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2-11 作者:张家园 (作者为四川省宜宾市财政局局长)
[大]
[中]
[小]
摘要: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财政工作面临的任务更重、挑战更大、矛盾更多,财政工作者应牢固树立“四种思维”,以新理念、新状态、新作风思考财政工作、创新财政工作、提升财政工作。
强化战略思维 着力增强服务大局、推动发展的能力
财政承担着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发展与稳定的重要职能,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战略思维,始终把财政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来谋划和推进,跳出传统“账房先生”和“管家角色”的局限思维,以服务大局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业务工作为基础,始终从全局的角度、长远的眼光思考推动财政工作。一是参谋服务站高处。深入学习研判、吃准吃透经济发展形势和政策,切实加强对经济发展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找准财政政策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既要以全局的高度、专业的角度、政策的尺度、客观的态度,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重大问题提供前瞻性、针对性建议;又要为党委政府资金安排严格把关,围绕强化项目资金监管、提高财政资金效益发出不同声音,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理性客观的意见建议。二是工作谋划要看远处。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善于用发展的观点和...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财政工作面临的任务更重、挑战更大、矛盾更多,财政工作者应牢固树立“四种思维”,以新理念、新状态、新作风思考财政工作、创新财政工作、提升财政工作。
强化战略思维 着力增强服务大局、推动发展的能力
财政承担着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发展与稳定的重要职能,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战略思维,始终把财政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来谋划和推进,跳出传统“账房先生”和“管家角色”的局限思维,以服务大局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业务工作为基础,始终从全局的角度、长远的眼光思考推动财政工作。一是参谋服务站高处。深入学习研判、吃准吃透经济发展形势和政策,切实加强对经济发展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找准财政政策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既要以全局的高度、专业的角度、政策的尺度、客观的态度,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重大问题提供前瞻性、针对性建议;又要为党委政府资金安排严格把关,围绕强化项目资金监管、提高财政资金效益发出不同声音,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理性客观的意见建议。二是工作谋划要看远处。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善于用发展的观点和前瞻的眼光研判形势、解析矛盾、寻求对策,既算经济账,更要算政治账、社会账,做到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兼顾,从而使决策、谋划和部署更具有预见性、针对性和科学性。三是资金保障要落实处。按照民生优先、有保有压、先急后缓的原则,优化预算保运转、统筹项目保民生、经营财政保建设,紧扣精准扶贫、义务教育等重大决策部署,科学合理安排财力,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千方百计提供资金保障。
强化创新思维 着力增强敢闯新路、开拓创新的能力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全面“营改增”和普遍性降费带来的结构性、政策性减收等新挑战,财政干部要树牢创新思维,敢于冲出因循守旧的牢笼,坚持从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地思考问题,以创新的理念谋划发展,以创新的思路开展工作,以创新的办法破解难题。一是坚持思维创新,“四个结合”培植税源。坚持“大”“小”结合,既要算大账、算远账,重点管理骨干税源,也要兼顾小账和近期利益,精细管理小税源;坚持“上”“下”结合,既要加强汇报对接,全力争取资金,又要改革完善市与区县的财政体制,市县联动争取上级支持;坚持“远”“近”结合,既要着眼长远调结构、促转型,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又要立足当前壮规模、上台阶,巩固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坚持“点”“面”结合,既要抓关键重点,集中财力办大事,又要以点带面,统筹整体推进。二是坚持政策创新,强化财政资金导向作用。厘清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政策界限,充分发挥好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采取“资金变基金”、“PPP”模式、“拨改租”模式等市场化运作方式,创新股权投资、产业基金、应急周转金、助保贷、财政贴息等产品和手段,实现政府政策性目标与社会资本商业性目标的有机结合。三是坚持手段创新,“四个经营”促增收。坚持运用市场手段,将企业管理中好的经验和做法引入到财政管理之中,着重做好经营资金、经营项目、经营资源、经营资本“四个经营”,用“小钱”引“大钱”,集“散钱”成“整钱”,变“死钱”为“活钱”,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努力实现财政增收、资本裂变。
强化辩证思维 着力增强解决难题、化解矛盾的能力
统筹兼顾经济社会发展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始终是财政工作无法回避的矛盾和问题。财政工作时刻处于矛盾的“焦点”、问题的“漩涡”,这就要求财政干部要学会辩证地看问题,坚持“两点论”和“两分法”,既敢于直面矛盾、坚持原则,又要讲智慧、讲策略,有勇有谋、有方有法,为财政工作赢得良好的外部环境支持。一是把握好“三个方位”的工作思维。要瞄准上头,紧密跟踪对接上级政策,加强沟通协调,抢占发展先机,赢得工作主动权。要盯紧下头,及时全面掌握基层的新情况新问题,精准发力、精准施策。要环顾左右,自觉跳出一时一事、一地一己的局限,在周边区域发展格局中找准坐标、找准目标,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二是把握好哲学“三大规律”。要把握对立统一规律,敢于正视问题、化解矛盾,坚持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和解决问题,凡事学会换位思考,多角度、多方位、多层面思考,在坚持政策、坚持原则的大前提下积极协助解决,努力变“对立”为“统一”。要把握好量变质变规律。矛盾往往有一个从萌芽到成势、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要及早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果断应对、果断处理,防止小矛盾演变为大矛盾。要把握好否定之否定规律,勇于打破因循守旧的固执思维,善于思考总结,敢于自我否定、自我扬弃、自我更新,努力在修正自我、丰富和完善中提升自我,进而达到看问题有高度,分析问题有深度,处理问题有准度。三是切实抓好“三大能力”建设。“说、写、做”既是干部素质的体现,也是工作作风的表现。要把说话、写作、做事三大基本要素上升为财政干部的三大基本能力,“说”要有深度、有角度、有温度,用语言拉近距离、增进共识;“写”要写实情、写政情、写真情,以文资政、以文辅政;“做”要主动做、灵活做、创新做,以抓落实来检验工作作风和工作成效。
强化底线思维 着力增强依法行权、干净干事的能力
财政干部面对错综复杂的考验和形形色色的诱惑,如果不能自律,为私心所扰、名利所累,就会走歪路,最终身败名裂。必须要把秉公用权作为底线,切实做到理财不爱钱、服务不谋私,严守法纪、严格自律,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原则和底线,自觉做到廉洁理财。一是坚守法律底线。要把学法、懂法、守法作为财政干部的必修课,对法律有敬畏之心,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不得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要清醒地认识到权力就是责任,必须严格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绝不触碰红线。二是坚守党纪底线。党纪国法是高压线、警戒线,任何人都不能触犯。任何党员不论党龄长短、职务高低,都必须严守党纪国法,必须带头维护党纪国法的权威和尊严,始终把党的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时时讲原则,事事守规矩。三是坚守财经底线。财政资金是高风险资金,财政干部要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坚决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四是坚守道德底线。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既要“管行为”、也要“管心灵”,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勉,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诱惑,顶得住歪风、经得住考验,切实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好、用正、用出实效、用出口碑。
责任编辑 张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