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年,燕赵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全省财政收入也由1949年的1.5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3513.9亿元,支出达到7726.2亿元,财政作为国家治理基础和重要支柱的作用日益增强。70年砥砺奋进,70载春华秋实,财政变化的是保障实力、职能定位、管理方式,但为国理财、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未变。深入把握变与不变的辩证法,对于奋进新时代,全面建设高质量财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理财思路须因时而变,但政治引领的遵循不能变
财政,既是经济范畴,也是政治范畴,所有工作都是党领导下的工作,必须把讲政治摆在首位,做到财服从服务于政。70年来,河北财政始终坚持与时俱进,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相应确定每个时期的理财思路,有力推动了财政工作开展。党的十九大以来,河北财政立足新时代财政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将全面建设高质量财政、助推全省高质量发展确定为全省财政工作的总目标,明确“讲政治、重质量、求绩效、防风险、促提升”工作总要求,制定出台《加强机关党的政治建设十项规定》,坚决做到“财随政走、政令财行”,46项工作获得省委省政府、财政部表彰,在省直部门绩效考核中名列前茅。建设新时代高质量财政,必须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践行“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强化理论武装,全力抓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重大政治任务,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财政工作实践;必须提高政治站位,谋划、部署和推动财政工作首先考虑政治效果,按照“三六八九”工作思路,全力支持“三件大事”,助推打赢“三大攻坚战”,保障“系列三年行动计划”顺利实施,确保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财政部门真正落地落实,以财政之进服务全省改革发展大局。
支出结构须因事而变,但惠民利民的初心不能变
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民生连着民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70年来,河北财政始终围绕群众所需所盼,不断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公共财政的阳光雨露惠及人民群众。党的十九大以来,河北财政认真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民生作为优先保障领域,研究出台《财政保障民生政策落实十项举措》,全省民生支出占比始终保持在80%以上,有力保障了中央、省各项民生政策落实和20项民心工程顺利实施。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评卷人。建设新时代高质量财政,必须把保障改善民生放在财政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聚焦重点、精准发力,既要集中财力全力支持脱贫攻坚、污染防治等大事要事,又要着力解决好群众上学、看病、就医等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花在关键处,努力提高全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既积极筹集资金,努力增加投入,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又坚持保基本、兜底线,加强新增支出政策事前论证评估,确保财政可持续;必须用心用情用力强化服务,精简财政审批事项,优化办事流程,全力提质提效,着力打造阳光财政,加强政策解读,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不断提高为民服务解难题能力和水平。
财政改革须因势而变,但勇于创新的传承不能变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70年来,河北财政始终勇立改革潮头,1998年率先启动部门预算改革,2001年最早试编社保基金预算,2008年第一个探索发展性财政支出三年滚动预算……党的十九大以来,河北财政积极适应新时代要求,继续争当全国财政改革排头兵,预算绩效管理、水资源税、环保税、国有资产报告制度等多项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圆满完成差旅电子凭证网上报销全国唯一试点,财政部专门在河北省召开财政核心业务一体化系统建设现场会,相关经验向全国推广。建设新时代高质量财政,必须继续发扬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加快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推动改革在全省全面落地;必须不折不扣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巩固省立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改革成果,确保企业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必须积极推动省以下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省以下财政体制完善、地方税体系建设等改革,加快构建河北省现代财政制度体系。
干部素质须因需而变,但拼搏竞进的精神不能变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70年来,不同时期的改革发展任务,对财政干部的能力素质要求虽然不尽相同,但河北财政人身上那种拼搏竞进的劲头却薪火相传、始终未变。党的十九大以来,河北财政深入实施干部素质提升工程,专门成立政策研究谋划组和督查督办落实组,出台工作提质提效“五项机制”,大力选拔敢于担当、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担当担责、事争一流成为干部的自觉行动。建设新时代高质量财政,必须勇于对标先进,深入查找短板弱项,坚持有一必争、唯旗是夺,做到干就干好、干就一流;必须树牢一次办好理念,大力推行重要文稿一次通过、政策把关一次到位、办文办事一口受理、咨询答复一次说清、财政业务一网通办等“六个一”,推动财政工作全面提质提效;必须进一步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鲜明用人导向,积极搭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舞台,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为全面建设高质量财政提供坚强队伍保障。
责任编辑 刘慧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