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山西经济持续下行,收支矛盾加剧,各级政府普遍遇到了保运转、保民生和促发展的资金短缺难题。为解决这一燃眉之急,根据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财政厅先后多次赴财政部积极向中央反映山西财政运行困难,争取中央资金政策支持。中央在资金和政策上对山西给予了大力支持,全省在财力性转移支付、新增债务、可置换债务、采煤沉陷区治理等四方面增加了400多亿元增量资金。
新增财力性转移支付补助近100亿元
新增财力性转移支付补助较大程度弥补了山西各级政府因收入减少、刚性支出增多而形成的财力缺口,实现了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在2015年中央对山西财力性补助已实现较大幅度增长的基础上,2016年,考虑到山西特殊困难情况,中央财政又打破有关公式和门槛束缚,再增加山西均衡性转移支付、县级财力保障奖补、财力补助近100亿元。财力性补助资金主要用于保工资、保运转和保民生,对全省各级政府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保障工资发放及提标、保障民生支出提标等刚性支出的增长发挥了关键作用。

如万荣县是一个农业大县,也是省级贫困县,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2016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不到1.5亿元,靠自身的收入远远不能覆盖其支出。省级财政共对其增加财力性补助1亿多元,实现了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
新增债券资金约100亿元
新增债券资金弥补了山西民生事业发展的资金短缺,实施了一批社会公益性项目及基础设施项目,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财政部批准山西省2016年发行新增政府债券264亿元,比2015年增加93亿元,增长54%。资金主要用于政府公益性资本项目支出,成为了山西保障民生支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各市县重点支持了扶贫、棚户区改造等重大民生项目。省级安排22亿元扶贫支出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安排10亿元教育建设资金支持山西大学新校区建设、学校场馆建设等。
如太原市安排资金16亿元用于卧虎山快速路建设、新晋祠路改造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安排太原迎泽公园改造资金2亿元、明太原县城建设及保护工程3亿元。运城市安排资金2.1亿元,用于市民活动中心、文化艺术中心等9个场馆建设。安排盐湖环境治理工程0.35亿元。洪洞县安排1.3亿元用于汾河生态治理工程。
以迎泽公园改造为例:迎泽公园位于太原市中心,每天近2万市民在这里锻炼、游乐,也是太原市内最大的一块“绿肺”。但从1957年建园至今由于资金困难从未进行过彻底改造。投入债务资金2亿元后,弥补了公园改造资金的不足,不仅解决了公园的道路、绿地和地下管网改造等基础设施问题,而且对湖内的淤泥进行了彻底清理,发挥了泄洪的功能,解决了下大雨时大南门地区积水无处去的问题。
新增置换债券资金100多亿元
用低利息债务置换逾期、到期和高息的政府债务,减轻了政府负担,缓释了政府债务风险,维护了政府信用。财政部批准山西省发行置换债券525亿元,比2015年增加139亿元,增长36%,用于置换逾期、到期和高息政府债务。置换债券是将存量政府债务中非政府债券的债务全部置换为政府债券,降低了地方政府利息负担,减轻了地方政府到期债务偿还压力,缓释了债务风险,维护了地方政府信用。2016年,全省政府债券年可节约利息20亿元左右;按债务平均期限6年测算,共可节约利息120亿元。
如太原市置换债券30亿元,专项解决市政工程拖欠款。左云县置换债券8亿元,将该县长期拖欠的工程款全部支付,缓解了社会矛盾,保证了社会稳定。临汾市安排资金30亿元,将临汾市城投集团有限公司为建设第一人民医院、临汾一中、汾河公园等工程产生的贷款全部置换为政府债券,维护了政府形象。
新增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资金150.43亿元
实施采煤沉陷区搬迁安置,开展矿山生态环境恢复和土地复垦,还人民群众一方碧水蓝天、一个美丽家园。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是省委省政府部署的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一项重要的德政工程、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在山西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为争取国家对全省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向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上报了《山西省采煤沉陷区治理试点工作方案(2016—2018年)》,明确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资金总投资约300亿元,其中居民搬迁避让158亿元(按采矿权主体存在测算),道路学校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60亿元,沉陷区灾害环境恢复和土地复垦60亿元,固废堆积治理20亿元,矿山地质和生态环境调查2亿元。全省累计获得中央150.43亿元的资金支持,保障了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的顺利推进。
(撰稿人:薛朝阳 常淑红)
责任编辑 韩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