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2-12 作者:于国安 全国人大代表 山东省财政厅厅长
[大]
[中]
[小]
摘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财税改革作了系统部署,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财税改革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财政部门关键是要围绕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这一目标,加快实现一个重大变化,着力完善两个权责划分,切实完成三项清理任务,重点深化四项税制改革,全力推进五项制度创新,以改革创新为财政事业发展增动力添活力。
加快实现一个重大变化
即预算审查的重点由平衡状况、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过去审议预算,侧重于对收入的审核,主要是看收入预算高低、收支能否平衡,很容易带来预算执行“顺周期”问题。即当经济形势好时,完成收入任务比较容易,有的地方任务达标后有税也不再征收,该交税的资金留在企业,企业将其拿去投资,造成经济热上加热;当经济紧缩时,要完成收入任务需要下很大功夫,有的地方甚至不惜征过头税,导致企业资金更加紧张,对经济来讲就会雪上加霜。调整预算审查重点,强化对支出的审核,弱化对收入的审核,并探索编制中期财政规划,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有利于引导a各级依...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财税改革作了系统部署,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财税改革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财政部门关键是要围绕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这一目标,加快实现一个重大变化,着力完善两个权责划分,切实完成三项清理任务,重点深化四项税制改革,全力推进五项制度创新,以改革创新为财政事业发展增动力添活力。
加快实现一个重大变化
即预算审查的重点由平衡状况、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过去审议预算,侧重于对收入的审核,主要是看收入预算高低、收支能否平衡,很容易带来预算执行“顺周期”问题。即当经济形势好时,完成收入任务比较容易,有的地方任务达标后有税也不再征收,该交税的资金留在企业,企业将其拿去投资,造成经济热上加热;当经济紧缩时,要完成收入任务需要下很大功夫,有的地方甚至不惜征过头税,导致企业资金更加紧张,对经济来讲就会雪上加霜。调整预算审查重点,强化对支出的审核,弱化对收入的审核,并探索编制中期财政规划,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有利于引导a各级依法征税管费,也有利于增强财政政策的前瞻性和可持续性。
着力完善两个权责划分
一是中央和地方事权及支出责任的划分。目前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划分很不清晰,不仅导致“跑部钱进”现象,而且容易造成上级部门通过资金安排干预地方事务,影响财政体制运行的效果。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下一步要“适度加强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国防、外交、国家安全、关系全国统一市场规则和管理等作为中央事权;部分社会保障、跨区域重大项目建设维护等作为中央和地方的共同事权,逐步理顺事权关系;区域性公共服务,作为地方事权”。在此基础上,明确支出责任划分,属于中央事权的由中央财政开支,属于地方事权的由地方财政开支,共同事务由中央通过转移支付来安排,逐步形成权责明确、支出合理负担的机制。二是中央和地方收入的划分。保持现有中央和地方财力格局总体稳定,完善地方税体系。同时,根据税种属性进一步理顺收入划分,给地方建立新的主体税种。
2013年6月,山东省财政厅在保持财力格局总体不变的前提下调整省对下财政体制,将省级251亿元税收下划市县管理,取消了9个市的体制递增上解政策,实施了税收增量分成和困难县税收返还、县级税收上台阶奖励政策,取得诸多积极效应:第一,市县财政收入统计口径更加完整,不仅能更好地反映市县经济发展成果,也提升了市县形象和竞争力。第二,省级参与增值税分成、降低营业税分成比例,激发了各地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积极性,推动了经济转型升级。第三,省里对地方各项税收包括地方小税统一分享15%,用利益杠杆强化各地依法征税管费、做实财政收入的意识,促进了收入质量的提升。2013年山东省税收占公共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77.5%,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下一步,关键是按照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省以下政府间事权与财力配置,构建责权明确、保障有力、运行高效的财政体制。
切实完成三项清理任务
一是清理规范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事项。2012年中央财政仅农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社会保障、计划生育7项有挂钩要求的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就达48%,山东则为56.1%。挂钩做法在特定阶段对重点事业发展是有好处的,但也容易带来不公平、不切实际、固化财力分配结构等问题。对这些挂钩事项必须尽快清理,根据不同时期发展需要和财力状况统筹考虑重点支出安排。二是清理专项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多、占比高,容易滋生寻租现象、影响市场公平、加剧地方配套压力、不利于集中财力办大事等。今后应按照《决定》要求,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项目,逐步取消竞争性领域专项和地方资金配套,严格控制引导类、救济类、应急类专项,对保留专项进行甄别,属地方事务的划入一般性转移支付。山东省在编制2014年省级预算时,将专项转移支付由243项减少到99项,省对下一般性转移支付占比由上年的48.7%提高到54.3%,在清理规范专项转移支付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三是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政策特别是涉及区域发展的政策过多,不利于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决定》强调,要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加强对税收优惠特别是区域税收优惠政策的管理。今后,对各类区域的税收优惠、收入全留或增量返还,对企业和个人的税费减免、先征后返和财政补贴,以及低价出让转让土地和国有资产等,凡不符合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的政策应一律停止执行、限期整改。
重点深化四项税制改革
一是间接税改革。增值税方面,主要是加快营改增步伐。2013年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在全国范围内推开,2014年又扩大到铁路运输、邮政业,下一步还要扩大范围,到“十二五”期末,对所有服务业全部实行营改增。消费税方面,主要是调整征收范围、环节和税率,加大对高耗能、高污染及部分高档消费品的调节力度,引导政府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扩大居民消费需求。资源税方面,主要是扩大征收范围,改“从量计征”为“从价计征”,并同步清理相关收费基金。二是直接税改革。主要是改革个人所得税,逐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体现量能负担原则,增强税收政策的公平性。三是财产税改革。主要是加快房地产税立法,适时推进改革,引导居民形成合理的住房消费,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四是推进费改税。主要是将环境保护方面的收费改成收税,充分利用税比费更具强制性、规范性的特点,增强对环境污染的约束和惩戒功能。
全力推进五项制度创新
一是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全面规范,就是把所有政府性资金都纳入预算管理,提高政府统筹使用财力水平;公开透明,就是把政府各类预算都纳入人大审查范围,并向社会公开。山东省2014年首次向省人大提交了社保基金预算,至此四本预算已全部提交省人代会审议。省级财政总预决算已公开多年,2013年首次公开了省级“三公”经费预算总额以及95个部门的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2014年省直部门的决算和“三公”经费决算也要公开,市县公开面达到50%,2015年所有市县都将公开。二是建立健全政府投融资制度。探索建立透明规范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允许地方政府通过发债等多种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研究建立城市基础设施、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2013年山东省被国务院批准开展自行发债试点,成功发行了112亿元地方政府债券,今后将在认真办好自行发债试点的同时,积极采取公私合作(PPP)等模式,更好地筹集经济建设资金、缓解政府融资压力。三是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主要是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的比例,2020年提到30%,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山东省从2014年起将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范围扩大到除文化企业以外的所有省属企业,并将国有资本收益综合收取比例由10%提高到13.7%,今后还将进一步加大力度。四是建立政府购买服务制度。根据国务院部署,2013年山东省出台关于推行政府购买服务的办法,将6大类57款316项适合市场化提供的公共服务纳入政府购买目录,交由社会组织和企业承担,目前涉及财政资金100亿元以上。今后应加大推广力度,凡属于事务性的管理服务,原则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变财政支出方式,促进市场主体发育、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五是完善政府债务管理制度。一方面“开前门、堵后门”,赋予地方一定的举债权,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建立健全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和风险预警机制,将其分门别类纳入财政预算管理,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
总之,深化财税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艰苦过程,必须充分认识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准确把握改革目标路径和战略意图,坚定信心、勇于担当,大胆探索、遵循规律,确保各项改革健康有序推进,加快建成现代财政制度。
责任编辑 李艳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