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为财政支持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时提出了打好“四张牌”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打好创新驱动发展这张牌。河南省财政自觉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把省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财政和科技领域重大改革举措的要求落到实处,重点抓好“五项机制”建设,不断提高财政保障能力,财政政策引导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一是突出“稳”,建立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持续加大科技投入,2018年财政科技支出156.4亿元,比2016年增长62.8%,财政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1.7%)近两年来持续增长。如,为了提高基础应用研究财政保障能力,河南财政将自然科学基金规模从每年5000万元提高到1亿元;为了留住青年科技人才,从2016年起,率先实施基本科研费制度,统筹资金1.3亿元,对省属高校、科研院所45岁以下青年科研人员给予稳定支持等。通过建立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为河南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是突出“投”,建立企业研发投入激励机制。统筹整合省专项资金12亿元,从2017年起启动企业研发投入三年引领计划,建立了企业研发费用分档后补助机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在政策带动下,全省建立研发预算制度的企业由2016年的1241家增加至2018年的3976家,高新技术企业由2016年的1664家增加至3322家,全省企业R&D经费投入由2016年的435.3亿元增加至2017年的516.8亿元,增长81.5亿元,增幅18.7%。财政资金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撬动作用逐步显现,企业向科技型企业转型趋势明显。
三是突出“引”,健全多元投入引导机制。在这方面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尝试和探索。第一,积极推动涉企资金基金化改革,整合涉企资金6.5亿元,设立了总规模25亿元的3支科技领域政府投资基金,首支设立的中原科创风险投资基金已完成投资60%,众智软件等被投企业已申报IPO。第二,积极引导银行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设立了信贷补偿风险准备金,启动了“科技贷”“科技保”业务,对银行开展的实物资产抵押不超过30%的科技信贷业务给予最高50%的损失补偿;截至目前,与中国银行等11家银行机构签订合作协议,“科技贷”业务累计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288家(次)15.71亿元。第三,鼓励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对企业知识产权估值中介费用、利息等给予一定补贴。通过上述工作开展,形成了对社会资本、信贷机构的引导带动,推动了科技与金融的进一步结合,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科技企业的股权、债权融资成本。
四是突出“改”,创新科技资金管理机制。一改以前“评项目、分资金”的方式,采用了“定门槛、普惠性、后补助”的支持方式,省级制定政策按因素分配对市县转移支付,市县落实到具体项目。这种经费管理方式的改变,一方面推动省级科技管理工作重心由项目评审管理向政策设计和绩效评价转变,“站高一层、退后一步”;另一方面,市区科技部门职责由“评项目、管项目”转为“审核条件和兑现政策”,服务意识进一步提升,政策导向更加明晰,服务能力和水平明显进步。
五是突出“效”,建立资金支持绩效评价机制。比如,为了更有效地支持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按照“建立以推动改革、提升成效、规范使用为重点的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的要求,设计了财政奖补资金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采用“因素法”,围绕五类普惠性政策落实情况,委托第三方进行绩效评价,评价结果作为资金奖补的分配依据,有效引导了三个片区争先进位、比学赶超,进一步加快和推动了自创区政策先行先试和体制机制改革,取得了良好效果。

尽管河南财政在保障创新驱动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省科技经费需求与财力不足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较先进省份仍有较大差距;科技资金统筹协调和绩效观念需要加强,科技专项资金使用效益还需进一步提升等。因此,未来一个时期,河南财政在支持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要重点抓好四件事:
一是继续抓好财政科技资金绩效评价。牢固树立绩效管理理念,落实全面实施绩效管理要求,注重对重大科技计划、基金、专项等的综合绩效评价,并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改进管理以及政策延续、调整或中止的重要依据,逐步建立健全符合河南科技发展实际、适应科研活动规律的绩效评价机制,倒逼提高财政科技资金使用效率。
二是注重完善政策评估动态调整。注重合理运用财政前补助、后补助、基金、竞争项目、稳定支持等财政政策工具,以及在不同领域的搭配组合,探索动态评估和动态调整机制,适应河南产业、企业、人才、平台等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使各项政策产生正向互动作用,形成一种有效的财政支持河南创新驱动发展的合力。
三是大力推进财政政策落实。要重点把握好“责”和“权”的关系,坚持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原则,按照“省引导、市县落实”的工作思路,强化省财政、科技部门与市县联动,进一步明确工作重点,省级层面出政策、出引导资金,市县抓落实,出配套资金,共同夯实财力保障基础。同时,加强政府科技经费管理政务平台建设,通过“制度+技术”手段,督促政策高效落实起效,杜绝政策落实停留在会议传达、文件下发等现象发生。
四是在开放创新上下功夫。河南是财政穷省,不仅要财政投入,更要鼓励其他“资金供给侧”支持创新发展。财政资金支持创新驱动发展的重点是在保证公益性、基础性研发投入(如农业科研)的基础上,把有限的钱花在建制增益上,放在构筑良好营商环境上,撬动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共同向河南创新集聚。同时,为弥补科教资源短板,发挥区位优势、产业优势、人力资源优势,河南更加看重开放创新。河南拟筹办第一届“中国·河南开放创新暨跨国技术转移大会”,这是中部地区第一个国家级的技术转移大会,也出台了配套政策支持省内重大创新需求面向国内外揭榜攻关和积极承接省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希望与东部沿海地区加强科技合作和承接产业转移。河南省将进一步加快构建现代预算管理制度,合理运用财政政策工具,助力创新驱动发展和中部崛起战略实施。
责任编辑 刘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