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3月2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与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共同举办的“NAES宏观经济形势季度分析会(2016年一季度)”在京举行。会议组织经济领域专家学者分析了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一季度经济走势,研讨了应对经济金融风险的政策建议。
与会专家认为,2016年全球经济总体呈现“低增长、低通胀和高不确定性”特征。一方面,发达国家经济总体呈现弱势复苏,同时,受结构性通缩影响,新兴经济体增速下滑,预计2016年俄罗斯、巴西两国仍将持续衰退;另一方面,2016年全球经济面临来自新兴市场经济体衰退、美联储加息和美元升值、全球金融市场波动以及部分地区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不确定性等问题。受经济状况影响,全球货币政策走上新的分水岭。预计美联储将于2016年下半年启动加息进程,欧元区和日本继续扩大宽松力度,美元大幅升值,对全球资本流动和油价走势产生深远影响。
国内方面,2016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延续去年四季度的下滑态势,工业生产增速继续放缓,投资增速趋缓,消费低迷,出口形势严峻,去过剩产能继续进行,预计我国一季度GDP下滑至6.7%左右,消费物价指数上涨为2.2%左右。但是,应该看到一系列改革举措和积极作为取得了一定成效。托底政策已...
3月2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与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共同举办的“NAES宏观经济形势季度分析会(2016年一季度)”在京举行。会议组织经济领域专家学者分析了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一季度经济走势,研讨了应对经济金融风险的政策建议。
与会专家认为,2016年全球经济总体呈现“低增长、低通胀和高不确定性”特征。一方面,发达国家经济总体呈现弱势复苏,同时,受结构性通缩影响,新兴经济体增速下滑,预计2016年俄罗斯、巴西两国仍将持续衰退;另一方面,2016年全球经济面临来自新兴市场经济体衰退、美联储加息和美元升值、全球金融市场波动以及部分地区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不确定性等问题。受经济状况影响,全球货币政策走上新的分水岭。预计美联储将于2016年下半年启动加息进程,欧元区和日本继续扩大宽松力度,美元大幅升值,对全球资本流动和油价走势产生深远影响。
国内方面,2016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延续去年四季度的下滑态势,工业生产增速继续放缓,投资增速趋缓,消费低迷,出口形势严峻,去过剩产能继续进行,预计我国一季度GDP下滑至6.7%左右,消费物价指数上涨为2.2%左右。但是,应该看到一系列改革举措和积极作为取得了一定成效。托底政策已经发挥效力,部分先行指标好转、房地产市场温和回暖,企业去库存继续进行。供给侧改革力度加大,破除束缚民营经济发展和民营资本投资的体制壁垒,大力支持创新发展;政府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推动营改增等财税体制机制改革和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更加有力的积极财政政策,加大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力度,防止资金沉淀造成货币供应波动,降准降息,实施灵活稳健的货币政策,为经济平稳运行托底。预计二季度经济基本企稳,GDP增速保持在6.8%左右,CPI上涨2.4%左右。
与会专家建议,2016年需要在“五大理念”的指引下,完成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经济工作任务。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推动经济转型;落实需求侧的补充措施,确保经济社会总体运行平稳;财政货币政策应相互配合,从供需两端着力,使经济运行保持在中高速增长的合理区间。具体而言,政府需要从需求侧加大托底力度,力争在较为宽松的环境中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财政政策看,一是适当增加必要的财政支出和政府投资,二是实行减税政策,降低企业成本和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三是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率。从货币政策看,一是在社会总需求仍然偏弱的大背景,保持适度的货币供应增速;二是配合供给侧改革,为实体经济提供适宜的流动性,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三是配合财政政策,为各项财政专项债券、地方政府债务、国债发行提供有力的利率环境,同时降低存量债务的压力;四是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防止人民币汇率竞争性贬值。五是在外汇储备和外汇占款规模下降的条件下,创新货币供应新渠道。总体上,货币金融政策需要在宏观审慎管理的框架下,实现稳定金融市场、经济增长和结构性改革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