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合口镇有一座太浮山,千百年来,不少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在此留下遗迹和笔墨。一个个历史典故、民间传说,滋养了合口镇古老的文化。就在这个古老的小镇,一个星级财政所的美丽传说,一直在流传……
“铁算盘”
在当地老百姓心里,合口镇财政所最美:自1993年至今,连续26年被县财政局评为“县财政系统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而且囊括省、市、县三级荣誉称号。
“合口镇财政所严字当头,管出了成效,管出了可供推广的经验。”临澧县财政局局长徐建新说。
走进财政所长江鑫涛的办公室,墙上挂满了财经纪律、财经制度和县委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十条”禁令;在靠近办公桌的一个角落里,张贴着几张工作单,上面详细记录一个星期里每天的工作项目与时间安排。“没有严明的纪律约束自己,工作便是一盘散沙。”江鑫涛这样要求自己、要求大家。
对于日常财务报账,江鑫涛同样“严”字当头。他对各单位原始凭证签字审批入账前的审核一丝不苟。有一个村想用一张3万多元的白纸条子报销工程款,被他当场退回。有一位机关干部出差车票丢失,想用汽油发票抵差旅费也被他退回。他说:“票据反映的东西不真实,就会给我们的工作留下隐患。我们严把好每一道关,也是对干部的一种保护啊!”
在财政所的严把关下,多年来,没有发生一起票据遗失现象,没有发生一例票据使用违纪违规事件。
回顾期多年前,合口镇财政所和站所、村(居)的财务管理与“美”相去甚远:站所、村(居)收入无来源,年度无预算,监管无制度。如何破解?2006年,一个大胆的设想在江鑫涛的头脑中定格:将乡镇政府机关、站所、村(居)一并纳入镇财政年度综合预算,实行“三统一”,即统一预算收支科目,统一预算编制依据,统一预算绩效评价。当年用于探索尝试的这一举措,推动了全县的综合预算改革。自2010年起,全县17个乡镇全部实行了乡镇财政综合预算管理。实施综合预算后短短5年里,合口镇成功化解了村(居)和站所债务1030万元。2012年,临澧县财政局将试点项目上报省财政厅,得到省厅高度肯定。
关于“严”,合口镇财政所还有自己的制胜“法宝”——责任状、军令状、保证书。即:县乡财局与财政所签订责任状,镇政府与财政所长签订军令状,财政所干部向财政所签订保证书。
作为财政所所长,面临许许多多的诱惑,江鑫涛一次次拒绝了,坚持“铁面无情”。有一个朋友想做合口镇机关和站所财务系统升级和电脑采购业务,找江鑫涛帮忙,反反复复近十次的请客送礼,都在他这里碰了壁。朋友责怪他不讲人情,他说:“讲了人情,就讲不了规矩啊。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要求他人做到的,我们自己先做到。先自己严了,我们才有底气对别人一严到底。”
“细心账”
临澧县是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财政部长林伯渠的家乡,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是如何保障财物的合理配置的?江鑫涛从历史中找到了答案——算好一笔细心账。
在合口镇财政所,人手一本工作手册,每个干部对照自己的分工,工作要干什么、工作怎么干一目了然。江鑫涛称其为“内部解码器”。事无巨细,认真对待,这是财政所所有人一直努力树立的工作作风。
“我刚进单位时,江所长给我一个任务,就是到档案室拿账本进行核算。他是想让我们每一个新来的财政干部学会从细微的小事做起,培养对数字的敏感性。如今,我核算数字,不用看键盘也不会敲错数字。”预算会计马思奇说,那时江鑫涛让她将两年的合作医疗票据拿来,核算资金额度。一本票据25份,一共有800多本票据20000多份,马思奇足足用了两个星期才将这些票据核算完。
江鑫涛称之为“闭关修炼”,练的就是定力,就是细心。江鑫涛也是这样锻炼自己的。夏天,将自己关在档案室,看票据、核数字,连续几个星期就干同一件小事。天热难耐,他就干脆打着赤膊,继续看。虽然管的事越来越多了,他却依然从身边的一件件小事做起。头绪多,工作忙,他无怨无悔,并乐观地说:“人生犹如一台机器,只有不断运转,才会不生锈。”
财政所干部王焕金说:“把工作做细最大的好处就是让我们能够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及时防止财务风险。”2017年年终结账,他们打印国库集中支付凭证,最多的一天支付了500多笔,每张凭证上还需要盖3个审核章,事情十分繁琐。大家一起加班,一直忙到深夜,所有需支付的凭证全部一次性支付成功,没有发生一笔失误。所里干部们都牢记所长的一句话:“在‘细’上做深做透,把好前置关口,不合规的票据也就找不到通行的绿灯。”
江鑫涛要求对数字要细,同时还要求对所服务单位的家底要仔细了解,人员编制、债权债务、银行存款、资产资源都要清楚,心里要有一本明白账。2017年6月底,在进行各单位财务报账复核时,发现一个村的预算管理费用全年3万元,可是到6月管理费用支出就已经达到2.3万元,村账代理中心会计张志炜经过复核,将该村的管理费用报账退回。
“善德心”
“常德的城市精神是上善若水、德行天下。怀善德之心,行善德之举,是我们共同的坚守与追求。”江鑫涛说。他对所服务的对象,常心怀善念。他时常下农村、进社区,将惠民惠农政策等信息送到田间地头,让老百姓吃上“明白饭”。
“江所长时常告诫我们,要带着感情给群众办事,不能让群众感到我们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村账代理中心出纳李华丽说。有一次,龙岗村的陈昌英老人洗衣服时将放在口袋的惠民惠农补贴存折洗烂了,急匆匆来找江鑫涛,江鑫涛立即帮助他补办。在一旁的李华丽印象深刻,“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首先要当一个好人。”她也要努力成为这样的好人。她与村里贫困户77岁的李亨伍老人结成了帮扶对子,逢年过节都要去老人家中看望。见老人的银行卡有好几张,有的是发放低保的,有的是申请耕地补贴的,老人家时常弄不明白,她就将每张银行卡上贴上字条,标注名目。2011年3月,她联系中横街社区开展服务工作,那里住着107户困难低保户。她制定了连心卡,将自己的联系方式印在上面,发放给这107户低保户,有困难随时联系她。
财政所其他工作人员,也每人联系了一个贫困户。目前,已经有4户摘掉了贫困帽子。
合口镇财政所干部职工用善行,在政府与老百姓之间架起了一座爱心桥、友谊桥。
“一双手,时刻拨打铁算盘;一支笔,把住审前关口;一颗心,紧贴百姓脉搏。”这是合口镇财政所的座右铭,也是财政所依法理财、为民服务的真实写照,他们在青山绿水间、在百姓心中,默默续写着一个美丽的传说。
责任编辑 刘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