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2-12 作者:黄伟京 全国人大代表 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厅长
[大]
[中]
[小]
摘要: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首次明确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并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进行了部署,提出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结合广西实际,自治区将在以下几方面着力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一、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一是健全和完善全口径政府预算体系。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之间的统筹使用力度;逐步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预算的比例,拓宽国有资本收益的分配使用范围,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在财力允许时,加强公共财政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对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支持。二是有序推进重点支出清理规范工作。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在确保有关事业发展正常投入的前提下,实事求是地推进部分重点支出与财政收支增幅或GDP挂钩的清理规范工作,切实避免在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先确定支出总额再填项目的做法。三是完善预算安排和预算执行相结合机制...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首次明确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并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进行了部署,提出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结合广西实际,自治区将在以下几方面着力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一、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一是健全和完善全口径政府预算体系。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之间的统筹使用力度;逐步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预算的比例,拓宽国有资本收益的分配使用范围,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在财力允许时,加强公共财政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对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支持。二是有序推进重点支出清理规范工作。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在确保有关事业发展正常投入的前提下,实事求是地推进部分重点支出与财政收支增幅或GDP挂钩的清理规范工作,切实避免在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先确定支出总额再填项目的做法。三是完善预算安排和预算执行相结合机制。在进一步做细、做实、做准预算的基础上,完善预算安排和预算执行相结合机制,督促和指导预算单位进一步强化预算执行的主体责任,对预算执行偏慢的部门原则上不予办理追加,并相应核减预算安排额度。四是继续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扩大绩效目标管理和绩效评价的覆盖面,注重绩效评价结果的反馈和应用,探索推进市县财政支出管理绩效综合评价、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和重大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等。五是进一步加强部门预算管理。继续严控部门预算支出水平,优化部门预算支出结构;完善部门预算基本支出标准,增强部门预算安排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完善部门预算项目支出管理,规范项目支出滚动预算编制;加强部门综合预算管理,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和部门预算规范性及约束力;规范政府采购程序和行为,落实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六是推进预算公开透明。积极稳妥地逐步扩大预算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进一步推进各级政府公共财政预算决算和部门预算决算公开,财政支出公开到项级科目;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公开力度;推进自治区以下预决算和“三公”经费公开。2014年全区所有县级以上政府要全面公开包括财政预决算、部门预决算及“三公”经费预决算等预算信息。
二、深化财政体制改革
一是提高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效率。继续推进自治区本级预算编制方式改革,清理、整合、规范现有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并严格控制新设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重点增加对贫困地区的财力性转移支付,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并对专项转移支付资金配套政策进行清理整合,不合理的予以取消。二是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落实自治区在实施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上的主体责任,根据中央财政核定的县级政府基本财力保障范围,按照统一的保障标准,对县级政府新增财力保障需求给予适当补助;激励和引导县级增加财政收入,对上年各县区财政收入的规模、结构和增幅进行考核并给予适当奖励;严格对各县区当年的财政收支进度、财政供养人数、财政支出管理进行考核并给予适当奖励;根据上年市级对所辖县区的转移支付补助情况,对市级给予一定的奖励。三是调整完善自治区以下财政体制。按照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要求,积极研究自治区各级政府之间的事权清单与支出责任清单问题,待中央作出顶层设计后,适时推进自治区以下财政体制改革。
三、深化财政投入机制改革
一是支持建立城镇化资金保障机制。完善投融资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城镇化建设,在投入对象、环节和运作机制等方面推进政策创新,支持中心城市及小城镇发展;研究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合并实施,提出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城镇职工基础养老金统筹方案,让已在城镇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依法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二是深化教育投入体制改革。强化各级政府教育投入责任,严格落实教育经费法定增长要求,提高预算内基建投资用于教育的比重;进一步拓宽投入渠道,依法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从土地出让收益计提教育资金、福利彩票公益金和体育彩票公益金按一定比例支持教育事业发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设立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创新教育资金管理方式,加大自治区对下转移支付力度,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三是深化医疗卫生投入体制改革。推进新农合基金市级统筹,制定新农合基金市级统筹指导意见,完善新农合基金补偿机制,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风险控制机制;建立健全重大疾病保障机制,扩大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范围,进一步规范重大疾病保障范围,不断完善重大疾病保障机制。四是推进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改革。将扶持项目资金审批权限下放到县,全面落实扶贫责任、权力、资金、任务‘四到县’制度,逐步增加竞争性和扶贫绩效等因素在资金分配中的权重,充分发挥专项扶贫资金分配的绩效导向作用;通过先建后补、以奖代补、民办公助、贷款贴息等方式,引导、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能人大户、家庭农场等市场主体积极参与扶贫开发,不断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五是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推进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时跟进中央部委改革推进情况,按照精算平衡的原则,及时研究出台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职业年金等配套制度的具体工作方案,实现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推进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密切跟进中央部委有关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顶层制度设计进展情况,完善企业养老保险自治区级统筹制度,落实责任分担机制,及时拟定工作方案,推进实现企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目标。
四、深化其他财政管理改革
一是切实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举债权限和用途,强化财政部门政府性债务归口管理职能,对政府性债务实行分类管理和计划控制;研究建立政府性债务预算管理制度,逐步将政府性债务分类纳入预算管理;建立健全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及化解机制,并将存量债务中的或有债务纳入监控范围,实现全面动态监控政府性债务情况,并重点加强高风险地区债务管理,切实防控政府性债务风险。二是大力推进政府购买服务。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引入竞争机制,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完善政府采购、预算科目、会计处理等具体政策,结合推进事业单位分类、行业协会商会脱钩等相关改革,大力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工作,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三是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推动政府采购实现扩面增量,推进自治区本级电子化政府采购管理交易系统建设,加快实现政府采购与部门预算、采购执行、国库支付等系统的链接,实现监督管理及交易的全流程电子化;全面加强政府采购规范化管理,及时出台政府采购操作执行及其他相关配套制度办法,积极推进政府采购管理方式、手段和制度的改革创新。四是建立健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长效机制。加快健全公务支出管理制度体系,研究出台接待费、差旅费、出国经费等管理办法,形成相对完备、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公务支出财政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加快建立科学合理、完整规范、符合各地实际的公务支出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公务支出标准调整机制;加快建设公务支出管理信息平台,实现相关信息的有效集成,促进公务支出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透明化。
责任编辑 李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