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贵州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重点要围绕打造“法治财政、民生财政、稳固财政、阳光财政、效率财政”的要求,结合贵州现阶段主要矛盾和后发赶超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底线思维,注重宏观思考,把握正确方向,厘定改革思路,搞好总体谋划,精心研究协调,积极稳妥推进。
深化改革具备良好基础
过去几年里,在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下,贵州公共财政体系不断完善,财政管理水平明显提高,财政改革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在财税制度和重大政策的研究制定方面,贵州实施了完善省以下分税制财政体制、深化省直管县财政改革等重大改革,从顶层设计上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措施,建立了省、市、县三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分配机制,促进各级政府共同培植财源的合力和氛围的形成。并与财政部科研所开展题为《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基本财力保障体系研究》的课题,探索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财税管理制度。
在创新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方面,2007年起贵州就不断完善省对下转移支付分配办法,规范省对下均衡性财政转移支付管理,并将测算的全部因素、权重和计算过程在财政内网公开。2008年推进了部门预算改革,部门基本支出实现定员定额管理,项目支出实行项目库滚动管理。2009年,贵州建立了财政重大支农专项资金“因素法分配”和“竞争性立项”制度,推进财政支农项目和资金管理权限下放。将重大专项资金公开竞争立项(PK制)的范围扩大到产业发展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新增的财政资金主要采取“因素法”和“绩效法”方式分配。2012年,又制定了《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省级财政资金审批管理办法》,切实规范了专项资金立项、审批、执行和报告,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目前,省级财政已成立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工作小组,对2014年至2018年各项改革任务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分解,制定了详细的任务表,将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
深化改革体现贵州特色
一要体现贵州发展阶段性特征。贫穷和落后是贵州的主要矛盾,加快发展是贵州的主要任务,既要“转”又要“赶”是各项工作的主基调,这就要求每一项财税体制改革要有利于培育市场主体,有利于加速经济发展,有利于保障改善民生。
二要体现贵州比较优势。贵州有资源优势,这就要求将财税体制改革与资源配置体制改革结合起来,把资源优势转化为财税优势、经济优势;贵州有生态优势,这就要求通过生态补偿,开征资源环境保护税,争取转移支付等措施,把生态优势转化为民生指数、幸福指数的提高。
三要体现省情特点。贵州地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就是要从省情实际出发,探索构建有利于促进加速发展、有利于建立公平统一市场、有利于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发挥各级政府积极性的现代财政制度。
深化改革采取有力措施
(一)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增强预算透明度。一是实施规范透明的预算制度。审核预算的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清理规范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等挂钩事项,一般不采取挂钩方式。二是规范超收收入管理,建立完善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制度,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三是积极争取中央加大转移支付补助力度,完善省对下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机制,重点增加对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的转移支付。四是在现行财税体制框架下,完善相关税收分享比例,保持现有省市县三级财力格局总体稳定。
(二)规范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有效防控债务风险。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贵州在2014年将研究制定《贵州省政府性债务管理暂行办法》、《贵州省省本级偿债准备金管理办法》及配套政策,建立健全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和管控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偿债准备金、债务监控及风险预警等相关制度措施,逐步将政府性债务纳入预算管理。做好债务统计分析,对部分市县政府性债务进行全面或专项核查,掌握债务的“借、用、还”多维度结构分布情况。对地方政府性债务实行分类管理和限额控制,将地方政府性债务分为一般债务、专项债务两类,分别采取相应的管理办法。逐步建立以政府债券为主体的举债融资机制,推广运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
(三)推进财政直管县体制改革,理顺各级财政关系。完善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逐步将市辖区和自治州州府所在地以外的县(市)全部纳入省直管县财政改革的范围。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逐步理顺省市县事权关系,提高省以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贯彻落实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提高省以下政府间财政管理效率,共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继续完善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办法,加大对民族自治州、县的补助力度。健全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和分类分档激励约束机制。完善县级财政管理综合绩效评价体系,注重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应用,落实省直接管理县(市)体制改革扩权强县的财政政策。
(四)完善税收管理制度。按照国家税制改革统一部署,将深入推进“营改增”改革试点,积极开展煤炭等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试点,配合做好调整消费税,落实推进环境保护费改税等工作。并严格执行国家减免税政策,支持企业发展,培植税源财源。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简化税收优惠事项办理手续,减少备案资料报送,提高税务行政效率。
在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同时,财政将重点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改革任务,积极支持其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协同推进扶贫、养老、医疗卫生、教育、住房、科技等领域的改革,切实发挥财税改革对整体改革的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
责任编辑 刘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