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中国财政》创刊60周年而作
带着恩师许毅“工作要干好,学问不能丢”的教诲,1990年6月16日由当时财政部科研所副所长黄菊波陪同,我来到杂志社报到,自此便成为中国财政杂志社的一员,并身兼三者(编者、作者和读者),与杂志社全体职工风雨同舟,圆梦同行。
财政部党组遵循毛泽东同志的指示,为适应国家发展建设、财政经济研究宣传的需要,于1956年先后成立了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财政杂志编辑部、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从而初步形成以财政科研、出版、宣传为主的工作体系。《中国财政》的前身——《财政》,便作为财政部的机关刊物应时而生,与时俱进。
我在杂志社工作了16个春秋,曾分管过“两刊两鉴”编辑部,因而深感责任重大。特别是《中国财政》作为财政部主管刊物,是财政部的喉舌,务必吃透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和财经政策,务必跟紧财政部党组的工作部署和中心任务,务必深入了解财政战线特别是财政基层的实际情况,务必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总结宣传财经先进典型,使之在政策理论上有导向作用,在业务工作上有指导作用,在文化艺术上有正能量作用。为此,我们始终坚持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政治与业务、财政与经济、质量与数量、内容与...
——为《中国财政》创刊60周年而作
带着恩师许毅“工作要干好,学问不能丢”的教诲,1990年6月16日由当时财政部科研所副所长黄菊波陪同,我来到杂志社报到,自此便成为中国财政杂志社的一员,并身兼三者(编者、作者和读者),与杂志社全体职工风雨同舟,圆梦同行。
财政部党组遵循毛泽东同志的指示,为适应国家发展建设、财政经济研究宣传的需要,于1956年先后成立了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财政杂志编辑部、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从而初步形成以财政科研、出版、宣传为主的工作体系。《中国财政》的前身——《财政》,便作为财政部的机关刊物应时而生,与时俱进。
我在杂志社工作了16个春秋,曾分管过“两刊两鉴”编辑部,因而深感责任重大。特别是《中国财政》作为财政部主管刊物,是财政部的喉舌,务必吃透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和财经政策,务必跟紧财政部党组的工作部署和中心任务,务必深入了解财政战线特别是财政基层的实际情况,务必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总结宣传财经先进典型,使之在政策理论上有导向作用,在业务工作上有指导作用,在文化艺术上有正能量作用。为此,我们始终坚持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政治与业务、财政与经济、质量与数量、内容与形式、“锦上添花”与“雪中送炭”等一系列关系,从而使财政宣传工作高举旗帜、求真务实、服务大局、走好正道。惟其如此,刊物质量才能不断提高,刊物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才能不断得以提升。

(一)树立“四大意识”,自觉遵循“政治家办报”的要求。办刊与办报一样,一定要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这是因为“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办好《中国财政》,这是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内在要求,而树立了“四个意识”就必然体现“政治家办报”的要求。主要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导思想要求,服务于“四个全面”圆梦中国的要求,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要求。
(二)树立“生命意识”,自觉遵循不断提高刊物质量的要求。一种刊物的存在与发展,主要取决于刊物的影响力、竞争力和宣传力,一句话,取决于刊物的质量。为此,我在杂志社时曾专门提出“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服务现实,做好宣传”的编辑工作方针,专题研究过提高刊物质量问题;也曾在杂志社召开的全国财政宣传工作会议上专题讲述“财经文章的写作”;还曾向财经理论界权威学者、资深教授约稿组稿;此外,不但精心审稿,还身体力行,为刊物撰稿。总之,视刊物为生命,便能用心办刊。
(三)树立“导向意识”,自觉遵循弘扬主旋律,发挥正能量的要求。作为部里的机关性质的刊物,务必紧紧把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以及“两会”精神,同时切实了解国家经济运行、财政运行的实际情况和国际经济发展的变化等等,从而胸怀“两个大局”,吃透“上下两头”,掌握财政工作重点,把握工作导向与宣传导向。我认为,刊物的导向意识主要体现在社论评论及其名栏、专题上。因此写好社论评论是办好刊物的重要一环。为此,我曾为《中国财政》写过16篇社论评论员文章。如“财政工作一定要讲政治”、“把财政管理的认识提高一步”、“知识经济:财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建设稳固平衡强大的国家财政而奋斗”、“牢牢把握当前财政改革的重点和关键”、“努力做好新常态下的财政工作”、“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中建设大国财政”等等。这些文章,既不忘老祖宗,又有新话与创意,所以均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如“财政工作一定要讲政治”曾被一些财政厅长剪贴到工作本上,成为学习宣讲的材料;其他评论员文章也得到多位同行来电表扬,说文章写得“有导向”、“有新意”、“有见地”、“有启发”。
(四)树立“创新意识”,自觉遵循推陈出新勇攀高峰的要求。办好刊物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关键是要保持创新意识和创新理念,不断推陈出新、登高望远。即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而且要善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为此,一定要有竞争意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更应如此;一定要有超前意识,在激烈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一定要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专业自信,在财政系统发挥领先作用,直达勇攀高峰的目标。刊物的创新并非易事,其内容上的创新更是关键,在这里,务必认真运用五个发展新理念来指导我们的工作,以求事半功倍之效。
(五)树立“学习意识”,自觉遵循“海纳百川”、“天道酬勤”的要求。办刊兴社,关键在人。刊物的质量,集中体现出编辑人员的素质。这就要求所有编辑人员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有深厚的专业修养、有“妙笔生花”的笔墨文采。为此,对编辑人员的学习要有严格的要求与考核。而这种要求又要因人而异。有的要补理论课,有的要补业务课,有的则要补写作课。至于学习方法,必须是理论联系实际,并学以致用。只有把学习当生命的人,把知识当财富的人,把杂志社当家的人,才能真正为财政宣传做出不一样的贡献。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当然,如能“究天下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则更是办刊之需。我深信,杂志社如能形成领导带头学习,全社蔚然成风的局面,杂志社办刊的水平必能更上一层楼,走向新高峰!
责任编辑 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