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2-12 作者:梁长来 (作者单位:鹤壁职业技术学院)
[大]
[中]
[小]
摘要:
当前,科技对于我国经济增长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种科技活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不同的,应用型技术研究和工艺技术创新能够直接促进企业发展;基础性研究和具有强烈外部性的公共技术研究,对企业发展具有间接影响。企业的趋利性造成企业倾向于投资周期短、能够带来直接效益的应用型科技活动,少介入或者避开投资于基础性研究和公共技术研究活动。财政资金则倾向于投资基础性研究和公共技术研究,形成财政科技支出。
一、财政科技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统计分析
财政科技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从数据统计分析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规模和财政科技支出都实现了高速增长。1980年我国名义GDP仅为4545.63亿元,而到2012年已经达到了519470亿元,规模膨胀了114倍,年均增长速度高达15.44%,即使扣除币值变动的影响,年均增长速度也达到了15.19%。同期财政科技支出规模由由64.6亿元增长到5600.1亿元,规模膨胀约87倍,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4.48%,扣除币值变动的影响后,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4.21%。二是以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为分界点,我国的经济增长和财政科技支出前后两个期间都表现出不同的增长特点。1980年至1996年间,经济年均增长速度为1...
当前,科技对于我国经济增长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种科技活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不同的,应用型技术研究和工艺技术创新能够直接促进企业发展;基础性研究和具有强烈外部性的公共技术研究,对企业发展具有间接影响。企业的趋利性造成企业倾向于投资周期短、能够带来直接效益的应用型科技活动,少介入或者避开投资于基础性研究和公共技术研究活动。财政资金则倾向于投资基础性研究和公共技术研究,形成财政科技支出。
一、财政科技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统计分析
财政科技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从数据统计分析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规模和财政科技支出都实现了高速增长。1980年我国名义GDP仅为4545.63亿元,而到2012年已经达到了519470亿元,规模膨胀了114倍,年均增长速度高达15.44%,即使扣除币值变动的影响,年均增长速度也达到了15.19%。同期财政科技支出规模由由64.6亿元增长到5600.1亿元,规模膨胀约87倍,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4.48%,扣除币值变动的影响后,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4.21%。二是以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为分界点,我国的经济增长和财政科技支出前后两个期间都表现出不同的增长特点。1980年至1996年间,经济年均增长速度为17.57%,扣除币值变动因素,增长速度为15.93%;而同期财政科技支出年均增长速度为10.42%,扣除币值变动因素,增长速度仅为8.89%。1997年到2012年间,经济年均增长速度为12.49%,扣除币值变动因素,增长速度为12.14%;同期财政科技支出年均增长速度为17.77%;扣除币值变动因素,增长速度为17.40%。
从上述数据统计分析看,直观上可以有如下判断:(1)1980-1996年间的我国财政科技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应该比1997-2012年间的贡献度要小。东南亚金融危机和供求关系的变化促使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长速度虽然有所下降,但财政科技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却有所上升。(2)1980-1996年间财政科技支出增速较慢的原因,是因为彼时我国经济总体规模小,导致财政收入少,因而用于扶持科技活动的财政支出数额也较少。但1997年以后,我国经济规模总体增大,使得我国财政收入规模不断膨胀,可用于扶持科技活动的财政资金自然就增多了。
二、财政科技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上述两个判断,实质上可以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予以实证分析。以来源于《2013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的1980-2012年的相关数据对财政科技拨款和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1.1980-1996年间财政科技支出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而1997-2012年间财政科技支出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经济增长对财政科技支出的长期弹性为0.73。
2.1980-2012年间经济增长始终都是财政科技支出增加的主要原因。但1980-1996年间,GDP每增加1个百分点,财政科技支出能够增加0.65个百分点;1997-2012年间,GDP每增加1个百分点,财政科技支出能增加1.16个百分点。
3.往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与当前年度的经济增长速度有较强的关联性。尤其是上一年度经济增长速度与当前年度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关联程度达到约0.84,一个可能的解释就是:在没有强烈外力冲击的情况下,经济增长速度具有一定的刚性,会沿着特定的趋势逐步趋向稳定。经济增长速度的刚性蕴含着这样的政策: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若只依靠市场自身力量去回复到经济稳定增长,是不理性的。此时,需要政府借助于宏观调控手段,打破这种刚性,强力纠正和引导经济增长恢复到稳定水平。
4.往年的财政科技支出增加速度也与当前年度的财政科技支出增加速度有显著的关联性。上一年度财政科技支出增加1个百分点,本年度财政科技支出可增加0.47个百分点,这或许能够解释基础科技活动和公共技术研发活动的持续性投资需求。这个结论蕴含的政策启示:基础研究和公共技术研发活动是一个持续的创新过程,需要政府对该活动进行持续投资,而不能根据财政收支状况随意增减,尤其是在财政收支困难的情况下,不能以削减财政科技支出作为削减赤字的手段,这会影响到基础研究和公共技术研发活动的持续性。
三、结论与展望
在环境问题和能源短缺压力不断增大的今天,科技被公认为是化解当前经济问题的有效良方。重视科技活动及在科技领域进行竞争成为世界各国新的竞争趋势,我国也高度重视科技研发及科技拉动经济增长的问题,确立了“科教兴国”战略。这需要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拓展:
1.深入研究和发现科技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找准科技活动的切入点,有效促进经济增长。比如美国,将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空间技术及金融创新技术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有效地促进了经济近十年的温和增长。美国的产业结构和产业水平,决定了其在信息技术、空间技术及金融创新技术方面的需求,这些技术就成为美国科技活动的有效切入点,成功拉动了经济增长。我国当前的产业结构与产业水平明显与美国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去研究有效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科技活动切入点。
2.经济发展和科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显著负面影响就是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这成为制约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升的重要桎梏。加强科技研发活动,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清洁生产过程,是解决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的有效途径。企业的趋利性决定了其很少投资这类技术研发活动,财政科技支出必须承担起这个任务,因为这类科技活动具有较强的公共性和外部性,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促进作用。
3.科技促进经济增长,人才是关键,必须重视高水平科技研发人才和科技应用人才的培养。解决小微企业人才匮乏的难题,在财政科技支出上,应多向有利于扶持县级区域内小微企业发展的公共技术研究倾斜,重视实验室技术向产业技术转化的研发,提升科技成果的应用能力。
4.秉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对经济增长调控和科技研发活动都应有相应的长期规划,确保经济增长可持续和科技研发活动可持续,减少研发资金投入的沉淀成本。基础研究和公共技术研发活动是一个持续的创新过程,需要政府对该活动进行持续投资。在财政科技资金使用方面,要加强监管,减少浪费和挪用现象,提升资金使用效益,使科技资金真正用于科技研发和普及活动。
【本文系2013年度河南省软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132400410834)】
责任编辑 廖朝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