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是国际老人年,其主题是“建立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更为世人所关注。按照国际上的一般看法,一个国家或地区,当其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7%或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0%,即进入老年型社会。据预测,到2000年,全世界60岁以上老年人将达6亿人,占总人口的9.8%。到2025年将达12亿人,占总人口的19%。从国内情况看,截止1998年底,我国总人口已达12.481亿人,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8375万人,占总人口的6.7%,每年以3%左右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00年底,中国将进入老年型社会。就江苏省而言,早在1986年就进入了老年型社会,是全国第一个进入老年型社会的省份。面对如此老龄化的趋势,除了继续实行“控制人口总量,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外,还应采取有关积极的政策。
一、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人口老龄化引起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老有所养”的问题,即老年人的负担问题。据预测,在职职工与离退休人员之比,2000年为4.1∶1,2020年为2.2∶1,2030年为1.8∶1,即不到2个在职职工就要养活1个退休人员。由此可以预料,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在职产业职工的负担将越来越重,责任将越来越大。他们既要养活自己、家庭,又要供养庞大的退休人员队伍,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同时,产业职工还要尽最大努力创造财富,为国家多增加财政收入,保障国家机器的健康、有效地运转。当前,要结合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格局,避免低层次建设和重复建设;要继续坚持“三改一加强”,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要进行产权制度改革,优化资产组合,提高资产运营效率;要大力发展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建立技术创新机制,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高产品出口和竞争能力;要推进强强联合,发展以资产为纽带、多元投资主体的大型企业集团;坚持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方针,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
二、把老年人经济当作一个产业来发展。伴随老年人口的增多,老年人口的消费需求也必将随之增加。如老年人的生活物品需求、保健医疗需求、文化娱乐需求、精神慰藉需要等。广大企业要认识、研究、开发老年人这一特殊人群的消费市场,以及与此相关的中青年,乃至少年“防老”而引发的市场。在生产领域,要围绕老年人的食品需要,研制符合老年人饮食特点与习惯的系列食品,如低脂、低糖、低胆固醇食品、降压保健食品等;围绕老年人的保健需要,研制多种多样的老年保健器材,增强老年人体质;根据老年人的习惯、特点,生产老年人的系列服装、鞋帽;在服务领域,要根据地域人口密集程度,大力发展社区老年服务。如:针对家庭结构的变化,发展老年公寓、敬老院、老年活动中心,既可解决“上班族”的后顾之忧,生活上有及时的照应,又可让老年人摆脱孤独,老有所安,老有所乐;发展家庭老年服务,对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帮助和服务的老人提供家庭服务;开展形式多样的老年文体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生活;要发展老年人旅游业,以及老人法律服务、婚姻服务、殡葬服务,等等。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社会努力,真正把老年人经济当作一个产业发展起来。
三、切实解决老有所医问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在改善生活质量之后,还要求健康长寿。老有所医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要研究老年医学,对老年常见病、疑难病特别是危害老年人生命的肿瘤、心肌梗塞、中风等疾病,研究出预防和治疗的方法。二是要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改进服务方式,方便老年人就医。要发展社区保健、医疗服务,方便老年人保健、就医。有的地方借鉴“汽车月票”的办法,通过按月收取一定费用,定期上门为老年人提供医疗保健服务,或搞家庭病床,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要逐步形成“保健在社区,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大医院”的格局。在进行医疗制度改革中,要考虑老年人就医的特殊情况,在设计医疗制度的具体政策时对老年人就医予以保障。
四、妥善解决老年人再就业问题。现在,随着企业改制、重组、破产和减员增效措施的实施,下岗、失业人员较多,老年人退休后的再就业问题还没有摆上议事日程。老年人即使自己找门路进行“返聘”、做临时工,也是零散的、少量的。老年人特别是知识型老年人,是国家的宝贵财富。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人身体素质的提高,必须研究解决老年人退休后的再就业问题。这既有利于让老年人“老有所为”,发挥老年人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也有利于社会稳定。在这项工作中,政府部门除了要对某些行业或工作的退休政策进行适当调整外,还要对退休人员的再就业加以组织引导、规范管理。其重点应是学有所长或有专门技术、身体健康、有就业要求的老年人,就业的领域应以社会中介组织、咨询服务等以脑力劳动为主的行业为重点。他们既可以自己申办企业,也可以到其他单位从业。对开办社会中介组织的,要制定有关政策、法规,既保障他们的权利,又要使他们能够履行相应的义务,促进这项事业健康发展。他们从业一般不需要订立正式的劳动关系,但也要制定相应的政策,保障他们依法享有工作和取得报酬的权利,保障他们身心不受伤害。
五、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快建立与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是我们应付人口老龄化趋势的重要措施。从财政负担方面看,人口老龄化将增加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费用、与老年人相关的公共福利设施财政支出以及农村社会福利救济支出。各级财政部门要从当地实际出发,不断增加这方面的经费安排。从保障水平看,要立足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坚持低水平、广覆盖的原则,保基本生活,保基本医疗,确定合理的养老金替代水平(60—70%),明确基本医疗的范围,并做好各项社会保障政策的衔接。从保障方式看,要注重增强家庭保障能力。在农村,要发扬尊老、爱老、赡养老人的优良传统,不能全部依靠社会和国家;要实行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相结合,鼓励有条件的家庭为老年人投保有关商业保险。从资金筹集与管理看,要确定部分积累制的筹资模式,建立社会保障预算,开征具有强制性、固定性、稳定性的社会保障税;各级政府要从当年的财政收入中按一定比例拿出一部分资金作为社会保障资金,逐年积累,以应付日益临近的“白发浪潮”;对社会保障资金进行适度的风险投资,确保社会保障资金在不贬值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增值,增强备付能力。从地区差别看,中央要建立社会保障资金转移支付制度,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进行重点支持,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管理体制看,要通过深化改革,理顺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和内部运行机制,努力降低社会保障成本,提高资金运行效率。从法制建设看,要推行依法治国方略,加强社会保障法制建设,保证和促进依法保障。总之,要通过积极的工作,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构建与我国国情国力和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