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扩大投资需求最为现实有效
虽然拉动经济增长的最终需求有“三驾马车”,即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出口需求。但从目前我国经济运行的情况看,选择扩大投资需求最为现实和有效。这是因为:当前我国的经济增长仍处在低谷期,GDP增长率是近几年来的最低点,许多企业开工不足、效益不高、不少职工下岗,城镇职工的收入预期不乐观。另一方面医疗、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障制度、高等教育和住房制度等改革措施出台,使城镇居民的预期支出增加,个人的社会风险加大。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会把尽可能多的收入转为储蓄而不是即期消费,以防后顾之忧。在农村由于近两年来大宗农副产品市场疲软,收入增幅明显减缓,在没有新的收入增长预期的情况下也不大可能扩大即期消费。这就是目前尽管出台了一些信贷消费等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但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幅依然低迷,储蓄存款仍然大幅度增长的主要原因。自去年以来为扩大出口需求,中央已采取了提高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等政策措施,但是今年一季度全国商品出口额反而比上年同期有所下降。究其原因:亚洲金融危机目前虽已趋向稳定,但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仍处在低谷,尚无明显回升迹象,我国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占全部出口额的比重约占60%左右,因而受到的冲击自然很大。此外,亚洲各国货币普遍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坚持不贬值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抑制了出口需求的增长。在当前消费需求、出口需求难以有效起动和扩大的情况下,进一步扩大投资需求是持续扩大国内需求的最现实的选择。这是因为,目前我国基础设施仍很薄弱,总体上看产业技术水平较低,需要通过大规模投资建设来促进产业全面升级;另一方面,目前国内投资品供给能力有余,社会储蓄率仍很高,是完全有条件扩大投资需求的。
二、持续扩大投资需求关键在于造就投资乘数效应
扩大投资需求的根本途径是:以增加政府投资来带动和扩大企业、集体和个人投资,以增加中央投资来带动和扩大地方投资,以增加财政投资来带动和扩大信贷投资,以增加基础产业投资来带动和扩大其它方面的投资,以增加国内投资来带动和扩大国外投资,形成和扩大全社会的“投资乘数效应”。
为了造就“投资乘数效应”,实现持续扩大投资需求的目标,必须进一步放开资本市场,激活资本融通,扩大直接融资。目前我国企业通过银行间接融资的比重高达80%。这种融资结构不仅不利于企业的发展,而且风险过度集中在金融机构,容易导致金融危机。扩大直接融资可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调动企业投资的积极性;推动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促进企业资本的社会化,有利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根本上转变企业经营机制:改变目前的企业过分依赖银行信贷的投资行为,降低企业的负债率,实现投资风险的社会化,降低银行的金融风险。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扩大直接融资可采取如下办法:一是铁路、公路、能源、通讯、电网改造等可市场化运营的项目投资,不再由中央政府发行国债,而是发行公司债券或股票,中央政府给予必要的贴息和注入国家资本金;二是允许有偿还能力的地方经中央批准适量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用于地方公路、城市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和环境保护等项目的建设;三是对于国家重点扶持和发展的优势企业,允许发行企业债券或扩大发行股票,用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四是积极发展股份合作、私营、合资和合作经营等经济,扩大国内外企业、个人和社会的直接投资。
三、持续扩大投资投向哪里
扩大内需,作为一项长期的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既要考虑应对当前亚洲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实现近期的经济增长目标;更要注重推动经济的长远发展,提高国民经济素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近期经济增长与长远经济发展两者的高度统一。通过扩大投资,进一步加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为今后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奠定基础;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扶持和培育一批能够跻身世界500强的大公司、大集团;加强和完善国家科技创新、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有效控制和治理环境污染、合理有效利用资源、保持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进一步缩小我国经济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推动我国经济再登上一个新台阶。
为实现上述扩大投资的政策目标,今后我国扩大投资的方向应当是推动产业全面升级,而不是扩张产业产出能力。具体扩大投资的重点应放在以下方面:(1)进一步扩大铁路、公路建设投资,缩小我国的交通设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我国地域辽阔,铁路运输在我国具有明显的长运距、大运量、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铁路运输今后仍然是我国运输业的主导力量,我们不能走一些欧洲国家拆铁路、建高速公路的路子。目前我国的铁路设施落后,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应当大规模改造现有铁路,实现铁路全面提速,推进主要干线的电器化,建设重要干线高速铁路。进一步加快高等级公路建设,形成全国主要干线的高速公路网。(2)进一步扩大光缆通讯网和信息高速公路网的投资,提高国民经济的信息化水平。(3)积极发展核电,淘汰一批高能耗、高污染的小热电厂,大规模改造城乡电网,调整传统能源结构,改善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电气化条件。(4)进一步扩大水利建设投资,按长治久安的标准建设大江大河的堤防,增加节水灌溉设施投资,发展节水农业。(5)扩大国家科技创新、企业技术创新的投资,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创新基地、技术中心、中心实验室,支持高技术企业发展,扶持科研机构走向科技实力企业。(6)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产业化,扩大教育投资和消费需求。目前一方面是大量的教育人力资源、物力资源闲置不用,另一方面许多家长愿意自己出钱送子女升学接受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再教育。我们应当因势利导,扩大招生,利用社会资金和现有资源发展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以扩大教育的投资和消费需求。(7)择优扶持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产业化发展的龙头企业,以此带动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8)扩大对技术装备工业技术创新的投资,缩短装备工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高主要装备的国产化率,扭转主要装备依赖进口的局面。(9)本着不建新的、扶持优的、淘汰差的原则,以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工业集团、跨国公司为目标,择优支持少数石化、汽车、电子、通讯、建筑等行业的龙头企业的技术开发、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和兼并联合,以提高其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质量、降低消耗、增加品种,使这些企业的规模经营和产业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同时淘汰一大批落后的加工工业企业,促进产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如果因为国内生产能力过剩而不支持优势企业发展,我国企业就会在国际跨国公司竞争面前无法立足。支持和发展少数优势企业,必然要挤垮一批落后企业,这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必须要付出的经济代价。(10)扩大城市基础设施和小城镇建设投资,改善城市交通、供热、供水、供气、供电、排水等设施。北京、上海、天津、沈阳、广州、武汉等大都市应加快发展地铁,这也是世界各国解决大都市交通问题的根本途径。(11)扩大城市污水、废气、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投资,全面实施国家生态平衡建设规划,治理水土流失,保护森林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