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4-30 作者:胡少维 (作者单位: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
[大]
[中]
[小]
摘要:
一、投资总量与投资效益并重
1999年,在世界经济依然前景不明朗、金融危机影响仍在延续的情况下,加强扩大内需政策力度就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基调。从宏观调控政策取向分析,政府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当的货币政策从而达到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意图十分明显。因而,作为近年来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固定资产投资,其增长面临着较为宽松的资金环境,投资总量仍是各级政府关注的目标。从计划目标看,1999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为12%,预计实际执行数将会超出这一计划目标,实际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幅仍将在15%左右。但同时我们注意到,1999年经济增长速度计划目标为7%,是指导性的、预测性的,而且是没有水分的、实质的、有效的。这就需要作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因素——固定资产投资,不仅要注重总量规模,同时要更加注重投资效益。由此可以说,规模与效益并重将是1999年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特点之一。
二、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快
1999年,为了提高投资效益,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就必须在具体运作过程中进行理性选择。一是将逐步调整并规范政府投资领域和范围,政府的投资重点主要集中于基础性和社会公益性领域,一般盈利性竞争性...
一、投资总量与投资效益并重
1999年,在世界经济依然前景不明朗、金融危机影响仍在延续的情况下,加强扩大内需政策力度就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基调。从宏观调控政策取向分析,政府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当的货币政策从而达到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意图十分明显。因而,作为近年来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固定资产投资,其增长面临着较为宽松的资金环境,投资总量仍是各级政府关注的目标。从计划目标看,1999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为12%,预计实际执行数将会超出这一计划目标,实际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幅仍将在15%左右。但同时我们注意到,1999年经济增长速度计划目标为7%,是指导性的、预测性的,而且是没有水分的、实质的、有效的。这就需要作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因素——固定资产投资,不仅要注重总量规模,同时要更加注重投资效益。由此可以说,规模与效益并重将是1999年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特点之一。
二、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快
1999年,为了提高投资效益,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就必须在具体运作过程中进行理性选择。一是将逐步调整并规范政府投资领域和范围,政府的投资重点主要集中于基础性和社会公益性领域,一般盈利性竞争性项目的投融资活动则实行市场导向,以企业投融资为主,并引导外商参与直接投资。预计1999年在这方面的改革会有一定进展。二是发展资本市场,疏通投融资渠道。发展资本市场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建立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的重要手段,同时也可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充分发挥资金的效用。随着证券法的出台并将于1999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预计证券市场将逐步走上规范化、有序化发展之途,1999年仍将会有一批符合条件的公司上市,一些经济实力强、效益好的民营企业也有望上市。三是政企职能进一步分开。国家作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国有企业的主要出资者,要充分享受其资产权益,但对企业经营不能过分干涉,企业经营主要由企业法人负责,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当然这其中主要与产权关系有很大关系,1999年这方面会有一定突破。
三、基础设施投资仍是主流
我国目前存在的供给过剩或说有效需求不足是结构性的。其中基础设施就是急需改善和加强的重要方面。1998年,国家在加强基础设施投资方面作出了较大的努力,1999年,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将会进一步加大。其中,中央水利基本建设投资额将超过300亿元,水利建设的重点是大江大河的堤防建设,而且这些工作绝大多数要在1999年汛前完成,以确保1999年汛期若遇1998年洪水不再出现重要堤防隐患丛生、危机四伏的局面。因此水利工程的投入在上半年力度较大,也是财政政策支持的主要方面。在交通运输方面,1998年在中央作出扩大内需的政策之后,铁路基建投资全年完成563亿元,比上年多完成167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1999年,铁道部门对全行业初步安排投资规模为550亿元,安排续建项目32个,新开工大项目16个,计划完成新线辅轨1319公里,估计实际完成投资额仍将高出计划数。从通信方面看,1998年1-11月份,邮电通信业投资完成额为1055.14亿元,增长57.1%,在各行各业中属最高增幅,所占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8个百分点。尽管90年代以来我国邮电通信业发展迅速,业务量上升很快,电话普及率逐步提高,但是与居民的实际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其行业利润率也较高,因此1999年随着邮电通信业行业垄断的逐渐被打破,各投资主体特别是非政府部门的投资积极性大为提高,这将促使1999年通信行业投资增幅稳步走高。市政建设一直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欠帐较多的部门,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和环保等条件一直没有跟上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1999年,在建国50周年大庆之际,各级政府纷纷把市政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之一,因而可以预期1999年城市市政建设将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投资增幅较高。
四、国有经济投资比重稳中有升
在近几年非国有经济投资积极性相对较低的情况下,1998年,在国家财政、货币政策的支持下,国有经济投资增幅一改前几年低于平均增幅的状况,增长22%左右,比平均增幅高7个百分点。1999年,预计国有经济单位投资增幅仍将维持高水平,增幅在20%左右,所占比重将继续上升。其原因主要有:(1)1999年基础设施投资仍是投资领域中的重中之重,其投资比重呈上升之势,而实施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的大多为国有经济单位;(2)1999年是国有企业三年脱困的重要年份,国有企业改革、扭亏增盈任务很重,而国有企业要想扭亏增盈除了在管理、营销等方面作出努力和改进之外,其硬件设施即设备也需改进和更新,这样才能提高其技术装备实力,提高其竞争力,因此国有企业1999年更新改造投资任务较重;(3)国有企业融资条件较好。在目前这种融资体制下,国有企业因为与国有商业银行本质上的同属性,加上1999年社会就业压力增大,各级政府也会为国有企业提供一定的支持,因而国有企业融资有着先天的便利条件。
五、其它经济类型投资保持较高水平,集体、城乡个人投资回升有限
其它经济类型投资的高幅增长是90年代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的重要因素之一。1999年,预计其它经济类型投资增幅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其原因大体有三:(1)作为其它经济类型的重要构成部分——股份制经济,近年来一直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亮点所在,由于股份制经济有直接融资的优势条件,且大都技术水平较高,竞争能力较强,因而扩张愿望较强。在知识经济大浪潮的冲击下,各企业将更加重视技术实力的提高,因此1999年股份制经济投资特别是技术装备投资将有较大增加;(2)亚太经合组织对华投资积极性仍然较好。由国家经贸委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情报中心共同完成的一项涉及4573位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在华投资中小企业经营者的问卷调查表明,大多数APEC企业经营者认为中国是亚太地区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地;(3)欧盟与我国关系更为密切。随着欧元的启动,欧盟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欧盟作为一个整体,在世界上的地位提高,而中国作为一个大国,近年在世界上的地位迅速提高,因而二者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欧盟对华投资也会增加。
与其它经济类型投资相比,作为非国有经济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和城乡个人投资,预计1999年其投资增幅即使回升也将是有限的。这是因为:第一,作为占城乡个人投资80%左右的农村个人投资,由于1998年农村居民人均名义纯收入增幅在零增长之下,而1999年由于农产品价格也不可能大幅上扬,农民非农收入在城镇就业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增幅也有限,因此城乡个人投资大幅度回升是不现实的。第二,集体经济投资近年来一直增幅较低,在目前环境意识加强、治污力度加大的情况下,集体经济由于技术和资金实力的约束,在买方市场的条件下,投资也将更加谨慎。
六、自筹资金仍占大头,预算内资金和债券增幅较高
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一直是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1998年1-11月份,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包括城乡个人和集体单位)资金来源中,自筹资金6882.49亿元,占47.0%,其他资金2040.33亿元,占13.9%,二者合计达60.9%。1999年,预计这种局面仍将维持下去。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自筹资金由于所占比重较大,在短时期内是其他资金来源所不可代替的;二是随着项目资本金制度的推行实施,一个企业要想投资一个项目,首先必须要有一定的项目资本金才可以。同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相配套,预算内资金1998年增加较多,1-11月份,国家预算内资金达729.9亿元,增长64.3%,所占比重为5.0%,比上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1999年,随着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继续实施,特别是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的加大,预算内资金仍将维持高幅增长态势。在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完善的情况下,有信誉企业的债券广受居民欢迎,1998年1-11月份资金来源中债券增幅达43.9%,预计1999年仍将维持高幅增长。
七、地区投资增长格局依旧
1998年1-11月,东部地区完成投资8712.14亿元,同比增长19.3%,比全国平均增幅低3个百分点,所占比重为57.9%;中部地区完成投资3185.07亿元,同比增长17.3%,低于全国平均增幅5个百分点,所占比重为21.2%;西部地区完成投资2376.89亿元,同比增长38.1%,比全国平均增幅高15.8个百分点。增长格局表现为西部高,东中部较低。1999年,西部地区一方面有国家投资政策的倾斜照顾,另一方面这几年来西部地区的投资意识逐渐增强,投资环境有所改善,加上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有劳动力资源上的优势,因此外商投资以及东部地区发达省份企业跨区投资增多,这些条件将促使西部地区在1999年会继续保持投资较高增长。东部地区在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带动下,预计1999年投资也将保持较高增长。中部地区尽管受家园重建、投资需求较大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将保持一定增幅,但是由于中部地区一方面自身实力有限,利用外资数量较小,另一方面中部地区国有老企业较多,而这些老企业的经营状况普遍不佳,因此企业投资积极性相对东部地区更低。故此1999年的地区投资格局与1998年相比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八、项目投资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1998年1-11月份,各地区新开工项目71290个,计划总投资为9121.98亿元,项目平均投资规模为1279.6万元,较之上年同期的1385.0万元减少了105.4万元。究其原因,主要是在1998年全国确保经济增长8%、各地区经济增长目标大多高出8%的情况下,为了完成经济增长计划目标,迫于时间的约束,在投资项目选取上有一定的盲目性,投资行为有短期化倾向。1999年,国家强调经济增长质量,投融资体制改革也会加快,加上又有了1998年的经验教训,在投资项目的准备上也有了比较充裕的时间,因此集中力量办大事是1999年投资调控的主流。这样,项目平均投资规模就有望进一步提高,大中型项目的比重会进一步增大。
九、基建投资领先增长
1998年1-11月份,基本建设投资完成8717.66亿元,增长23.9%,比平均增幅高1.6个百分点。1999年,由于1998年新开工项目大量增加,其中又以基础设施为主,在建规模较大,对1999年基本建设投资将会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在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方针下,1999年新开工项目仍会有比较大的增加,这样基本建设投资将保持较高增幅。从更新改造投资方面看,尽管这些年来国家一直强调加强这方面的投资力度,1998年1-11月份,更新改造投资完成3050.4亿元,同比增长21.0%,仅比平均增幅低1.3个百分点,也基本体现了投资调控的意图。但是,更新改造投资更多地是企业的行为,而非政府可以一手包办,在当前投资风险较大而预期回报率不太高的情况下,“不技改等死,搞技改是找死”这种观念仍有很大的市场,因此更新改造投资增幅不可能超过平均水平(不包括城乡个人和集体单位)。在1998年住房消费市场稳步回升的带动下,加上上年基数较低,1998年1-11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490.27亿元,同比增长18.3%,基本上扭转了1997年房地产开发投资低迷不振的局面。1999年,尽管住宅建设在住房制度等相关配套改革政策的推动下前景较好,同时我国住宅的潜在需求也相当大,但由于目前房价与居民收入相比明显偏高,居民有购买欲望而无购买实力,住房市场在空置率较高的情况下,行业利润率也趋于下降,因此房地产开发投资将呈平稳增长态势,不会出现太高增幅。从管理渠道看,基本建设投资保持领先增长将是1999年固定资产投资的一大特点。
十、工业投资增长依然不高
1998年1-11月份,工业投资完成5360.94亿元,同比增长5.7%,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6.6个百分点,其中森林工业负增长31.9%,煤炭工业下降28.6%,整个原材料工业投资下降3.3%。1999年,预计工业投资仍将处于低速增长阶段。其原因在于:(1)从国家产业导向上看,由于工业生产中“过剩”现象明显,生产能力闲置严重,一些行业属于“压”的范畴,比如1999年的煤炭行业和纺织行业,因此这些行业的重点在于资产重组和提高规模效应,而非外延式的扩张;(2)在买方市场的大背景下,工业项目的投资回报率总体上是稳中有降态势,因此工业企业在本行业投资的意识也不强烈;(3)随着改革开放进程加快,我国大多数工业行业已基本上与世界市场接轨,基本上不存在垄断行业,国外工业产品对我国竞争压力较大,近年来我国工业企业处于积蓄力量、提升技术水平阶段,大规模的投资扩张时期尚未来临;(4)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的加大只会对工业中的某行业产生拉动作用,而对整个工业拉动作用有限,不会引发工业企业的强烈投资意愿。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