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财政部下发《开展向吴波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号召全国财政系统的干部职工向吴波同志学习。仔细阅读吴波老部长的事迹报道,我泪如泉涌。看着他的照片,在我面前的,分明是一位尊敬的长者和慈祥的亲人。记得早在1994年12月,我在山东烟台参加财政系统一次征文颁奖大会时,一位部领导就在会上要求我们这些与会年轻笔者做人做事都要向吴波老部长学习,在那时吴老就成为我们年轻财政人学习的楷模。应该说一直以来他都是一座矗立在财政人精神高地的灯塔,照亮我们财政人前行的道路。
他一生追求“做一个彻底的无产者”,以毕生精力实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向吴老学习,就是要学习他始终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深深植根于思想中,真正落实到行动上。向吴老学习,就是学习他的严谨,严谨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是遵守客观规则的具体体现。严谨体现在工作作风上,是务实、高效、追求完美的一种表现;体现在生活作风上,是洁身、克欲、维系自我的一种手段。作为财政干部,要时刻把“严谨”二字悬于脑际,慎言、慎行、慎独、慎思、慎权,从而培养好性格,形成好习惯,注重好细节。性格决定命运,习惯决定未来,细节决定成败。
吴老三起三落,屡遭不幸,蒙冤受害,却始终没有怨言。“面完达摩十年壁,换得金刚百炼身。今日灵山问证果,此生犹愧净无尘。”他崇尚真实、坚持真实,说真话、做真事、做真人,不计名利与得失,严以修身、严以律己,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要求高度契合。我们向吴老学习,作为一名党员,就要忠于党、忠于人民;作为一名干部,就要忠于事业、忠于职守。上,要无愧于国家;下,要对得起百姓。为人要真实可信,对同志忠诚老实,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要诚信厚道,“真诚换真心,诚信变真金”。在诚信的问题上,也同样适用“100-1=0”的法则。你可能说一百句假话而被别人相信,也完全可能因为一句谎言的败露而身败名裂。所以,诚以待人,信以处世,是我们财政人最明智的选择。
吴老用实际行动倡导的勤俭节约理财观,对当前财政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勤俭节约,不仅是一个财政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为国家富强,把账算准算细,节约每一元钱,应当是财政干部必须具备的素质。”这是吴老对每位财政干部的谆谆教导。我们财政人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坚守简朴、厉行节约,严格控制一般性行政支出,坚持节约和集约并重,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统筹财力办大事,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清廉正派是吴老坚守的底线。对老乡和亲朋的刻意回避,对家人的近乎苛刻,对宴请、礼品的始终拒绝,吴老用一生的坚持,展示了他的人格魅力和高尚操守。每位财政人都要以吴老为榜样,始终坚持正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人生在世,只有把自己这个“人”字写正了,才会有服众的底气和被尊敬的资格,真正做到“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礼记·中庸》上讲“在上位,不凌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这是古人对“正直”这个概念的一个很恰当的诠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然后才能谈的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财政人要牢固树立“理财不爱钱,服务不谋私”的理念,始终绷紧党风廉政这根弦,时刻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抓在手上,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尽快建立并实施财政内部控制制度,促进财政部门安全、财政工作安全、财政队伍安全、财政事业安全。
责任编辑 李艳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