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刊自去年第12期登出读者意见有奖征答问卷以来,收到了大量的读者来信。参加问卷征答的读者中,既有财政局长、厂长经理、专家教授,也有普通的财税工作人员、工人、学生,特别是许多在乡镇财政所、工厂企业等基层工作的读者来信,使我们编辑人员很受感动。面对一份份热情洋溢的答卷,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广大读者对我刊的厚爱与关注,我们将更加努力做好工作,不负众望。
现将这次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情况公布如下:
第一,公费订阅《中国财政》的读者为绝大多数,占86%;自费订阅的占8%;各有2%的读者是赠阅、图书馆借阅或从他人处借读。
第二,对每本《中国财政》2-3人阅读的占41%;多人阅读的占40%;1人阅读的占19%。
第三,对《中国财政》每期必看的占78%;大多数都看的占21%;偶尔看看的占1%。
第四,对《中国财政》大部分内容都读的占66%;全部内容都读的占27%;只读了一小部分的占6%;只读了很少一部分的占1%。
第五,对《中国财政》的总体印象:认为理论性强的占80%;认为比较实用的占63%;认为内容新颖的占58%;认为形式活泼的占33%;认为形式不够活泼的占14%;认为实用性不够强的占11%;认为内容不够新颖、理论性不够强的各占...
我刊自去年第12期登出读者意见有奖征答问卷以来,收到了大量的读者来信。参加问卷征答的读者中,既有财政局长、厂长经理、专家教授,也有普通的财税工作人员、工人、学生,特别是许多在乡镇财政所、工厂企业等基层工作的读者来信,使我们编辑人员很受感动。面对一份份热情洋溢的答卷,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广大读者对我刊的厚爱与关注,我们将更加努力做好工作,不负众望。
现将这次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情况公布如下:
第一,公费订阅《中国财政》的读者为绝大多数,占86%;自费订阅的占8%;各有2%的读者是赠阅、图书馆借阅或从他人处借读。
第二,对每本《中国财政》2-3人阅读的占41%;多人阅读的占40%;1人阅读的占19%。
第三,对《中国财政》每期必看的占78%;大多数都看的占21%;偶尔看看的占1%。
第四,对《中国财政》大部分内容都读的占66%;全部内容都读的占27%;只读了一小部分的占6%;只读了很少一部分的占1%。
第五,对《中国财政》的总体印象:认为理论性强的占80%;认为比较实用的占63%;认为内容新颖的占58%;认为形式活泼的占33%;认为形式不够活泼的占14%;认为实用性不够强的占11%;认为内容不够新颖、理论性不够强的各占2%。
第六,对《中国财政》认为好的占55%;认为很好的占29%;认为一般的占16%。
第七,读者最喜爱、最关心及比较满意的栏目依次是财政论坛、县乡财政、问题探讨、财经文摘、法制监督、改革视野、财经纵横、税收征管、理财经纬、预算管理、信息之页、本刊特稿、世界之窗、艺苑、专题报道、财苑风貌、经济天地、编读往来、国资广角。
第八,认为《中国财政》栏目设置合理的占76%;认为需要增加或去掉部分栏目的占17%;认为不够合理的占7%。
第九,认为《中国财政》正文版式设计和封面设计很好的占77%;认为有待改进的占23%。
第十,读者当月收到《中国财政》的占72%;隔月收到的占25%;很晚收到的占3%。
许多读者在问卷中都给我刊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与建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封面设计不能体现财政含义,不够新颖。建议以改革开放20年来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及城市风光、人物风貌为题。
(二)栏目过多、过细。建议设为固定栏目和不固定栏目,可随时调换增减。
(三)缺少贴近读者生活,反映基层财政工作人员心声的园地。建议增设休闲生活、基层呼声、基层热线等内容。
(四)对财经领域违法违纪案例的曝光和剖析不够。建议增加曝光台、警钟长鸣等内容,以配合财政法制监督。
(五)对县乡财政特别是乡镇财政宣传报道不够。建议增加基层通讯员,加大宣传力度。
(六)理论联系实际不够。建议多登些理论性较强、实际应用较广的文章,多些有益的方法、经验介绍。
本次活动已经圆满结束。为表示本刊的谢意,我们将对认真填写并按时寄回答卷的369位读者给予适当的奖励,同时也殷切期望广大读者朋友继续关心和支持本刊,多提宝贵意见,使本刊办得更好。
《中国财政》编辑部
1999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