个月保持在5%以...
2017年一季度,世界经济仍处于缓慢复苏进程中。发达经济体结构性改革进程总体迟缓,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美国经济有望继续温和复苏,受特朗普政策预期等因素影响,2017年美国经济可能有所加速。欧元区经济增长加快,主要欧洲国家进入选举周期,英国正式启动退欧程序,难民问题持续发酵。日本难有大的起色,“安倍经济学”刺激效应递减。新兴经济体在世界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继续上升,但经济增长态势表现分化。大宗商品价格缓慢回升。1月之后,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触底反弹,波动上行。但在美元走强的背景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短中期内将继续承压。2017年世界经济的复杂性、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不减反增,“黑天鹅”事件仍有可能发生。
主要经济体表现
(一)美国
1.主要经济指标
一季度,美国经济延续2016年以来持续复苏势头。劳动力市场积极向好,通胀指标继续改善,制造业和房地产市场显著走强,股票市场连创新高,但个人消费支出表现疲软。基于良好的通胀和就业指标,美联储3月再次加息25个基点至0.75%—1%。
失业率稳中有降。一季度,美国就业市场表现稳定。1月失业率4.8%,新增非农就业22.7万人;2月失业率降至4.7%,连续17个月保持在5%以下,新增非农就业23.5万人;3月失业率继续下降至4.5%,劳动参与率保持在63%的较高水平。
通胀指标继续改善。一季度,美国通胀数据继续改善,1月CPI环比增长0.6%,同比增长2.5%;2月CPI环比增长0.1%,同比增长2.7%,创2012年3月以来最大涨幅。2月核心PCE物价指数升至1.8%,继续向美联储2%的目标迈进。
制造业继续走强。一季度,制造业延续了2016年四季度以来的扩张势头,2月制造业ISM指数一度升至57.7,创2014年8月以来新高。其中,新订单指数从60.4大幅升至65.1,为2013年12月以来最高。此外,耐用品订单数量1—2月环比分别上涨1.7%和1.8%,企业投资意愿有所增强。
居民消费表现疲软。一季度,受季节性因素影响,居民消费支出明显走弱。其中,个人消费支出1月环比增长0.2%,2月收窄至0.1%;扣除通胀因素,实际消费支出1月和2月均为负增长;商品零售总额1月环比增长0.4%,2月收窄至0.1%。从消费者预期看,消费收窄或只是暂时情况,一季度谘商会消费者信心指数继续上涨,3月已升至125.6,为2000年12月以来最高水平。
房地产市场量价齐升。一季度,美国房地产市场延续了去年四季度以来的强势。1月新屋销售年化总数55.8万户,同比上升6.1%;2月年化总数59.2万户,同比上升12.8%,创近7个月以来新高。成屋销售方面,1月成屋销量年化总数569万套,环比上升3.2%,创近10年以来新高;2月成屋销售价格中位数创近13个月以来新高。
贸易逆差小幅收窄。一季度,受从中国进口减少、美元回调和出口连续扩大等因素影响,2月美国贸易逆差环比下降9.6%至436亿美元。其中,美国从中国的商品进口减少86亿美元,创历史最大降幅,对华商品贸易逆差缩窄到230亿美元。
美元指数回调。一季度,美元指数结束去年四季度的强势表现,从最高的103.8回落至100.5左右,并在3月美联储加息预期兑现后降至98.8。短期内美元指数或回升,继续保持强势。
2.主要政策措施
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医改提案由于共和党党内立场分化而不得不撤回;向国会提交的任内首份预算案框架,美国国务院、环保部等部门预算被大幅压缩,而国防支出激增540亿美元;税改和基建计划方面尚无具体方案出台;对外政策方面,特朗普宣布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也将启动重新谈判。
货币政策方面,3月美联储再次加息,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提升25个基点至0.75%—1%。本次加息完全符合市场预期。根据美联储公开信息,2017年或加息两次。在3月的议息会议上,美联储已开始讨论缩减资产负债表计划。
(二)欧洲
1.主要经济指标
一季度,受能源价格回调等因素影响,欧盟和欧元区通胀率延续了四季度快速回升势头。1—2月欧元区通胀率分别为1.8%和2%,2月通胀率已实现欧洲央行2%的通胀目标;欧盟通胀率分别为1.7%和1.9%。劳动力市场持续改善,但失业率仍高于危机前水平。1—2月欧元区失业率分别为9.6%和9.5%,为2009年5月以来最低水平;欧盟失业率分别为8.1%和8%,为2009年1月以来最低水平。制造业扩张速度进一步加快。1—3月欧元区制造业PMI分别为55.2、55.4和56.2,为71个月以来新高。欧委会预计,欧洲经济将持续温和增长。其中,2017—2018年欧元区GDP增速分别为1.6%和1.8%;欧盟GDP增速均为1.8%。受劳动力市场改善、税收增长等因素影响,欧元区2017年和2018年公共债务率或分别降至90.4%和89.2%。
主要经济体中,1—3月德国通胀率分别为1.9%、2.2%和1.6%;1—2月失业率分别为3.8%和3.9%,劳动力市场有所改善;1—2月劳动参与率均为66.8%。1—3月制造业PMI分别为56.5%、56.8%和58.3%,创71个月以来新高;3月产出增速为3年以来最快,制造业持续扩张。
英国通胀率自2015年下半年以来持续回升。1—3月通胀率分别为1.8%、2.3%和2.3%,创2013年9月以来新高。劳动力市场略有改善,截至2月末,英国近3个月的失业率为4.7%,为1975年以来最低。英国财政部预测,2017—2021年英国经济增速将分别为2%、1.6%、1.7%、1.9%和2%;由于英镑贬值,2017—2019年英国通胀率将分别为2.4%、2.3%和2%;债务率将在2017财年达到峰值88.8%,并在2021年降至79.8%。
法国通胀率连续下降。1—3月通胀率分别为1.3%、1.2%和1.1%,食品价格大幅下降是通胀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受订单连续6个月增长影响,制造业仍维持较快扩张趋势,1—3月制造业PMI分别为53.6、52.2和53.3。法国国家统计局预测,法国一、二季度经济增速分别为0.3%和0.5%,6月失业率或降至9.5%。
2.主要政策措施
欧盟和欧元区推出如下政策措施:一是欧委会出台鼓励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建立泛欧洲养老金市场,计划于2019年前建成运作良好的资本市场联盟。二是欧盟税务裁决新规生效,新规将提高税收信息交换的透明度,欧盟成员国可通过中央存管处自动交换跨境税务裁决最新信息。三是欧盟召开财长会,确定欧盟2018年预算将平衡财政整顿和增加投资的关系;制定规则,打击和防范公司偷逃税;建立非合作关系国家司法管辖区名单,防止税务欺诈。
英国正式发布“脱欧路线图”。3月29日,英国向欧盟理事会递交信函,确认英国政府将触发《里斯本条约》第50条款,正式启动脱欧程序。
货币政策方面,欧央行分别维持主要再融资操作利率、隔夜存款利率、隔夜贷款利率0%、-0.4%、0.25%不变;同时,维持月资产购买规模800亿欧元不变。自2017年4月起,月资产购买规模将调整为600亿欧元。英国央行维持利率0.25%不变,并分别维持企业债采购规模和资产采购规模100亿英镑和4350亿英镑不变。
(三)日本
1.主要经济指标
一季度,日本经济持续温和复苏,海外经济增长带动日本出口增长;随着企业利润提高,日本企业固定投资呈温和增长态势,就业率和收入稳定增长带动个人消费增长。2016财年日本名义GDP或增长1.5%,实际GDP或增长1.3%。
具体来看,日本1月CPI环比上升0.1%,同比上升0.4%;2月CPI环比下降0.1%,同比上升0.3%。就业形势稳定,预计一季度失业率维持在3%左右,其中1月和2月失业率分别为3%和2.8%。制造业有所改善,1—3月制造业PMI初值分别为52.8、53.3和52.6,其中,2月制造业PMI创2014年3月以来新高。出口市场有所改善,1—2月出口额分别为54219.46亿日元和63465亿日元,同比分别上升1.3%和11.3%;进口额分别为65088.23亿日元和55331.11亿日元,同比分别上升8.5%和1.2%。
2.主要政策措施
货币政策方面,日本最新货币政策会议决定,将继续维持政策利率-0.1%不变。财政政策方面,3月27日,日本国会通过支出总额97.4547万亿日元的2017财年预算案。其中,社保支出、地方交付税分配支出、公共项目支出、教育和科技支出、国防支出分别占预算支出总额的33.3%、16%、6.1%、5.5%和5.3%,国防支出连续五年增长。日本财务省预测,2017财年日本债务率达253%,财政赤字10.84万亿日元,债务依存度为35.3%。
劳动力市场改革方面,近期日本政府决定改革公司正式员工的长时间劳动等企业雇用员工的惯例,计划在2017年提出相关法律修正案,2019年起正式实施。
(四)新兴经济体
1.主要经济指标
一季度,主要新兴经济体经济呈复苏态势,贸易回暖,通胀压力减弱。金砖国家中,巴西经济衰退状况略有改善,俄罗斯经济企稳向好,印度经济增速仍保持世界前列,南非经济再次小幅萎缩。总体上,多数其他新兴经济体经济复苏稳中向好,2017年新兴经济体GDP增速或回升至4.5%。
由于外部环境好转、制造业回暖、改革政策成效逐步释放,巴西经济呈现复苏趋势。2016年GDP萎缩3.6%,其中,农业产出下降6.6%,工业产出下降3.8%,服务业产出下降2.7%。1—2月CPI年率同比分别上升5.35%和4.76%,接近1.5%—4.5%的目标区间。一季度失业率高达12.6%,为2012年以来最高水平,失业人口约1290万人。
受币改等因素影响,印度经济增速小幅放缓。2016年四季度GDP增速为7%,环比下降0.3个百分点。1—2月通胀基本稳定,CPI同比分别上升3.17%和3.65%。
由于大宗商品价格回升、卢布汇率走强,俄罗斯经济基本摆脱衰退。俄罗斯央行预计,一季度俄罗斯GDP增长0.5%。通胀率趋稳,1—2月CPI同比分别增长5%和4.6%。1—2月失业率稳定于5.6%的水平。
采矿业和制造业持续低迷拖累南非经济增长。2016年四季度GDP萎缩0.3%,环比大幅降低;1—2月CPI同比增长6.6%和6.3%,略高于3%—6%的目标区间。2016年四季度失业率微降至26.5%。
一季度,亚洲新兴经济体表现整体回升。东盟国家中,菲律宾、印尼经济持续增长,越南、老挝等其他国家经济增速温和上升。美国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劳动生产率增速放缓、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引发社会不稳定、债务水平攀升、外汇市场大幅波动等仍是多数新兴经济体面临的共同挑战。
2.主要宏观经济政策
货币政策方面,为提振经济增长,巴西央行两次大幅下调基准利率75个基点至12.25%;由于通胀压力缓解,俄罗斯央行下调基准利率25个基点至9.75%;印度央行、南非央行分别维持基准利率6.25%和7%不变。
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方面,各主要新兴经济体积极利用政策空间,推进财税改革和结构性改革:印度政府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新财年中央政府拨款1200亿卢比、印度国有道路管理局筹资5900亿卢比,用于修建15000公里高速公路;1月巴西政府实施了限制公共开支、推进社保改革、调整国有企业管理新规等一揽子改善经济环境的政策;俄罗斯财政部计划发行期限为5—10年、规模为4000亿卢布的联邦公债,为2010年三季度以来规模最大的季度债务发行;受消费水平下降、利率周期以及商业信心等因素影响,南非税务总署2016/2017财年完成税收收入1.14万亿兰特。
整体而言,特朗普政府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全球化进程遇阻、大宗商品价格变动等因素是影响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的主要外部风险。为改善增长前景,各经济体需协同运用货币、财政和结构性改革政策,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不断推进结构性改革进程。
大宗商品及资本市场价格走势
(一)大宗商品市场
一季度,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减产协议正式生效,原油日产量下降23万桶至3201万桶,3月减产完成率达95%。由于供给下降,原油价格出现上行,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维持涨势,较2016年四季度小幅上涨。1月大宗商品价格上涨2.3%,其中原油价格上涨1.6%,均价为53.6美元/桶,非能源类大宗商品价格上涨3.25%。2月大宗商品价格上涨1.5%,其中原油价格上浮1.4%,均价达54.36美元/桶,非能源类大宗商品价格上涨1.5%。3月大宗商品价格下跌3.8%,其中原油价格大幅下跌6.3%,均价达50.91美元/桶,非能源类大宗商品价格下跌1.73%。
由于OPEC和非OPEC国家基本能够履行原油减产承诺,且可能延长减产协议,原油价格有望在二季度继续回升。世界银行预计,2017年含原油和天然气在内的能源均价将较2016年上涨26%,2017年原油价格或达55美元/桶。未来五年,石油需求将持续增长。国际能源署认为,石油业需加大投资力度,否则全球石油供给在2020年后或难以满足需求,国际油价可能再次飙升。
(二)资本市场
一季度,全球主要股指大多继续呈现涨势。综合来看,截至3月31日,美国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累计上涨4.49%,报20650.21点;标普500指数累计上涨5.36%,报2358.84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累计上涨9.5%,报5894.68点;英国富时指数累计上涨2.37%,报7312.14点;法国CAC40指数累计上涨4.48%,报5080.21点;德国DAX30指数累计上涨6.5%,报12227.68点;上证指数累计上涨3.83%,报3222.51点;深证指数累计上涨2.47%,报10428.72点;香港恒指累计上涨10.28%,报24261.48点;日经225指数累计下跌1.59%,报18810.25点;韩国KOSPI指数累计上涨6.66%,报2161.1点。
汇率市场继续震荡。3月美联储加息之后第二天,中国人民银行全线上调公开市场逆回购中标利率、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及隔夜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日本央行则维持政策利率-0.1%不变。在美联储加息后,隔夜美元指数在时隔一个半月后重新跌破100点整数关口;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升值182个基点,由6.9071升值到6.8889,结束了连续多个交易日的下跌,创一周以来的最大升幅;美元兑日元上涨。
二季度世界经济形势展望
二季度,全球经济复苏态势或将有所巩固,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增长势头有望向好。但全球经济仍将面临一系列挑战与风险:一是美国新政府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对全球经济带来较大冲击。特朗普政府经济政策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且其政策内顾倾向明显,或将进一步推升强势美元、提高全球利率水平、扰乱国际金融秩序、助推保护主义抬头,对全球经济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产生较大冲击。二是美联储加息或将对全球资本市场带来冲击。美国于去年12月和今年3月中旬各加息一次,未来将进一步加息,这将对其他经济体带来外溢影响,进一步加剧全球资本无序流动和非美元货币贬值压力,外汇储备不足的新兴经济体受到较大冲击。三是新的“黑天鹅”事件或将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不确定影响。荷兰、法国、意大利、德国都将在今年迎来议会或总统大选,受全球民粹主义与孤立主义抬头影响,这些大选可能继续产生一些出乎意料的结果,或将给欧元区以及欧洲主权债务的稳定带来破坏性的冲击,也将进一步助推“逆全球化”和保护主义浪潮。四是大宗商品价格继续承压。尽管去年年底OPEC和非OPEC成员产油国相继加入减产协议,原油开始进入低速攀升通道,其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缓慢回升,但在美元持续走强的背景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在中长期的时间里或将继续承压。五是国际贸易持续疲软。据世界贸易组织(WTO)估算,2017年全球贸易仅增长1.8%—3.1%,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最低水平。其中,全球货物贸易增速仅稍高于1%。贸易增速低迷反映了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大宗商品价格下降等因素。同时,多边和区域贸易协定谈判进展缓慢,这不仅减少了贸易部门就业岗位,也显著影响了贸易增长。六是全球失业问题仍然严峻。据国际劳工组织预计,2017年全球失业率将从2016年的5.7%上升到5.8%,失业人口达到2.35亿,创历史新高。2017年发达国家失业率预计从6.3%下降到6.2%。失业率高企,或将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总的来看,未来一段时期,全球经济将维持进一步复苏态势。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称,2017年全球经济有望实现温和增长,预计2017年世界经济增速为3.3%,2018年为3.6%。预计美国2017年经济增长2.4%,2018年增长2.8%;英国2017年经济增长1.6%,2018年增长1%;日本2017年经济增长1.2%,2018年增长0.8%;中国2017年经济增长6.5%,2018年增长6.3%;欧元区2017年和2018年经济均增长1.6%。
财政部国际财经中心授权本刊发布
(课题组成员:周波 于晓 陈霞 王虎 贾静航 郭昊 董杨)
责任编辑 黄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