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世纪之交的今天,我们将逐步迈向知识经济社会。财政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综合反映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责无旁贷,对此应有所作为。
一、推进企业发展,支持企业技术进步和创新,走知识型发展道路
财政在支持企业改革、促进企业向知识型转变进程中,必须把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和创新,作为一项义不容辞的重要工作来抓,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企业技术进步的各项财税、财务政策。
1.用好现有的各项政策。近几年来,国家财政对企业技术进步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企业可用于技术进步的资金也不少。但目前还有一些政策没有完全到位,潜力很大,要切实在用好现有政策上下工夫。例如,在折旧年限的选择上,应结合企业承受能力,尽可能选择较短的折旧年限;在企业开发费支出上,应充分运用国家优惠政策,促进企业开发投入的较快增长;在盈余公积金等自有财力的使用上,要优先满足企业技术进步和创新的需要。各级财政部门要积极帮助指导企业改进资金管理,引导资金投向,督促企业合理运用资金,真正把资金用在技术进步与创新上,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2.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开发费投入。加大技术开发费投入是促进企业研制新产品、提高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这早已为...
在世纪之交的今天,我们将逐步迈向知识经济社会。财政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综合反映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责无旁贷,对此应有所作为。
一、推进企业发展,支持企业技术进步和创新,走知识型发展道路
财政在支持企业改革、促进企业向知识型转变进程中,必须把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和创新,作为一项义不容辞的重要工作来抓,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企业技术进步的各项财税、财务政策。
1.用好现有的各项政策。近几年来,国家财政对企业技术进步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企业可用于技术进步的资金也不少。但目前还有一些政策没有完全到位,潜力很大,要切实在用好现有政策上下工夫。例如,在折旧年限的选择上,应结合企业承受能力,尽可能选择较短的折旧年限;在企业开发费支出上,应充分运用国家优惠政策,促进企业开发投入的较快增长;在盈余公积金等自有财力的使用上,要优先满足企业技术进步和创新的需要。各级财政部门要积极帮助指导企业改进资金管理,引导资金投向,督促企业合理运用资金,真正把资金用在技术进步与创新上,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2.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开发费投入。加大技术开发费投入是促进企业研制新产品、提高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这早已为知识经济起步较早国家的实践所证实。以日本为例,早在1967年修改税制时就出台了一项增加试验研究经费税额抵扣制度,对企业各年度实验研究经费的增加部分给予税收上的优惠,以促进企业的研究开发经费正常、合理化增加,增强企业技术进步与创新能力。以此为鉴,为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投入,我国也可对企业实行优惠的所得税扣除政策,从而激励企业加大技术开发的投入,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与创新。
3.促进企业间的联合开发,发挥集团企业中心的作用。要注意运用资产运营、产权营运等手段,促进企业走强强联合的集团化道路。由于有些开发项目的技术要求高、投资大,单个企业搞不起来,也为了避免企业间的重复开发,应充分调动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大力推进企业与其他单位尤其是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进行联合开发,将产学研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形成规模优势。对用于联合开发新产品、新技术的投入和支出,允许企业一次或分期摊入管理费用。同时为发挥企业集团在技术开发方面的整体优势,国家应采取集团公司集中收取技术开发费的办法,做到联合攻关,费用共摊,成果共享。
二、实施税收调节,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经济的支柱产业,知识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快速增长来实现。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走高新技术产业化道路,应成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着力点和发展知识经济的方向,是财政支持的重点所在。
财政作为国家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重要杠杆,可以通过建立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税收制度,制定相应的税收政策,来引导高新技术产业的建立和发展。具体来说,就是通过税种的开征和停征、税率的提高和降低,辅之以宽严有别、多少各异的税收优惠,定向、定量、定时地对应鼓励和支持高新技术产业或部门,采取轻税负和相应的税收优惠,形成必要的利益诱导,促使生产要素向高新技术产业或部门流动,从而达到促进其发展和产业化的目的。例如,美国政府为扶植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早在1981年里根政府就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研究开发投资的税收从49%减至25%,对研究开发用仪器设备实行快速折旧,年限为3年,是所有设备中年限最短的。1986年又将其减至20%,并将其限定在高新技术产业的研究开发方面。时至今天,克林顿政府又对企业的R&D投资给予永久性税收减免待遇,并将小企业的先进技术长期投资收益税降低5%,从而引导了越来越多的工商业者增加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针对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我们认为,要调整和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走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道路,必须有效地发挥财税政策的杠杆作用。首先,针对我国目前有关税种对购进固定资产、专有技术等长期资本所负担的税金不予抵扣,造成重复征税,不利于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国家应调整税收政策,运用减免税、低税率或零税率等,直接对高新技术产业进行税收优惠。同时,注意运用加速折旧、纳税扣除、税收抵免、税收饶让等间接优惠方式,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调节手段多样化,以利于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其次,要改变目前税收优惠政策上以经济主体的性质、资金来源和地域取向为主,产业取向不突出的作法,将税收优惠政策取向转为以产业产品为主,地域取向为辅,取消按经济主体的性质和资金来源确定税收优惠的做法,将重点转移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上,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第三,在实施产业税收优惠的同时,应加大对需要限制和压缩产业的税收抑制力度,特别是对一些夕阳产业、长线建设性项目和不利于产业结构优化的项目,要实行严厉的税收制裁,促其减产或转产。
三、加大资金投入,促进科技事业的发展
财政与科技进步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一方面,科技进步使剩余产品价值的相对量增加,从而带来财政收入的增长。另一方面,科技进步需要大量的投入,但由于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风险性较大,为一般的投资者所不愿介入,需要国家财政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投入作保障。因此,财政必须加大资金投入,促进科技事业的发展。一要加大力度,切实保障科技投入的增长。二要调整结构,收缩范围,把主要的投入放到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上。三要改变投入方式,可采取或通过减拨事业费方式,将减下来的经费与新增经费用来建立各种科学基金,以项目资助的方式,无偿资助没有直接经济效益的基础研究、非竞争性的科研项目及人力资源开发项目;或通过各种间接财政手段扶持科技事业,尤其是高新技术开发。如对高科技开发项目所需要的进口材料、设备等减免关税、减免征地费,对其融资予以贴息,对固定资产实行加速折旧,以促进高科技的发展;或通过由政府购买高科技产品,对处于幼稚期的高科技开发起到一种“需求推动”作用。四要建立风险投资机制,以新的资本运作方式推动高新科技的发展。国家应创立风险投资基金,通过由政府出资、担保,商业银行提供贷款,大企业大集团出资,发行债券、股票向个人投资者融资等方式,建立以政府资助、银行贷款、企业投资、个人出资、引进外资等多元投资主体的风险资本融资体系,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科技发展和技术创新资金不足的问题。
四、优化支出结构,贯彻教育优先发展方针,大力培养知识型人才
教育承担着继承、保持和传播既有知识成果的任务,担当着培养知识型人才的使命,如果把科学技术比作发展知识经济的一条腿,那么教育就是它的另一条腿。因此,要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
优先发展教育,措施之一就是要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资。一是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教育的支持力度。财政要切实转变职能,调整支出结构,从竞争性领域中退出来,解决好支出中的“越位”和“缺位”问题,把有限的财力用到刀刃上,切实履行宏观管理职能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与稳定的职能,如支持教育及保证社会稳定等。二是由国家适当集中财力平衡地区教育差异。中央政府必须拥有平衡教育条件特别是义务教育条件的财力,以有效履行保障所有公民享有义务教育机会的职责,可采取诸如向地方下拨教育补助金的办法来实现,教育补助金的取得则可以具体根据教师工资、学校维护正常教学以及基本建设的经费列支设定补助标准。三是支持建立多元化教育模式和多元化办学模式。国家应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和公民个人投资办学、集资办学、合资办学,以打破单一国办教育模式,形成办学主体多元化、投资渠道多样化,以国家办学为主体,社会各届共同办学的多元化办学模式,从而推动教育共同投资体制的建立,形成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参与教育投资、共同承担教育经费、共同分享教育投资利益的多主体、多层次教育投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