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4-30 作者:李开明
[大]
[中]
[小]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的福清市发挥山海侨台优势,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福清速度”和“福清效益”,财政收入连年登上新台阶。特别是近两三年来,在主体财源受到严重冲击、增收困难加大的情况下,通过优化财源结构,突出财源重点,着力壮大农业、外经、乡镇企业三大财源基石,培植第三产业新的财源增长点,财政收入保持稳定增长,1993—1997年五年期间,财政收入年平均增长46.2%,到1998年全市财政收入实现6.12亿元,比上年增长10.07%。
一、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夯实农业基础财源
福清是传统的农业县,拥有丰富的山海资源,全市山地102万亩,海岸线348公里,浅海滩涂92万亩。90年代以来,福清市充分发挥优势,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以水产业和畜禽饲养业为主导产业,从政策、资金、服务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提高规模效益。
为抓好水产产业化发展,财政部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进行全市水产资源普查,分档建立项目库,并根据本市各区域的优势,确立了水产业布局,找准各乡镇的产业支点。在布局确定之后,我们认真落实加快培育和发展水产产业化的各项优惠政策,对新兴水产品养殖项目实行农业特产税先征后返,地方规费减半征收;利用荒滩发展水产业的,...
改革开放以来,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的福清市发挥山海侨台优势,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福清速度”和“福清效益”,财政收入连年登上新台阶。特别是近两三年来,在主体财源受到严重冲击、增收困难加大的情况下,通过优化财源结构,突出财源重点,着力壮大农业、外经、乡镇企业三大财源基石,培植第三产业新的财源增长点,财政收入保持稳定增长,1993—1997年五年期间,财政收入年平均增长46.2%,到1998年全市财政收入实现6.12亿元,比上年增长10.07%。
一、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夯实农业基础财源
福清是传统的农业县,拥有丰富的山海资源,全市山地102万亩,海岸线348公里,浅海滩涂92万亩。90年代以来,福清市充分发挥优势,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以水产业和畜禽饲养业为主导产业,从政策、资金、服务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提高规模效益。
为抓好水产产业化发展,财政部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进行全市水产资源普查,分档建立项目库,并根据本市各区域的优势,确立了水产业布局,找准各乡镇的产业支点。在布局确定之后,我们认真落实加快培育和发展水产产业化的各项优惠政策,对新兴水产品养殖项目实行农业特产税先征后返,地方规费减半征收;利用荒滩发展水产业的,减免征收滩涂使用费。同时,加大财政对水产业的投入,一方面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建设围垦工程和水利设施,为水产业发展提供滩涂、水域,解决用水问题,每年还投入200多万元无偿资金用于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另一方面,多方筹集资金增加有偿投入,近两年投入水产业的有偿资金达1.1亿元,并引导社会集体和个人以及银行贷款20多亿元投入水产业,为产业化注入生机和活力。1997年水产品产量达17.3万吨,全市经营水产品冷冻加工的企业48家,烤鳗企业10家,年加工增值4亿元;形成了信息技术服务、种苗服务、流通服务和社会服务等上下贯通、左右配套的服务体系;科技进步贯穿了水产业的生产、加工、流通各个环节,水产产业化经营基本实现了品种优良化、生产标准化、管理科学化。
在重点抓好水产产业化发展的同时,大力支持山地综合开发,加快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建设,现在全市建成了瘦肉猪、禽蛋、蔬菜、名优水果、花卉盆景以及贝藻类、鳗鱼、甲鱼、对虾、淡水鱼等十大生产和出口创汇基地。1993年至1997年全市农业四税收入3.06亿元,占同期财政收入的16%,年平均增长42.8%,其中1995年农税收入达到7509万元,比1992年增长5.4倍,水产业特产税居全国县(市)前茅。
二、努力消除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保持外向型经济健康发展
福清经济属典型的外向出口拉动型经济,对国际市场依存度大。1997年,三资企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9%,三资企业税收占国税系统征收的工商税收的64%,三资企业自营出口份额占其总产值的50—60%,多数出口企业的原料市场也在国外,同时福清的三资企业中,侨资企业占80%左右,尤以东南亚侨资所占比例为最。因此,东南亚金融风波对福清市经济影响较大。为消除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福清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优化投资环境,加强税收征管,增加财税收入。
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福清市通过项目贷款、借用周转金、发动社会筹集和吸引华侨捐资等形式,多方筹集资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全市累计投入20亿元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建上等级公路585公里,全市人均道路面积达7.2平方米,公路密度居全国前列;相继建成投入使用3000吨级融侨集装箱码头、国家一类开放口岸3万吨级元洪码头、南青屿台轮靠泊点;新建6座110千瓦变电站,扩建了1座220千瓦变电站和一批乡镇变电站,全市年用电量达7.2亿度;市程控电话装机容量达20万门,实现100%中心村通电话,电话综合普及率达8.5%;新建5座万吨级以上自来水厂,组织实施两大水利工程,其中投资3600万元的一都溪引水工程已于1996年全线贯通即将投入使用,投资近10亿元的闽江调水一期工程也将在1998年底全线贯通,全市日供水能力达20万吨。供水、供电、交通、电信等生产性基础设施的改善,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宽松的投资环境,吸引了一大批三资企业,进一步巩固了外向型经济的支柱地位。五年累计实现涉外税收6.75亿元,其中1997年达到1.57亿元,比1993年增长2.4倍,占同期财政收入的28%。
用足用活优惠政策。我们用足用好开放政策,并在国家政策许可范围内,实施更加优惠的政策。冠捷电子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生产电脑显示器的台商企业,其生产的显示器是省级新产品,根据省政府对“企业生产的省级新产品在2年内其新增增值税的地方25%分成部分由同级财政返还”的规定,我们积极主动到企业宣传政策,做好核实测算返还比例等工作,并给予奖励资助150万元,激发企业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坚定了台商在福清办厂的信心。该企业产品从早期生产14寸黑白显示器发展15寸、17寸、21寸彩色显示器,1997年产量达到197万台,销售收入达22.7亿元,分别居全国同行业第一、第二位,1997年缴纳增值税2260万元。
加强收费管理,减轻企业负担。我们按照中央、国务院的规定,坚决取消不符合规定的收费项目,全面清理不合理收费,1997年取消7项本市的涉外收费项目,停征了三项收费项目。市财政局牵头成立涉外收费窗口,对涉及外商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实行统一收费、票款分流的制度,并编制统一的涉外收费手册,对外公布。财政局还参加三资企业办公例会、为三资企业培训财会人员、帮助新办企业建帐,五年来,市财政局累计培养三资企业财务人员1500多人。正是通过改善软、硬环境,有效地抵消了东南亚金融风波给福清外向型经济带来的冲击,三资企业规模逐年扩大,企业效益明显提高,截至1997年底,全市累计批准三资企业597家,实际利用外资14.9亿美元,1997年已投产企业实现工业产值126亿元,创汇8.5亿美元,上缴税金1.57亿元,比上年增长23.5%。
三、强化扶优扶强措施,推动乡镇企业素质提高
福清市乡镇企业发展起步较晚,层次较低。近年来,财政部门大力实施乡镇企业发展规划,积极做好“支帮促”,培育财政经济增长点。一是营造乡镇企业发展氛围,增加财政经济总量。我们以增加乡镇企业总量、提高财政回报率为主题,制定了支持乡镇企业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如,对新办乡镇企业用地比照三资企业待遇,新办乡镇工业企业所得税和耕地占用税地方所得部分先征后返,减免对乡镇企业征收的地方规费,市财政建立了乡镇企业发展基金和发展乡镇企业奖励基金,以投入有偿资金、无偿补助、贷款贴息等形式,支持乡镇企业发展,1996年市财政局投入乡镇企业资金3960万元,同时引导农村集体组织和银行增加企业流动资金投放,帮助乡镇企业缓解资金困难。二是实行扶优扶强,营造规模效益。经过认真的论证、评价,确定了宏盛陶瓷、隆裕食品、龙旺彩印等20家首批重点工业企业,在资金、信贷、用地等方面给予倾斜,重点培植了一批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以及高科技项目。三是建设工业小区,增强乡镇企业发展后劲。我们积极支持乡镇创办工业小区,集中资金完善一批乡镇工业小区基础设施,目前全市已创办24个乡镇工业小区,1997年投入资金2500万元,扶持工业小区内企业发展。镜洋镇依托地处福厦公路的优势,规划出2平方公里开发建设工业小区,为支持其发展,我们无偿投入资金900万元,新建了一座110千伏变电站、埋设排污管道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1997年向区内企业投放周转金350万元,扶持了区内重点企业,该工业小区实现总产值8.7亿元,创利税2212万元。
通过近两、三年的扶持发展,乡镇企业已成为福清市迅速增加经济总量的排头兵,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强有力的增长点,1997年全市乡镇企业总投资19.2亿元,总产值213亿元,比上年增长30.7%,财政扶持的重点企业实现产值68亿元,上缴税收1.2亿元,实现了农村致富、财政增收。
四、加大第三产业培育力度,培植新的财源增长点
我们把支持发展第三产业放在突出位置,采取基础先行、政策扶持、资金倾斜、管理推动四轮齐驱,重点扶持商贸、旅游、信息事业。商贸业按照“扶大、扶优、扶出效益”原则,以新旧城区全面改造为契机,1994年以来,投入2亿多元资金用于新城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市区、镇区拆迁面积120万平方米,新建面积200万平方米,配套了一批市政公用设施;每年投入市场建设与改造资金1000多万元,目前全市拥有综合性和专业性市场50多个,1997年商业零售额达35.8亿元。在旅游业方面,一方面实施旅游业优惠政策,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原则,鼓励外资、社会集体联办旅游业;石竹山、黄檗寺等旅游景点的门票收入全部返还用于景点开发建设。另一方面,实行资金倾斜,加快旅游项目开发和旅游景点基础设施建设,1996年投入140万元扩建黄檗寺寺院和道路,1997年投入300万元用于南少林寺遗址挖掘和进寺道路修建,筹集250万元筹建弥勒岩风景区。政策的优惠,投入的增加,促进了旅游业发展,1997年旅游收入2000多万元,创汇40万美元。同时,大力支持市场潜力大、带动能力强、附加值高的信息资讯、金融保险、技术服务等新兴行业发展,邮电业务收入居全国百强县前列。第三产业已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成为增加财政收入的新的财源,1997年全市营业税收入达6430万元,占同期财政总收入的11.6%。
(作者为福建省福清市财政局长)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