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重要政治任务,是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水平,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助推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举措。江苏省南京市财政局认真贯彻落实上级要求,坚持五个“到位”强指引,四个“系列”助改革,强有力地推动绩效管理落地扎根。
绘蓝图 明方向
南京市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于2019年9月印发了《南京市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三年(2019—2021年)行动计划》,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明确全市改革方向和重点。市财政局进一步细化行动计划,出台了《南京市财政局贯彻落实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方案》,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完成了内部分工,各类举措更加务实,责任分工更加清晰。
提目标 促改革
在党中央国务院提出3—5年,省委、省政府要求2022年实现改革目标的基础上,南京市自加压力,提出了2020年底前市级初步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财政局提出五个“到位”目标,改革目标更加明确:一是理念渗透到位。绩效管理理念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决算全过程,实现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一体化,推动绩效管理由外在要求转化为内生需求,实现“要我有绩...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重要政治任务,是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水平,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助推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举措。江苏省南京市财政局认真贯彻落实上级要求,坚持五个“到位”强指引,四个“系列”助改革,强有力地推动绩效管理落地扎根。
绘蓝图 明方向
南京市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于2019年9月印发了《南京市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三年(2019—2021年)行动计划》,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明确全市改革方向和重点。市财政局进一步细化行动计划,出台了《南京市财政局贯彻落实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方案》,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完成了内部分工,各类举措更加务实,责任分工更加清晰。
提目标 促改革
在党中央国务院提出3—5年,省委、省政府要求2022年实现改革目标的基础上,南京市自加压力,提出了2020年底前市级初步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财政局提出五个“到位”目标,改革目标更加明确:一是理念渗透到位。绩效管理理念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决算全过程,实现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一体化,推动绩效管理由外在要求转化为内生需求,实现“要我有绩效”向“我要有绩效”的转变。二是机制配套到位。建立管理制度和规程、框架体系、绩效指标体系、第三方机构库、专家库、信息化系统等全要素绩效管理体系,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奠定基础。三是范围覆盖到位。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四本预算”绩效管理全覆盖,逐步开展政府投资基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政府采购、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债务等绩效管理。四是结果应用到位。各类型、各环节的绩效管理结果全部应用于政府政策决策、部门履职效能管理、预算管理等工作中,注重其时效性和有效性。五是信息公开到位。坚持公开是常态、不公开为例外,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把花钱办事统一到治理效率提高,以绩效信息公开倒逼主体责任落实,完善“花钱问效、无效问责”的制度体系。
定手段 抓实效
南京市财政局将做好绩效管理作为当前及今后财政工作的生命线,以理念为引领、以制度为保障、以管理为手段、以技术为支撑,多维度全方位推进绩效管理工作,四个“系列”措施掷地有声,改革成效初步体现。
系列宣传推动。通过网站、微信、媒体等多平台,采取专题报道、培训、讲座、交流、会议等方式对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文件精神和相关要求持续宣传,在全市营造良好氛围,积极引导市级各预算部门(单位)、各区财政部门统一思想、树立意识、形成工作合力。同时,积极协调,将绩效管理纳入全市市管干部培训课程,强化部门(单位)负责人预算绩效管理主体责任。
系列制度保障。制定《南京市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绩效理念100%融入预算管理全过程。着手制定事前绩效评估、目标管理、运行监控、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等操作规程,部门整体绩效管理办法,解决制度规范空白欠缺的现状。制定各类、各级、各层次的考核办法,强化考核硬约束。
系列管理提升。分对象、分层次地开展全过程绩效管理,做“全”绩效评估,做“优”绩效目标,做“实”绩效监控,做“真”绩效自评,做“深”外部评价,狠抓质量把控,重视结果应用。
系列技术支撑。着手研究并制定各环节标准框架模板,服务预算部门(单位)信息填写科学规范标准,直击项目政策要素的重点和要点;建立健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共性绩效指标框架,指导相关行业部门制定行业核心指标,并将指标体系嵌入标准框架模板,为预算部门(单位)提供“菜单式”服务,提高工作质量;加快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为预算绩效管理做好技术支撑。
重联动 促落实
南京市财政局逐步建立健全纵向横向联动机制,加强协调配合。强化横向联系,加大对市级各预算部门(单位)绩效管理工作的推动,强化责任约束、规范绩效管理流程、加强绩效管理培训、严格绩效考核,多维度提高部门(单位)管理质量;进一步加强与人大、审计等部门的交流联动;注重纵向联动,加强对区级财政部门的业务指导和考核,帮助区级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实现绩效管理市区两级同频共振。
责任编辑 李艳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