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广东省广州市财政局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总目标,大力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努力做到为改革筑根基,以改革促发展,向改革要红利。
九尺之台,起于垒土——为改革筑根基
广州市财政局秉持大胆探索、谨慎论证的改革精神,从顶层设计、制度创新等方面为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工作筑牢改革发展之基。
坚持统筹谋划深化改革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和各个要素,启动了广州市全面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研究制定工作,并在中央及省改革总体方案的框架基础上,增加了能够体现广州市地方特色、具备深化改革条件的政府债务管理和财政绩效管理两方面的改革内容,形成了以7大重点改革事项、22项具体改革措施为总体框架的新一轮财税改革纲领性文件。此外,充分发挥制度创新在破除改革瓶颈、破解改革难题、破壁改革障碍等方面的作用,以问题为导向,先后制定出台了广州市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市对区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关于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全面防控债务风险的意见以及广州市预算绩效管理办法等规范性制度文件20个,初步形成...

广东省广州市财政局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总目标,大力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努力做到为改革筑根基,以改革促发展,向改革要红利。
九尺之台,起于垒土——为改革筑根基
广州市财政局秉持大胆探索、谨慎论证的改革精神,从顶层设计、制度创新等方面为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工作筑牢改革发展之基。
坚持统筹谋划深化改革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和各个要素,启动了广州市全面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研究制定工作,并在中央及省改革总体方案的框架基础上,增加了能够体现广州市地方特色、具备深化改革条件的政府债务管理和财政绩效管理两方面的改革内容,形成了以7大重点改革事项、22项具体改革措施为总体框架的新一轮财税改革纲领性文件。此外,充分发挥制度创新在破除改革瓶颈、破解改革难题、破壁改革障碍等方面的作用,以问题为导向,先后制定出台了广州市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市对区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关于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全面防控债务风险的意见以及广州市预算绩效管理办法等规范性制度文件20个,初步形成了全面系统的制度保障体系。
蹄急步稳,积极有序——以改革促发展
2014年,广州市财税体制改革工作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改革为手段,以发展为目标,全面推进公共财政建设、经济转型升级和城乡社会发展等各方面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是以改革促公共财政建设。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制度和体系。制定了《广州市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推进以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体,一般性和专项转移支付相结合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建设。2014年市对区县一般公共预算转移支付支出约307.9亿元,增长34.4%,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超过60%,充分体现了“简政放权,管理重心下移”和“富区强基”的改革精神。此外,在新《预算法》关于建立全口径政府预算编报体系要求的基础上,增加了财政专户资金预算,全面实现了覆盖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社保基金和财政专户资金预算的全口径政府预算编报体系,同时坚持“建设与还债并举”的原则,积极落实广州市政府债务化解方案,健全风险管理机制,使广州市政府债务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积极深化财政信息公开改革,组织所有市直部门(涉密部门除外)在网上公开部门决算,做到信息公开横向到边:并在统一预决算公开范本的基础上,继续细化公开内容,在预决算范本中增加会议费、项目支出明细和公车保有量及相关名词解释等内容,努力做到财政信息公开纵向到底。2014年,广州市在全国289个城市财政透明度排行榜中排名第一,“阳光财政”建设成效显著。

二是以改革促经济转型升级。广州市积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发挥财政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四两拨千斤”的激励引导作用,2014年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资金40亿元,引导社会资本投入155亿元,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健康、电子商务等战略性主导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积极支持创新型城市建设,市本级财政安排科学技术总投入24.8亿元,重点用于广州超算中心“天河二号”高效能计算机系统、多用途计算机系统芯片研发、产学研协同创新重大专项工作、科技创新平台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等项目。其中“天河二号”运算速度4次位列世界超级计算机榜首,累计用户超过250家;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总数达85家,孵化面积达500万平方米,新增入驻企业786家,在孵企业达5344家,提供就业岗位5.6万个。
三是以改革促城乡统筹发展。广州市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2014年累计投入城乡社区支出229.8亿元,统筹加强国家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力带动了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平稳增长。全面开工11条地铁线(段),使在建总里程达到262公里,加快推进广汕铁路、白云国际机场和市政道路升级改造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服务便民出行。大力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城市公园、绿道网络、生态景观林带等建设,完善城市防洪排水系统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努力建设宜居城市。
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向改革要红利
一是向改革要绩效求红利。广州市围绕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的工作重心,2014年共计清理盘活预算净结余、预算结转、专户管理资金、财政周转金等存量资金230.9亿元,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缓解了财政收支矛盾。同时围绕破解财政支出固化难题,进一步规范了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严格控制新增专项资金,并对214个市级财政专项资金进行了全面清理整合,共计压减110个专项资金,压减比率51.4%。此外,广州市积极深化财政绩效管理改革,初步建立了“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将绩效管理机制以制度的形式融入预算管理全过程;引入第三方评价,突出绩效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探索形成结果导向的绩效约束机制,完善了绩效目标和评价信息公开机制。
二是向改革要经济可持续发展红利。根据中央和省的税制改革部署,广州市积极推进“营改增”试点改革,有效打通了企业增值税抵扣链条,降低企业税负,为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战略性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实的财税政策保障。同时通过实施清费减税等改革举措,累计为企业减负285.5亿元,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可持续发展动力。
三是向改革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红利。2014年,广州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用于民生保障和各项公共事业支出总计43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额的76.3%,进一步促进完善了公共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完成了保障性住房建设目标任务,加大了对弱势群体社会救助和帮扶力度,充分发挥了财政投入的基础保障性和战略支撑性作用,促进了社会公平和谐发展。
(作者为广东省广州市财政局局长)
责任编辑 李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