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2-12 作者:本刊记者|★李烝 张蕊★
[大]
[中]
[小]
摘要:
美丽、神秘的雪域高原,景色如画,但也高寒缺氧,条件艰苦,这里有一群最可爱的财政人,他们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于西藏财政事业,默默坚守,无私奉献,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
从财政厅到地(市)、县(区)财政局再到乡(镇)财政所,一路采访接触了许许多多的财政干部,他们大多年轻、拥有梦想、充满活力,从他们身上能时时刻刻感受到满满的正能量。
“自治区成立五十年来,西藏财政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这与中央的关怀支持及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分不开,更与几代西藏财政人的不懈奋斗分不开,是他们为西藏的经济发展和繁荣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财政厅党组书记洛桑佳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到,“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建设一支高素质、守纪律、会理财的财政干部队伍始终是西藏财政工作的重要方面。”为此,坚持用理论武装头脑,坚持注重干部培养,坚持强化干部管理,坚持财政文化建设成为西藏财政干部队伍建设的几大法宝。洛桑佳措书记谈到,近年...
美丽、神秘的雪域高原,景色如画,但也高寒缺氧,条件艰苦,这里有一群最可爱的财政人,他们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于西藏财政事业,默默坚守,无私奉献,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
从财政厅到地(市)、县(区)财政局再到乡(镇)财政所,一路采访接触了许许多多的财政干部,他们大多年轻、拥有梦想、充满活力,从他们身上能时时刻刻感受到满满的正能量。
“自治区成立五十年来,西藏财政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这与中央的关怀支持及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分不开,更与几代西藏财政人的不懈奋斗分不开,是他们为西藏的经济发展和繁荣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财政厅党组书记洛桑佳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到,“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建设一支高素质、守纪律、会理财的财政干部队伍始终是西藏财政工作的重要方面。”为此,坚持用理论武装头脑,坚持注重干部培养,坚持强化干部管理,坚持财政文化建设成为西藏财政干部队伍建设的几大法宝。洛桑佳措书记谈到,近年来,围绕新时期财政改革发展对人才队伍建设的需求,自治区各级财政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以加强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立足构建干部队伍培养的立交桥,着力打通干部培养高速路,实现了干部队伍的数量增长、质量提升、结构优化。截至2014年底,全区7个地(市)、74个县(区)财政局共有干部职工1847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1691人,占91.55%;少数民族干部1227人,占66.43%。此外,自治区财政厅积极把党建工作与财政业务相结合,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通过“进村入户、结对认亲”活动,使财政干部接地气、察民情,与群众同甘苦、心贴心;通过“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坚持“严”字当头、“实”字为本,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摸实情,这些都促使财政干部重视民生需求,把实事做到了群众心里。
在西藏,奉献是永远的主题,它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选择。“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喊苦”已成为西藏财政干部自我鞭策勉励的座右铭,这里涌现出许许多多鲜活的人物,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岁月谱写着一首首无悔的赞歌。
乐善好施的“活佛处长”
说起自治区财政厅农业处副处长尼玛旺久,财政厅里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活佛处长”。他为人朴实、工作勤勉,穿着上从不求新求奢,吃住历来从简从陋,但却心怀善念,扶贫济困,将真情和爱无私地播撒在这片高原热土。
尼玛旺久出生于山南地区浪卡子县一个普通的家庭,中专毕业后分配到财政厅工作,一干就是三十年。三十年来如一日,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需要一份坚守。三十年来,他只为付出、不求回报,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人生信条。
西藏自治区是全国唯一一个省级集中连片扶贫开发区域,贫困人口多且居住分散,加之自治区财力有限,因此扶贫开发工作十分艰巨。尼玛旺久所在的农业处,工作量大、任务繁重,跑村驻点是经常的事,他长期分管扶贫、农发工作,一心把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牧民增收作为己任。在工作中,他从不拈轻怕重,经常加班加点,不计报酬名利,任劳任怨;他勤于积累和记忆,严格规范资金的分配、投向和使用情况,几乎将每一笔财政资金流向都了然于心;他坚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经常深入基层开展工作和调查研究,到农牧民身边掌握第一手情况,他的足迹早已遍布西藏74个县(区)。
然而最让人由衷敬佩的,是他几十年来坚持用自己的收入奉献家乡,奉献社会,抚孤助学,帮贫济困。每次下乡,他都送钱送物,回到厅里后大家会开玩笑地问他“收支平衡没”,意思是说下乡几天的工资和补助是不是全都捐了,他就笑笑说“平了”。2007年,尼玛旺久出资创立了“浪卡子县教育发展基金”,用于资助孤儿或者有困难的孩子上学。从成立至今,他已捐资9万余元,资助多名学生圆了大学梦。他不仅在资金上帮助贫困孩子,还在生活上关心、关爱、关注他们。凡是他资助的学生他都要登门家访,了解情况;寒暑假里请学生们到家中做客,鼓励他们锲而不舍,奋发图强,刻苦学习,为国家争光。
熟知尼玛旺久的人都知道,他的家别称“浪卡子办事处”,凡是从家乡来拉萨求学、求医、务工的群众,他都会在力所能及的基础上给予无私帮助,管吃管住。对于住院费用不够的,他就自掏腰包帮忙垫付;对于求职失败的,他就四处张罗找人帮助。而做这些事他从不求回报,也算不清自己到底拿出了多少钱帮助别人。2013年8月,自治区财政厅开展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结对认亲”帮扶活动,尼玛旺久帮扶了曲水县曲甫村一组的央宗和尼玛家。他在深入走访中了解到两户家庭存在的实际困难后,先后拿出2.5万元帮助他们修建厨房、还清孩子的助学贷款,并给他们送去药物和生活用品,切实帮助两家人解决了实际问题,两家人对他感激不尽。
2014年财政厅将尼玛旺久推荐为“第四届西藏道德模范”候选人选,但他却说,做这些事不求回报,只是希望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让农牧民群众过得更好。
扎根边疆的“老赵”
有人说,选择了西藏就等于选择了奉献,而选择阿里,则是一种更高境界的奉献。阿里地区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气候恶劣、高寒缺氧、交通不便,被誉为“世界屋脊的屋脊”、“天上阿里”。然而阿里地区财政局总会计师赵臣文,在这里一干就是28年。
28年,埋头苦干、无私奉献,岁月无情地使原本英俊的小伙子变成了一个略显苍老、身材瘦弱的秃顶男人。“阿里条件本就恶劣,老赵还常年‘五加二’、‘白加黑’的超负荷工作,现在被多种高原病缠身。”同事们对他们的“老赵”满是心疼,但是老赵无怨无悔。多年来,无论在什么岗位,老赵都是兢兢业业,以高度负责、勤奋刻苦的态度出色完成工作。2004年,阿里地区实行会计集中支付核算制度改革,地直76家行政事业单位全部纳入会计集中核算,在2004—2006年三年多的时间里,赵臣文任总会计,夜里、节假日加班进行账务处理和对账是经常的事。2006年,全地区财政系统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他负责制定了全地区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支付流程和相关制度,为使制度更合理完善,繁忙的工作之余开启了“啃书”和“调研”模式。2008年,他协助农业经济建设科完成了手工记账模式到实行会计电算化记账模式的转变。2012年,又参与了全地区地直行政事业单位由会计集中核算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转轨改革。“有时候累了真想休息下,但是看到一项项财政改革紧锣密鼓地推进,心中又激动起来。”28年,老赵把青春和热爱献给了财政事业,献给了阿里。
28年,艰苦磨练,一直心怀理想的青年已成长为有责任、有担当的财政栋梁。“他老跟我说要对得起党和人民,我和孩子们都觉得他说得对,我们支持他做好工作。”在妻子的眼中,这个小个子的男人是家里的顶梁柱,虽然这些年来他为他们的小家做得很少。由于远离父母,父母生病时没能在床前尽上儿子应尽的义务,在他们离世时因工作繁忙、路途遥远也没能赶回去送他们最后一程。一双儿女,从小就没能生活在一起,孩子们的作业没能辅导过,家长会没能参加过,就连高考这样的人生大事也没能陪在身边。妻子为了支持他的工作,跟随他来到阿里,辛勤操劳使她不幸患上主动脉夹层瘤,虽然去年做了手术,但至今还卧病在床。提起父母、儿女、妻子,老赵的眼里泪光闪动,深感内疚:“对不起家人的事很多,但不能对不起党和人民,舍小家是为了顾大家。财政部门用好每一分钱,发挥它的最大效用,对于推动阿里加快发展,让各族人民过上好日子太重要了。”
抗震救灾的“女汉子”
2012年8月,在拉孜县财政、发改系统摸爬滚打了近12年的白玛央金,接到了一纸调令,出任拉孜县财政局局长。由于她工作认真、勤奋、好强、不知疲倦,局里人都叫她“女汉子”。
“我就是想不干则已,要干就要干好。”回忆起刚到局里工作时,白玛央金说她也曾困惑、苦闷,尤其是面对县财政可用财力捉襟见肘的窘境,心中很是沉重、不安。为了全面了解拉孜县财政的总体情况和财政局的工作状况,她把自己关进办公室,翻阅往年文件、与干部职工交谈……两周后,带着拉孜财政工作发展的“秘籍”“出关”了——一本笔记密密麻麻记录着财政各项工作的情况和发展思路。在她的带领下,几年间,拉孜的财政工作搞得风生水起。她既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宣传员”和“实践者”,从服务意识、内部管理等五个方面查找不足,寻找财政工作与思想工作的结合点,使全体财政干部的思想统一到发展上来,她带头履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制度管人,职责管事,在局内形成了按章办事、优质高效的良好风气;她还是坚定改革的“倡导者”和“培训师”,结合财政工作实际,推动深化财政收支预算编制、政府采购等改革和财政部门内控建设,推行“财政、金融、税务”学术沙龙,制定具体的奖惩激励措施,鼓励形成学习的气氛,为改革储备知识和能力。当地震发生,她更是冲锋在前,带领全局干部职工日日夜夜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
“看着倒塌的房子,伤员抬出来,老人、孩子住在帐篷里,我好像忘记了危险……”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大地震毫无征兆地袭来,拉孜县财政局办公楼瞬间剧烈摇晃,墙壁上出现大大小小十余处裂缝。还来不及惊慌就接到通知,尼泊尔大地震波及日喀则市部分县区,其中聂拉木县樟木镇受灾最为严重,拉孜县作为地震临时安置点,担负着从重灾区转移出的群众的安置任务。白玛央金立即启动应急保障预案,由局领导带头24小时值班,全面开展灾情统计汇总工作,加强分析研究,及时准确向上级相关部门汇报灾情,在第一时间投入抗震救灾,“限时”、“限速”将救灾资金拨付到位,并带领财政干部发放救灾物资。而此时,余震仍在不断地发生。5月1日,震情缓解,受灾群众心情逐步稳定,白玛央金却顾不上休息,她想着抗震救灾资金管理和灾后重建的事。为了让受灾百姓尽快有房住、能回家,她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订灾后重建资金筹集方案,并要求控制和压缩一般性支出,调整支出结构,节约资金开展灾后重建。看到她终日奔波在第一线,大家劝她注意休息,但她却说:“有太多太多工作要做了,越是困难,越是对一名共产党员的考验。”
其实,在西藏,像他们这样的财政干部还有很多很多。他们虽然普通,但信仰坚定,真诚、坚韧,具有牺牲和奉献精神,他们挚爱着这片辽阔的祖国山河,对于西藏的发展有一种时不我待的使命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最可爱的财政人,时时刻刻为改变西藏社会经济面貌发光、发热,才有了西藏蒸蒸日上的财政事业,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最可爱的财政人,西藏的明天定将迎来更加辉煌的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