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青海省启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工作。两年来,青海省财政厅与民政、残联等相关部门一起,从老百姓最基本、最紧迫、最急需的社会服务需求出发,选择了养老服务、残疾人服务、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城乡劳动力技能培训等一些看得准、拿得稳的项目先行推开试点,不但令百姓拍手叫好,而且在提高政府管理效率、激活现代服务业的活力和创造力方面逐渐凸显效应。同时,体现了青海财政工作者承载民生之盼、排解民生之忧的为民精神和创新开拓精神。

青海省通过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同机构养老相比,居家养老服务是一种投入小、经济和社会效益高的养老方式。西宁市城北区的居家养老呼叫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平均每天能收到80多个服务呼叫。

西宁颐和老年乐园的老人说:“我们有地方养老,儿女也能安心工作。”青海省目前采取了鼓励养老院公建民营、床位费补贴、购买老年人意外险等方式为养老业的发展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

鉴于农牧区存在自然环境差、困难老人比例高、居住分散等养老难题,青海省大胆创新,对未入住机构且在农牧区长期居住的五保和“三无”老人、纳入农村低保范围的70周岁以上空巢、独居等困难老年人,采取村(居)民委员会推荐、乡镇审核、县级民政审批的方式,选定其邻居、近亲属等人员,以日托和全托的形式承接养老服务。

青海省从2014年起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帮扶残疾人托养和康复。这一政策给更多的残疾人及其家庭带来了鼓舞和希望。

政府购买社会力量承担食品药品安全协管服务工作,使监管的触角延伸到了最基层,不仅对食品、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情况进行监管,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而且对学校和建筑工地食堂及农村自办宴席等进行有效监督,防止群体性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发生。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在青海,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残疾人圆了驾驶汽车的梦。考到机动车驾驶证的残疾人,可以向当地残联申领1200元的学费补助。此举有利于帮助残疾人真正融入社会,享受应有的生活乐趣和平等的权利,增加了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