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西藏90%以上的人没有自己的住房,或逐水草而居,或人畜混住,居住条件恶劣。自治区成立五十年来,着力改善农牧民群众生活条件,衣食住行都得到了极大改善。尤其是在全区范围内实施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以来,广大农牧民实现了住有所居、住有宜居、住有乐居。
安居工程幸福百万农家
工布江达,位于尼洋河畔,国道318线的重要交通要道,是林芝的西大门,被誉为“西藏小江南”。如果来工布江达观光,除了层林尽染的景色,一眼能看到的还有红色、蓝色等房顶的崭新民居,点缀着茂密的山林和碧玉般的湖泊。


这些带有浓郁民族特色并适应林芝气候环境的房屋,是林芝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的成果。林芝2003年率先在全区开展名为“农房改造”的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利用当地区位、自然和资源三大优势,进行群众搬迁、农房改造,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并提出安居工程建设要坚持藏民族特点与生产生活现实需要相结合,在满足农牧民生产需要和农牧民居住习惯的同时,充分体现民族特色、地域特色、时代特色,设计了多种风格和不同户型供农牧民群众选择;坚持政府引导与尊重民意相结合,“宜建则建、宜改则改、宜修则修、宜迁则迁”,不搞形式主义,尊重民意,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将整体搬迁、集中建设与就地改造、保持原貌相结合。按照这一思路,林芝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扎木村、坚村、嘎木村、仲村、阿沛村、朗色村、雪卡村等,一座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生态良好、村容整洁、散发着浓郁民族特色的现代化新村散布在高原深谷。
在林芝先行探索的基础上,2006年,西藏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启动了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自治区整合财政资金、社会资金、民间资金和援藏资金,多方撬动安居工程建设。2006—2014年,全区安居工程累计投入资金277.97亿元。与此同时,出台了一系列配套优惠政策,包括金融机构参照扶贫贷款等金融优惠政策提供给农牧民安居工程优惠贷款,地(市)财政部门给予3年贴息;农牧民安居工程所需木材由政府安排计划内指标,资金由农牧民自筹解决;承揽农牧民安居工程的农民施工队享受相关税费减免等。各地财政部门也本着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积极筹措资金,支持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2013年,全区农牧民安居工程圆满收官,累计建成46.03万户,使230余万人受益,全区农牧民群众人均住房面积增加了20%至30%。
在新建的同时,农牧民已有房屋的安全也受到重视。为切实增强农牧区民房抗震设防加固能力,确保农牧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009年,自治区投资20亿元,对全区农牧民已建农房实施抗震加固,并对新建安居工程同步实施抗震设防。2014年开始启动农村危房改造及建筑节能示范工程建设,安排补助资金10.83亿元,对6.33万户农村危房进行改造,在此基础上,又安排8950万元补助资金,对3.58万户农村危房进行建筑节能示范改造。农房改造以及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不仅大幅度提高了农牧民住房的安全性,更大大增加了严寒地区农牧民居住的舒适度,受到了农牧民群众的广泛欢迎,促进了能源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

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幸福指数
走进山南地区贡嘎县德吉新村,一排排藏式住房整齐排列,一条条街道整齐划一,安置有各种健身器材的露天广场、幼儿园、卫生室、集体打麦场等在村子的另一侧有序排列。德吉新村整洁的村容村貌改变了以往农村“脏、乱、差”的印象,美丽乡村给人满满的幸福感。
德吉新村的变化,源于自治区实施的一系列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工程。2008年,自治区财政整合资金108亿元,实施水、电、讯、路、气、广播电视、邮政和优美环境“八到农家”工程。2010年,按照“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的要求,以“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农业生产清洁化、城乡环保一体化、村庄发展生态化”为主题,投资5.27亿元,在500个行政村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试点。在2010年试点基础上,2011—2014年,自治区投资42.19亿元,在4000个行政村(居委会)开展人居环境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工程。2015年,自治区又投资9.4亿元,实施898个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重点建设农家书屋、综合文化体育设施、村级广播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村医疗室设备完善、太阳能公共照明、村庄道路建设、农村垃圾污水整治、万村千乡市场、村庄绿化美化等十项工程,着力改善农村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建设薄弱等问题。此外,为确保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2014年自治区启动了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试点工作,在所涉及的拉萨、日喀则、山南、林芝、昌都五地市20个县、300个点,按照每个点10万元的标准,下达补助资金3000万元。如果说农牧民安居工程和农房改造使广大农牧民群众住有所居,那么环境整治与提升帮助农牧民真正实现了“宜居梦”。到2014年底,全区完成户用沼气池建设217351座,年使用超过6个月以上的户用沼气14.9万户。“十二五”期间,新增农村安全饮水农村人口63万人、学校师生11万人。

村活动场所建设夯实基层基础
为了丰富安居工程内涵,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2006年,在全区范围内启动了包括村组织综合用房、村民广场、国旗台、村内道路、排水工程及卫生设施等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截止到2009年底,自治区整合筹集资金10.99亿元,以补助形式支持了5143个行政村完成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在此基础上,为加强边境一线基础设施建设,2013—2014年,自治区又投资2.66亿元,实施了885个边境地区自然村(村民小组)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如今,村级组织综合活动场所已经成为基层党组织宣传党的富民政策、反对分裂、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阵地,成为宣传新西藏、新发展、新变化、新生活的堡垒。广大农牧民群众充分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住的房子越来越好,增收的路子越来越宽,发自内心地感谢党和政府,跟党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更加坚定。
循着一面面群众自发插在自家安居房上的五星红旗望去,是藏区深邃而高远的蓝天,记者也仿佛看到了广大农牧民越来越红火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