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作为绩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实践,其评价方法不断创新,评价范围也不断扩大。但仍然存在评价指标体系难设定、效益指标难衡量等问题,需要在工作实践中加以解决。
一、创新项目绩效评价方法
(一)借助外部智力。财政支出项目范围广,涉及农业、科技、环保、生态、工商业等领域。项目绩效评价工作要求很强的专业技术性,需要借助外部智力,这是保证绩效评价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外部智力包括人大、政协、高校和有实践经验的一线工作者,他们熟悉国家及本地区最新政策、掌握前沿技术、熟悉项目实际操作。专家应在评价工作开始阶段就及时介入,以确保在资料研究、评价指标设计、现场评价、出具评价意见等重要环节充分发挥作用。对那些没有客观标准的指标进行评价,通常带有一定的主观判断,汇总专家组的意见会相对削弱主观影响,得出具有一定权威性和公信力的结论。
(二)注重审阅核对。在绩效评价工作中,应注重收集项目相关文件,包括政策规定、项目单位自评报告、业务主管部门验收报告、财政部门预算评审报告、预算批复报告、项目组织管理制度和业务档案资料等,并进行审核、研究、比较。通过审阅资料,不仅能掌握项目的基本情况,细化对项目管理的认识,也能梳理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列出问题清单,初步明确评价的关键点。
(三)现场勘察和询问。由于项目单位提供的绩效自评报告和汇报材料往往存在避重就轻、放大成绩、缩小失误的倾向,在审阅资料的基础上,项目评价组应到实地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现场勘察和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接触项目基层管理人员或项目的受益人,获取评价证据。设计调查问卷要针对不同对象,通过分析所取得的样本数据,推断确定调查群体满意度,进而评价本项目取得的社会效益。
(四)组织抽样评价。当评价对象数量较多时,应根据子项目的金额、重要性或社会影响进行抽样评价。在抽样时,保证每个子项目都有被选取的机会,从而来推断类型特征,作出评价结论。如某市对近400个已结题科技项目的专项资金进行评价时,为及时完成评价工作并保证评价质量,将项目分为4大类,按照每类约13%的比例随机抽取评价对象,确定50个项目为绩效评价样本。
(五)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项目绩效是由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评判绩效就不能只依靠一个指标,而需要由多项指标构成的综合指标评价体系。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包含两个关键因素:评价指标和指标的权重。确定评价指标通常可采用因素分析法。如在设定城市路灯电费项目评价指标时,通过分析确定路灯铺设总量因素、路灯功率因素、亮灯时间因素、路灯单位电价四个影响路灯电费大小的因素,设定出“路灯覆盖率指标”“路灯布点合理性指标”“路灯亮化率指标”“城市美化度”等业务评价指标。根据不同指标的重要性分别设定指标的权重,从而完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制定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不断累积和修正的过程。随着调查的深入,当发现获取的信息与方案制定依据的信息有重大差异时,应考虑修正指标体系。
二、突出项目绩效评价的重点
(一)绩效目标设定是否科学。设定绩效目标不仅是进行预算绩效管理的前提,也是绩效评价工作的关键要素、对比实际绩效的标准。绩效目标设定是否科学、恰当,对项目后期工作和得出绩效评价结论有重要影响。项目单位在设定绩效目标时会出现设定目标过低或过高两种倾向。因此,在评价项目绩效目标时,应要求绩效目标既要有定性描述和定量指标,还要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与项目资金规模相互匹配。
(二)项目组织管理、内部控制是否规范。项目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申报立项、项目筛选、招标、组织实施等内容。在进行项目绩效评价时,应关注项目组织实施方式的科学性、管理制度的健全性和制度执行的有效性。
(三)资金来源和支出结构是否合理。项目资金来源既有国家财政、地方财政单独拨款,也有国家财政、地方财政和单位自筹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项目绩效评价时要重点关注资金的落实情况、到位时间等,从而判断是否存在虚假配套骗取财政资金的问题。此外,在评价项目绩效时,还要关注资金的流向。项目资金特点就是专款专用,不能以项目的名义列支公用经费等。项目绩效评价时应分析项目资金支出结构,与项目直接相关的支出比例是否较大。如某培训项目的车辆使用费列支了经费的一半,就存在办公经费挤占项目专款情况,支出结构不合理。
(四)目标的实现程度和结果是否有效。确定目标的实现程度就是将实际完成结果与评价标准相比较,确定完成程度。评价标准主要采用计划标准,但如果计划标准不科学、不合理,评价结论就很难服众。为提高评价的公正性,在评价中可考虑采用历史标准、行业先进标准等。此外,还需要注意项目带来的隐性效益。如在城市路灯电费支出项目中,路灯亮化美化提高了电费成本,但其却拉动了夜景旅游,促进了夜市经济,这种隐性效益在评价时就不能忽视。
三、着眼于出具有效的绩效评价报告
评价报告是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的最终成果,报告内容应包括项目概况和绩效目标、评价原则和方法、评价工作时间安排、分析评价指标得分情况。除此之外,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一)重要事项说明。重要事项说明作为评价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被忽视。在评价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重大不确定事项、评价范围受到主客观因素的限制、选取抽样评价方式等情况,应作为重要事项进行说明。重要事项说明不影响评价结果,能够增加评价报告的信息含量,提高评价报告的可用性,同时也对项目评价人起到免责保护的作用。
(二)建议部分。绩效评价不仅要通过评分得出评价结论,更重要是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建议。一是针对财政部门提出建议,为以后年度预算安排提供依据,或是针对预算绩效管理或财政监督提出建议;二是针对项目实施单位和业务主管部门提出建议,可通过绩效评价找出薄弱环节,改进项目的组织管理,规范资金的专项使用,强化支出责任,将绩效管理推进到预算执行全过程。
(三)专项资金评价。专项资金是为促进和扶持某项事业的发展而专门设立的资金项目,其政策性很强。对于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除进行一般项目的绩效评价之外,还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对相关的各项政策进行评价,包括政策在具体执行中存在困难和问题分析等;二是对资金连续的必要性进行评价,如某项目发展已步入正轨,不再需要政府的参与和扶持,资金就可以在后年度直接取消或间断安排、逐步取消。
责任编辑 黄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