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年来,湖北省枣阳市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一直把农业综合开发作为实现全市农业农村经济跨越发展的主导力量,特别是2014年被确定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试点县(市)后,把现代农业园区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按照“农发搭台、部门唱戏”的思路,搭建发展平台,探索发展模式,提升资金集聚效益,全力整合性质相同、用途相近、使用分散的涉农专项资金。近两年共整合涉农资金10.6亿元,加快了全市现代农业园区和新农村建设步伐。
一是以科学规划来引领。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和“园区一张图、农业一幅画、帝乡大景区”的构想,先后聘请中国农科院对园区的五大类31项内容进行控制性详规设计;聘请襄阳市水利规划设计院对园区2万亩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编制实施方案。以规划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发挥重大项目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形成“性质不变、管理不变、各记其功”和“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工作机制,做到“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开发原则,确立“项目跟着规划建、资金跟着项目走、监督跟着资金转”的目标导向,集中资金支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二是以示范园区来聚集。抓好提档升级建设,通过产业化财政资金补助方式,加强对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改造升级,实现“小资金”带动“大产业”的目标。抓好科技推广建设,与中国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开展科技服务和产业产品的开发战略合作,把园区建成新品种示范基地、新技术试验基地、新成果推广基地、高效农业展示基地。抓好信息平台建设,整合电子商务进农村试点资金,支持园区物联网建设,发展智慧农业,提升整个园区信息化、自动化水平。抓好美丽乡村建设,整合新农村建设、农村道路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等专项资金,将园区建设成美丽乡村的示范区。
三是以部门联动来落实。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分管财政、农业的市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和乡镇党政“一把手”为成员的农业园区涉农资金整合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整合工作的组织协调、责任落实和督办检查。同时,建立涉农资金整合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项目实施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明确整合范围项目及资金投向,实现梯次性整合。
四是以完善机制来推进。明确资金来源,整合存量,优化增量,对性质相同、用途相近、使用分散的涉农专项资金进行整合归并。建立统一区域规划、统一勘测设计、统一招标采购、统一项目实施、统一检查验收、分头报账的“五统一分”管理机制。实行阳光操作,对所有进入整合范围的项目,实行项目法人制、项目招标制、项目监理制、合同管理制,设专户、建专账、配专人,单独核算,封闭运行。规范资金管理,认真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资金报账制度和监督检查等项制度,提高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严格工作考核,对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纳入年度镇局级领导班子实绩进行考核。
通过在农业园区开展涉农资金整合,使农业开发效益呈倍增效应,极大地提升了农业综合开发的影响力,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搭建了整合平台。以鄂北现代农业示范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和襄阳市解决易旱地区三年行动计划等重点项目为依托,搭建了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目标的农田水利建设、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为目标的新农村建设、以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项目为目标的特色产业、以促进扶贫开发为目标的扶贫资金与其它涉农资金、以培养新型农民为目标的农民教育与培训、以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为目标的园区综合信息服务等六大涉农资金整合平台。以平台为基础,确定重点项目,围绕项目筹集资金,以整合资金保证项目实施。
二是创新了管理机制。在园区推行了山水田林路村庄综合治理模式,从涉农资金整合,到项目的建设和管护,建立较为完整的园区运营管理体系。在项目管理上,推行了“群众监督、部门监管、专业监理、审计监察”四位一体的项目工程质量监管体系,加强对工程质量和资金的管理;在项目进度上,明确施工工序、施工标准,做好上下级之间、项目部之间、参建各部门之间的对接,确保园区建设工程顺利进行;在项目管护上,借鉴“一事一议” 财政奖补经验,实行先建后补、以奖代补、民办公助等形式,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谁管护”的原则,构建了园区“投、建、管”三位一体的涉农项目新机制,确保园区农民长期受益。
三是加快了产业发展。通过涉农项目整合,形成了更大更强的聚合效应、示范效应,有力地调动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将园区生产中的各个环节进一步优化,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或“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引导农户以土地入股、土地转包、租赁等形式加入专业合作社,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从而达到增大产业规模、增强产业实力的目的。目前已有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2家产业化龙头企业入驻园区。
四是打造了宜居环境。把村庄人居环境整治纳入农业园区总体功能区规划,按照记得住乡愁、体现出现代风貌、实惠实用等原则,突出建筑风格特色,提高村庄建设的文化韵味;引导散居在园区的居民相对集聚,实现居民社区化;对生活垃圾分类无害化处理,使用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建设公共绿化带和生态走廊,打造四季常绿、村庄景点出彩、交通沿线美丽、农户庭院洁净的美丽乡村。
责任编辑 张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