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扩大内需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积极作用,1998年国民经济发展基本实现了预定的增长目标,整体经济形势比预期的结果理想。但在实现这一目标过程中也暴露出问题和矛盾,消费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增长乏力,预示出1999年国民经济发展的任务仍相当艰巨。因此,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注重启动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的较快增长,是1999年宏观调控政策需要十分注意的选择。
一、1999年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取决于居民消费
经过20年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国民经济整体框架发生了较大变化,实现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重大转变,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由供给转向了需求。在这一重大转变背景下,展望1999年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必须对需求的变化趋势作出判断。
1.受亚洲金融危机的滞后影响,1999年国外需求将会进一步减弱。从目前情况看,亚洲金融危机趋于稳定或向好的方向变化可能性比较大,东南亚、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经济在改革和调整中正趋于恢复,加之这些国家与我国的产业结构相似性较高,国际市场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出口压力将进一步加大。此外,拉美、俄罗斯等国的经济因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正处于缓慢增长和调整期,国内需求将有所收缩。由此看出,1999年我国的国外需求势必会进一步减弱。
2.国内投资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1998年针对经济因需求乏力增长缓慢的情况,我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灵活的财政货币政策,特别是通过财政增发1000亿元国债用于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有效地促进了国内投资需求特别是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的较快增长。1-11月累计,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3%。初步预计全年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左右。由于投资是在消费增长6.8%这一相对平稳下的较快增长,投资增长后劲不足,加之较高的增长速度是国有单位在采取特殊财政政策支持下实现的。由此可见,国有单位投资在1999年将因受财政规模和国有企业经营状况不理想的影响,保持更快增长的难度较大,而集体和个人仍将缺乏投资动力,缓慢增长的势头将持续一个时期,预计1999年国内投资需求将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
由于国外需求的减缓和国内投资需求增势的平稳,消费需求特别是占总消费80%左右的居民消费需求的变化如何,将决定着1999年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二、对1999年我国居民消费走势的判断
从中长期看,我国居民消费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的基础和条件是存在的。居民收入水平还比较低,人均GDP仅700美元有余;居民耐用消费品拥有率还不高;居民服务消费还比较低。但从1999年看,随着制约因素的逐步显露,影响强度的不断加大,我国居民消费需求增长势头将会有所放慢。主要依据有:
1.居民收入特别是持久性收入增长缓慢。1998年1-9月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4065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6%,而其中具有明显持久性收入特征的国有集体企业单位职工工资性收入仅增长2.9%;1-9月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也有所减缓。由于收入特别是持久性收入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其缓慢的增长必然抑制着居民的消费增长。这是影响居民消费需求增长势头放慢的一个重要因素。
2.收入分配差距过大。199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2.5倍;城镇最高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为最低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2倍。如考虑到特高收入户和特低收入户的因素。分配差距更为明显。由于收入较多地集中在高收入阶层,加之高收入阶层消费倾向较低,影响到居民消费的较快增长。1997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186元,为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17元的2.6倍;城镇最高收入户人均消费支出7315元,为最低收入户人均消费支出2333元的3.1倍。如将城镇最高收入户人均收入转移到最低收入户,按此测算,1997年最高收入户与最低收入户人均消费支出将净增961.9元,按此推算,将增加消费近500亿元。过大的收入分配差距对消费需求增长的影响不容忽视。
3.居民预期支出提高。20年来的改革开放,可以说居民是最大的受益者。但为适应整个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的需要,近期的重点主要是住房、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制度的改革。这些制度改革的共同特征都要求居民在当前或未来时期要有一笔较大数额的支出,反映到当前必然是居民推迟当前消费,即期消费增长放慢。
4.不适应居民部分消费领域需求的消费环境。当前不适应居民消费领域要求的消费环境还是比较多的,但较为突出的方面主要有:一是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较低。1997年末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8.8平方米,限制了居民对装饰材料、对家具家电等的消费;二是受输电线路特别是农村输电线路覆盖面及负荷偏低的限制,加之农村电价偏高,影响了居民对空调、冰箱等家电的消费;三是道路拥挤、停车摊位偏少,影响了一些大城市居民对汽车的消费。
5.不利于居民消费增长的体制和制度。这主要表现在一些职能部门对一些商品和服务的管理上。如对私人购买汽车的不合理收费,一些城市规定的“占地费”,电力部门收取空调增容费及超额用电过高加收电费,对公有住房限制房产买卖的规定等等。这些规定和制度都不利于居民对相关商品和服务的消费,影响了居民消费的增长。
三、刺激居民消费增长的政策建议
面对居民消费缓慢增长的走势,相当部分的人持较悲观的态度,认为缺少有效的刺激手段和工具。但我认为只要着力准确,措施得当,力度到位,宏观调控政策不是没有作为,而是大有作为。具体要作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规范城镇居民收入渠道,提高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比重,减少工资外收入比重;寻求农村居民主业,提高农村居民主业收入比重。通过提高居民收入持久收入比重,刺激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
2.加强对居民个人收入的登记管理工作,通过税收的手段,加大收入由高收入阶层向低收入阶层的转移力度,增加低收入阶层收入,刺激低收入阶层消费需求的增长。
3.在加快住房、医疗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改革的同时,还可考虑降低居民未来支出比重较高的住房价格水平,以降低居民未来支出预期支出,提高居民的即期消费水平。
4.结合当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取向,重点加强输电、道路等的建设,以缓解消费环境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制约。
5.清理、取消一些部门限制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的各种收费项目和规定。如取消私人购买汽车的不合理收费、超限额用电过高加收电费、禁止居民自由买卖公有住房等有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