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4-30 作者:特约通讯员 ★原国林★ 本刊记者 ★张沁★
[大]
[中]
[小]
摘要:
在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境内,有一个被誉为“草原明珠”的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大内陆湖——达来诺日湖(又称达里湖)。湖畔的达里渔场近年来坚持养护并举,在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的支持下,走科技化、产业化之路,逐步成长为克旗这个国家级贫困旗县的盈利大户。1996年国家财政部以生态保护为重点的“发展渔业产业化项目”在这里立项实施以来,达来诺日渔业生产飞速发展,连续三年创历史最好水平。年创产值500万元,年上缴财政100万元。以生态治理为本,注重资源保护和有序利用的先进理念,也使渔场人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成为扮美高原湖泊的环境卫士,达来诺日湖这颗镶嵌在贡格尔草原上的明珠在他们的守护下光彩重现、绚丽夺目。
渔场尚处在创业和发展阶段,吃资源饭,就必须想到保护生态环境,不能贻害后人,端掉子孙后代的饭碗,这是财政人和渔场人的共识。
据赤峰市财政局的同志介绍,1997年达来诺日湖被正式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财政扶持的这个渔业产业化项目很大部分投资在生态环境维护治理上,湖区生态景观的恢复有它的功劳。达里渔场场部和达来诺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办公室现在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陆荣元既是这家国有水产企业的一场之长,又是自...
在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境内,有一个被誉为“草原明珠”的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大内陆湖——达来诺日湖(又称达里湖)。湖畔的达里渔场近年来坚持养护并举,在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的支持下,走科技化、产业化之路,逐步成长为克旗这个国家级贫困旗县的盈利大户。1996年国家财政部以生态保护为重点的“发展渔业产业化项目”在这里立项实施以来,达来诺日渔业生产飞速发展,连续三年创历史最好水平。年创产值500万元,年上缴财政100万元。以生态治理为本,注重资源保护和有序利用的先进理念,也使渔场人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成为扮美高原湖泊的环境卫士,达来诺日湖这颗镶嵌在贡格尔草原上的明珠在他们的守护下光彩重现、绚丽夺目。
渔场尚处在创业和发展阶段,吃资源饭,就必须想到保护生态环境,不能贻害后人,端掉子孙后代的饭碗,这是财政人和渔场人的共识。
据赤峰市财政局的同志介绍,1997年达来诺日湖被正式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财政扶持的这个渔业产业化项目很大部分投资在生态环境维护治理上,湖区生态景观的恢复有它的功劳。达里渔场场部和达来诺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办公室现在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陆荣元既是这家国有水产企业的一场之长,又是自然保护区副区长。
达里渔场总占地面积200多万亩,其中水面55万亩。水体主要由达来诺日湖、岗里湖、都日诺日湖三湖组成。四条主要给水河道,贡根河、沙里河自东向西,耗来河、亮子河自西而东注入达里湖,达里湖如同一个“聚宝盆”。湖内主要生长着鱼龄长达18-19年的鲫鱼、当地人称之为“华子鱼”的瓦氏亚罗鱼等十几个鱼类品种,肉质鲜美,上百种鸟类繁衍栖息在湖滨湿地;50年代初流传当地的顺口溜“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逼真地描绘了当时丰富的自然资源。然而由于草场过度放牧,植被遭到破坏,加之湖内滥捕和盗杀珍稀野生动物得不到有效制止,湖区环境和水质进入恶性循环状态,生态严重失衡,到了80年代,林退沙进,草去水低,昔日风光不再,鸟儿飞去,野生动物难觅踪迹,鱼类的自然繁殖也日趋减少,80年代末湖水的PH值已高达9.6,接近了鲫鱼的生存极限,鱼类产量严重滑坡,并发生了两次鲫鱼跃出水面在湖区盐碱滩上大面积死亡的现象,达里湖的生物濒临灭顶之灾。严酷的现实使人们意识到:大自然的恩赐是有限度的,只索取不给予的掠夺性开发最终将祸及人类自身。
赤峰市财政局经过反复论证认为:改变现状的唯一出路是对整个湖区进行生态综合治理,因地制宜扩大鱼类增殖,发展养殖。只有这样才能使绿水常存,渔业资源永续利用。1994年,赤峰市财政局把达里渔场做为财源建设试点,注入无偿资金8万元,周转金40万元,渔场自筹资金100多万元,全部用于生态治理基础建设。并采取“一投三挂钩”的资金运转机制,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个人利益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三年的实践,到1996年,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然而,对于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的达来诺日湖来说,距离形成以生态为本的渔业产业化链条,实现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的目标还相去甚远。
1996年,渔场紧紧抓住国家扶持资金向农业产业化倾斜的政策这一有利机遇,在区、市、旗三级财政部门的全力支持下,积极申请渔业产业化项目,并着手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1997年,“达里渔场发展渔业产业化项目”由财政部批准立项,该项目计划投资630.4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扶持资金300万元,区、市、旗三级财政配套及企业自筹330.4万元。资金相继到位,为渔业产业化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使以生态治理为重点,以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为目标的发展战略进入实质性的发展阶段。
场区门前赫然立着一人多高的项目碑牌,5项建设内容写得具体明白,项目完成后年增销售收入100万元,年递增利税20万元,全面改善湖区生态环境。为达到目标,渔场和财政部门齐心协力。
达里湖以生态治理为重点的渔业产业化项目包括围封湖滨、建人工产卵场、修建标准化养鱼池、引进投放优良鱼种以及远程销售和开发鲜活市场等5方面主要内容。为了把这一“利在当代,功在千秋,造福子孙后代”的系统工程建设好,渔场在旗委、政府和财政局的支持领导下成立了领导小组,实行项目负责人制。
项目实施前,他们首先把好资金使用关。由赤峰市财政局、克什克腾旗政府、旗财政局和达里渔场四方签订《财政支持农业产业化项目协议书》;资金到位后,及时在银行开设专户,实行封闭式资金运营,并采取专人专账管理,严防项目资金被挤占挪用;为了进一步规范财政资金运作,旗财政局对资金的使用范围、使用原则、核算及管理办法作了明确规定;财政部门采取监督制约式的资金拨付办法,即按工程进度和实际资金需要量,由旗财政审核签发“资金拨付通知单”,实施源头控制。
项目实施中,严格把好工程质量关。本着质量第一的原则,会同林业、水利等有关部门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兼顾近期和长远利益,以高、新、优作为衡量工程质量的标准;同时,增加项目建设的透明度,做到资料建档、图表上墙、建设项目有碑牌标记,使企业员工人人了解项目建设,人人参与项目建设。
具体运作时,把好内部管理关。对企业员工实行工效挂钩,建立健全内部规章制度,强化内部管理机制,优化用人结构,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健全的管理体制、合理的规则设计,为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湖区围封是渔业产业化项目的重点工程,也是突出生态治理的综合性工程。它渗透到项目的每一个工程细节中,包括给水河道的治理、人工产卵场、养鱼池等周边环境的封护等,是项目的重中之重。为了使这一项目完成好,渔场首先用高硬度、耐腐蚀的云杉木做绑桩,对湖区进行大面积的刺线围封,并在围封区栽植沙棘、苇根、枸杞、柳条等耐碱植物。经过3年的围封建设,共围封湖区及周边环境达2万延长米,围封面积上万亩。现在,封护区内水草相依、百鸟翔集,植被覆盖率达到期100%,基本恢复到50年代初的水平。湖水的PH值也由9.6下降到9.4。几十年没有再生的芦苇拔节吐穗,形成了成片的芦苇荡,到处充满盎然生机。
营建人工产卵场、修建标准化的养鱼池和鱼种投放,是渔业产业化项目中发展养殖、扩大增殖的三个连锁工程,分布在达里湖及四条给水河道的周围。人工产卵场采取封护措施,降低产卵期损失,并在水中投放羊胡子草增加产卵附着,提高产卵成活率。目前,已建设和围封4200亩产卵场。每到春季,贡格尔草原乍暖还寒,增殖队的工人们一边在河岸栽植红柳,一边在刺骨的河水中检查鱼卵生产情况。沙里河附近,新建的总面积140亩的6个养鱼池新近竣工,从人工产卵场运来的鱼卵投入池内繁衍,经过孵化期生长成鱼苗,再经水闸游入达里湖,将有效壮大达里湖的鱼类家族。经测算每年通过养鱼池增加的鱼苗就可满足现有的捕捞量。地处达里湖东部的岗更湖水肥草美,饵料丰富,但湖中鱼类密度只占水面承受力的20%,开发潜力较大,渔场便把这里做为鱼种投放区,每年投资50万元,连续两年共投放鲤鱼、草鱼、鲢鱼、夏花等良种鱼苗1400万尾。与此同时,渔场还把开发的触角延伸到西拉沐沦河流域的上湾子Ⅰ级电站,1997年与克旗小水电公司签定了合资开发6000亩水面的15年合同书。1998年投入夏花250万尾,大银鱼卵240万粒,瓦氏亚罗鱼、鲫鱼鱼苗740万尾,大规格鱼种1.5万斤。到目前已投入资金达100万元。
渔业产业化的最终目标是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因此开发鲜活市场,让优质的渔产品走出克什克腾旗、走出内蒙古,就显得更加重要。三年来,渔场以市场为导向,把“稳定克旗市场、占领赤峰市场,向全国各大城市市场延伸”作为市场开发的总体战略,他们建起了12间鲜活鱼包装存贮车间,成立了3个跨旗县市的活鱼销售网点。1997年,渔场的100多吨活鱼销往北京、唐山、齐齐哈尔、长春、哈尔滨、大庆等大中城市。同时,渔场着力于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和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开通了程控电话、移动电话和无线寻呼,并多方筹资从湖边修建了12公里柏油马路连接303国道,这条路于1998年10月正式开通,它已经成为达来诺日湖走向世界的路,也将成为达里渔场的致富之路。
以生态治理促渔业发展的财源建设,牵动着地方经济的发展。今日的达里湖不仅是优质渔产品的“聚宝盆”,也成为百鸟的乐园和现代人旅游度假的好去处。
通过渔业产业化项目的实施,达里渔场的渔业发展已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996年,鲜活鱼产量达430吨,总收入405万元,上缴税金50万元,获利20万元,税利分别比1993年增加46.3万元、11.6万元,职工人均收入由1993年的2000元提高到6000元。1997年产鲜活鱼480吨,总收入450万元,上缴税金70万元,获利30万元,职工人均收入7000元。1998年产鲜活鱼550吨,总收入520万元,上缴税金80万元,获利40万元,职工人均收入7000元。社会效益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由于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大批鸟类回归达里湖,达里湖又成了百鸟的乐园。现已查明,在湖区栖息的鸟类多达16目、33科、148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丹顶鹤、白枕鹳、白鹳、黑鹳玉带海雕等6种,国家二类保护鸟类21种,被列为中国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中鸟类优先序列的已达27种。每年11月和4、5月份,数以万计往返于贝加尔湖的白天鹅驻足湖区,为达里湖凭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湖区湿地被列为亚洲重要的湿地景观。1997年1月,达来诺日自然保护区步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行列,标志着项目区生态建设实现了质的飞跃。
自然环境改善后,湖泊、湿地、草原、林地、沙地等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返朴归真的大自然吸引了大量平时忙碌于都市生活的人们,也得到了国际环境界人士的关注。如今,每年数以万计的游客前来达里湖湖区观光游览,克什克腾旗的生态旅游正在兴起。1998年10月加拿大环境考察团来到达里湖,对湖区的生态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把达来诺日自然保护区概括为生态治理项目建设区、环境保护示范区、生态旅游度假区三区。目前,中加合资的生态多样性及环保宣教培训中心正在立项筹建之中。
投之以木瓜,报之以琼浆。达里渔场依靠党的政策和各级财政部门的支持,依靠企业员工的智慧和辛勤劳动,赢来了大自然的回报,使达里湖形成了可持续的生态发展链条。我们相信,在人类更加重视环境与发展的21世纪,达里湖这颗重放光彩的草原明珠将更加丰姿卓约,美丽动人。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