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发展已从规模化扩张逐步向内涵建设、提升质量的方向转变。高校事业发展对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高校经费规模越来越大,政府、社会等对高等教育的各项投入已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另一方面,政府、社会开始更多关注高校教育经费使用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如政府在加大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同时,加强了对资金使用的监管,对高校财务提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社会各界对高校实行公开透明“阳光财政”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在高校财务职能逐渐由服务型、核算型向经营型、管理型转变的大趋势下,高校财务部门的管理机制必须不断优化改进,才能从整体上适应、应对这种职能上的转变和拓展,切实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
(一)建立完善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当前,高校普遍存在制度建设的惰性。一是简单套用政府财经法规,虽然保持了制度的原则性,却缺乏了对实际业务的可操作性;二是有些管理规定没有及时更新修订,无法满足实际操作中的管理要求;三是对于相关制度与规定缺乏有效的实施与贯彻,反过来又影响制度建设进程。所以,全面梳理修订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和操作流程是高校财务实现职能转变的首要工作。构建具有明确指导性的内部财务制度框架体系,一般包含以下三个层面的内容:国家财经法规汇编;涵盖预算管理、经费管理、资产管理、收入分配、职权职责、绩效管理等基础财务内容的管理规定;具体会计业务处理的操作规定及流程。具体实施办法是:制度上网,在校园网站上公开发布财务管理制度内容和管理办法,便于全校师生解读政策;制度上墙,将主要业务管理规定与操作流程上墙,对师生进行宣传和解答;汇编成册,发放到各个二级学院及职能部门,便于广大师生阅读和掌握相关政策,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查、有案可引。
(二)推行绩效预算管理
高校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核心,也是高校经费配置和调控的一把利剑。随着教育发展环境的变化,高校预算管理的方法和内容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优化预算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预算编制环节。首先,转变预算管理观念,将学校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与年度工作任务目标结合起来,综合编制年度财务预算,条件成熟的学校应编制三年滚动预算,改变以往年度预算编制时对学校未来3—5年或10年发展目标考虑不足的情况。其次,创新预算编制办法,将“零基预算”和“滚动预算”结合起来灵活运用,对于高校非定额经费预算采用零基预算法编制,对于高校远期发展目标,主要采用滚动预算法来编制,便于对预算项目进行动态调整和修订,将年度预算编制向中期预算编制发展,克服短视行为,发挥预算管理的控制作用。

预算执行环节。首先,严格执行高校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将预算控制贯穿于高校日常运营活动的全过程。经费投入重心向学科发展、质量提升方面转移,逐步减小“三公”经费及行政管理方面的支出比重。其次,严格执行内控制度,强化预算执行的刚性,预算一旦确定,不得随意更改用途。对超预算或无预算的开支,财务部门有权拒绝执行。再次,落实内部经济责任,建立追踪问效机制,财务部门严格审核把关,加大审计、监察对预算执行的跟踪审查力度。
预算绩效管理。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从狭义上说是项目支出绩效,即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将重点放在预算资金的投入产出效果上,适时调整项目各支出比例,切实降低项目不必要的支出,节约项目成本。为此,应对项目执行进度进行监督,对支出效果进行科学分析,引入项目支出绩效考评制度,推进激励机制的建立,有效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近年来,伴随办学规模的扩张,高校在基本建设、学科发展方面大力投入,中长期贷款数额较大,资金缺乏有效管理、举债负担较重造成财务风险过大。高校应该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健全风险评估机制,严格控制贷款规模,避免过度举债。建立健全资金管理的内控制度,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切实降低财务风险。首先,强化校领导的主体责任意识,从治理层、管理层到基层,全校财务及相关人员建立内部控制意识,从整体上营造出良好的内控环境。其次,完善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机构设置,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明确职权关系。再次,设立风险预警机制,能够有效识别风险并积极应对。最后,健全监督约束机制,做到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相结合,在部门管理、业务流程、职责分工等方面形成相互制衡机制,将内部审计部门、纪委监察部门实施的内部监督预警和财政部门、教育主管部门等实施的外部监督检查相结合,全方位加强对高校资金的管控,确保其财务高效运行。
(四)推进综合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数字化校园建设日趋完善,高校管理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高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财务信息化平台,整合优化财务信息资源,构建财务信息化服务体系,打破“信息孤岛”局面,通过分级授权管理,实现财务资源网络共享,信息化特色是高校财务管理提档升级的必然趋势和发展方向。为此,要构建财务信息化服务体系,优化校园数字化平台,实现财务信息和教学信息、科研信息、资产信息等的实时对接,实现财务资源与各部门资源的实时共享;重大的财经政策、细化的管理制度和具体的业务操作流程借助网络平台及时公布,更加利于广大师生解读;教师课题经费、工资津贴、奖贷情况可借助网络查询系统及时查询信息;通过网络技术为学校管理层提供学校经济活动的实时信息,为实现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综合管控提供技术支持。
责任编辑 韩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