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2-11 作者:王庆江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财政厅厅长
[大]
[中]
[小]
摘要: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在2016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本刊特别邀请部分财政系统的人大代表为财政部门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好积极财政政策建言献策,以期共同推动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进一步发挥好财政职能作用,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推进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核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央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十三五”时期我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主线。2016年,黑龙江省财政部门将找准切入点,抓住关键点,整合资金,盘活存量,着力支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推动扩大有效供给规模、拓展供给市场空间,促进全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效。
支持现代农业发展 推动优化农产品供给
按照“钱随事走、集中力量、形成能力、解决问题”原则,采取“大专项+工作清单+集中下达”模式整合使用涉农资金,支持解决制约农业生产能力的瓶颈问题,促进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在2016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本刊特别邀请部分财政系统的人大代表为财政部门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好积极财政政策建言献策,以期共同推动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进一步发挥好财政职能作用,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推进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核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央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十三五”时期我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主线。2016年,黑龙江省财政部门将找准切入点,抓住关键点,整合资金,盘活存量,着力支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推动扩大有效供给规模、拓展供给市场空间,促进全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效。
支持现代农业发展 推动优化农产品供给
按照“钱随事走、集中力量、形成能力、解决问题”原则,采取“大专项+工作清单+集中下达”模式整合使用涉农资金,支持解决制约农业生产能力的瓶颈问题,促进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一是推动提高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进实施亿亩生态高产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支持完善先进田间工程等农田水利设施,促进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加大农业机械化扶持力度,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打造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基地。二是推动优化种植业结构。坚持市场需求导向,推动调整种植结构,扶持发展优质高效作物种植。与消费市场和加工企业需求对接,引导扩大订单农业规模,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扶持发展鲜食玉米、高蛋白大豆、优质马铃薯和杂粮杂豆等优质农产品,鼓励发展食用菌、中药材、花卉、烤烟等经济作物,推动扩大苜蓿、青储玉米等饲草料种植,促进粮经饲协调发展。三是推动畜牧业加快发展。支持发展以中西部等地区为重点的荷斯坦奶牛养殖,以松嫩平原草原地区和山区、半山区为重点的肉牛养殖,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的生猪养殖,助力提升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水平,推进完善检验检疫和疫病防控体系,加速构建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四是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引导农业生产减化肥、减农药、减除草剂,支持扩大绿色食品种植面积,助力构建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推进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市场营销和品牌塑造,重点扶持适应消费升级的高端乳制品、畜产品和食品制造业,促进互联网与农业深度融合,在“种得好”基础上实现“卖得好”。支持开展林下养殖、种植及市场营销,扶持发展森林食品、森林畜禽、北药、食用菌,使森林资源创造更多财富。
支持老工业基地振兴 推动工业产品提档升级
围绕落实《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充分发挥各类政府性投资基金作用,聚焦具有需求增长空间和竞争优势的领域,支持“十大重点产业”发展,推动全省工业生产向中高端迈进。一是推进落实《中国制造2025》。组建运营黑龙江工业投资基金,加大对长安福特哈尔滨汽车生产线、大庆沃尔沃、大飞机拆解基地等重点项目支持力度,推动电力装备、航空航天装备、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农机装备、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产业转型升级,支持培育形成一批本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循环经济产业,促进产业链条延伸、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进一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提升黑龙江制造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二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全面完成营改增任务,深入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支持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鼓励科技人员、大学生和返乡农民等主体自主创业。支持构建产学研金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落实支持科技人员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政策措施,推进实施千户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扶持广瀚燃气轮机、哈工大焊接集团、哈船动力等成长型企业发展,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三是推进国企国资改革。支持开展国有企业厂办大集体改革和中央及中央下放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改造,推动龙煤集团打好改革生存攻坚战,加快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促进国有企业瘦身健体、持续发展。支持钢铁、煤炭等困难行业去产能,推动淘汰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过剩产能,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落实国家奖补资金,支持做好职工分流安置工作。
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 推动服务产品量质提升
着力推进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支持服务业拓展新领域、发展新模式、培育新业态,促进扩大有效供给、提高服务质量。一是促进旅游业加快发展。着眼发挥绿水青山、冰天雪地等生态优势,支持打造夏季生态避暑、冬季冰雪旅游品牌,推进完善景区道路、自驾营地、口岸游轮码头等基础设施,助力亚布力建设世界级滑雪旅游度假目的地,引导丰富历史文化展览、高水平特色餐饮和旅游纪念品,促进文化、时尚与旅游融合发展,进一步提高黑龙江旅游竞争力和影响力。二是促进养老健康产业发展。着眼发挥黑龙江省生态优势和医疗资源,推进候鸟式养老、养生度假、健康养老等养老服务业发展,引导开发集慢性病防治、观光度假、绿色食品配餐为一体的养老产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养老健康产业,支持推进投资过亿元的民营养老项目建设。继续通过拍卖、租赁等方式,将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清理的非办公类资产配置到养老、健康等服务业领域。三是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促进金融组织发展、金融产品创新,引导增加对中小微企业、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促进利用资本市场,增强金融对供给侧改革的支撑力;推动完善现代物流、邮政等基础设施,加快构建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现代物流体系;助力研发设计、融资租赁、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 推动改善公共产品供给
围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准确把握政府和市场边界,采取加大财政投入、推广PPP模式等方式,推动提升公共产品供给能力和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一是支持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推进“三江”治理等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完善城市防洪体系。支持实施“三供两治”项目,推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海绵城市建设。支持哈牡、哈佳、牡佳等铁路建设,推动扩大高速公路及高等级公路通达范围,助力实施哈尔滨枢纽机场扩建和五大连池、绥芬河等新建机场项目,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网络。推进实施“宽带龙江”战略,支持打造全光纤网络城市,促进互联网进村入户,助力构建泛在普惠的信息网络。二是支持完善城乡住房保障体系。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有效实施货币化安置,推动完成棚户区和农村泥草(危)房改造任务,加大采煤沉陷区棚改力度。落实支持居民住房合理消费的税收政策,适应住房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推进因城施策化解房地产库存。支持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外来人口逐步纳入公租房供应范围。三是支持完善城乡社会服务体系。建立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使进城农民依法享有居住地基本公共服务。支持九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支持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推进织密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扶持发展县域经济,推动完善就业服务体系,让农民进得来、留得住。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引导推动各类承接主体加快发展,进一步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责任编辑 张小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