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行使用专项债券,是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的重要举措,具有十分重要意义。2018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加快专项债券发行使用作出明确部署,广东省委、省政府坚持把管好用好专项债券,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六稳”工作部署的一项重要举措,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来抓,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工作呈现“重视程度高、发行快、储备足、支出实、见效早”五大特点。省领导高度重视,多次研究部署相关工作,由省长担任政府性债务管理领导小组组长,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谋划专项债券全面工作。省财政厅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切实履行政府债券管理职责,把新增债券工作抓实抓细;从2019年1月启动,到7月初即完成全年1815亿元专项债券发行任务。加强项目储备,形成储备一批、安排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的良性循环。压实支出责任,截止到2019年10月底全年专项债券资金已100%支出拨付到项目。推动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75%的专项债券安排用于在建续建项目建设,能够尽快形成有效投资,为稳投资、促进形成国内市场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筑牢基础,做实做细项目储备是前置条件
广东把做实做细项目储备库作为加快专项债券发行使用的重要抓手,始终坚持“项目制”分配思路,按照“钱跟项目走,兼顾各地负债情况”的总体要求,2019年在举债空间内实现省定重点项目资金需求、土地储备资金需求、棚户区改造项目资金需求“三个有求必应”。通过建立健全跨部门协调机制,加强项目储备库建设,推动项目滚动接续,始终保持有效投资力度。
一是“批次滚动”储备重大项目。统筹调动各地市、各厅局合力,分领域储备符合专项债券条件的重大项目。加快项目审批进度,推动实现重大项目库按月更新、动态调整。
二是“优先支持”在建续建项目。优先选择前期手续完备、具备施工条件或已经施工项目,精准测算项目分年债券资金需求,与专项债发行节奏和规模相匹配。
三是“保质保量”严格审核把关。坚持以不发生债务风险预警为底线,组织各级财政部门加强新增债券需求的合规性审核和风险把控,既有力保障重点需求、促进有效投资,又牢牢守住风险红线、明确负面清单。

坚持创新探索,规范有序组织发行是关键一环
新增债务限额下达后,广东抓紧完成法定审批程序,研究制订发行计划,合理把握发行节奏和发行规模,广东地区(不含深圳)于2019年6月17日在全国省级政府中率先完成2019年全年新增债券发行任务。同时优化发行项目组合与债券期限结构,切实降低融资成本,并探索创新专项债券发行。相关工作得到了李克强总理批示肯定。
一是利率更低,1—8月全省新增专项债券平均发行利率3.43%,比上一年降低28个基点。
二是期限更长,2019年全省共发行10年期及以上“长期限”式专项债券866.5亿元、占47.7%,加权平均期限8.4年、同比拉长2年。
三是发行方式创新。创新集合发行粤港澳大湾区概念五大领域的“项目包”式专项债券500.9亿元;创新发行全国首单“3+2”年期含权“可赎回”式专项债券20亿元;试点通过商业银行柜台发行专项债券22.5亿元,柜台发行量在全国最大;深圳市首次发行分年偿付本金债券。
坚持使用效益,加快资金支出使用是必然要求
建立健全考核通报、挂钩分配和调度库款机制,加快资金拨付进度,多措并举加快支出使用。
一是严格支出进度要求,在债券发行后3个工作日内办结转贷工作,避免债券资金“沉淀”“趴账”。
二是实行“一周一报、月度通报”制度,对支出进度滞后的地区和部门及时督办约谈。
三是建立资金支出与额度分配挂钩机制,对支出进度较快的地区予以适当倾斜,对未及时支出地区,按程序收回债券资金并扣减下年度分配额度。
四是用好库款垫付政策,允许有条件地区抢抓施工黄金期,先行调度库款用于项目基础准备工作,发行后第一时间全额归垫。
坚持结果导向,推进项目实施建设是重中之重
把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作为专项债发行使用的重中之重,注重调动发挥各部门合力,采取联合会商解决项目堵点、联合勘查督促加快施工等方式,及时跟进项目进展、协同解决建设中的实际问题,推动资金、手续、建设紧密高效衔接,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确保早发力、早落地、早见效。2019年发行的专项债券中,超过60%投入稳投资、补短板领域,拉动有效投资成效显著,推动全省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3%,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2位。
责任编辑 张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