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是渤海湾上的一个沿海开放城市。1998年,该市实施拉动战略,做好经济结构调整文章,使经济登上了新台阶。全市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0多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拉动相关产业增加产值30多亿元,安排10万多个就业岗位,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39亿元,实现财政收入21.9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和16.7%。
“抓强补弱”保增长
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沧州市经济增长速度放慢,1998年上半年仅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89.2亿元,增幅仅11.9%,远未达到既定目标。面对严峻的形势,市委、市政府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确定了“抓强补弱”新的经济发展思路。市委领导说:“发展经济如同赛跑,‘强’与‘弱’两条腿,缺了哪条腿也迅跑不起来。”对在全市经济发展中起正向拉动作用、赢利百万元以上的强势企业,采取促进措施给予重点支持。到目前,对沧州炼油厂、沧化集团等5家优势企业和45家老企业进行的总投资50亿元的技术改造工程已全面启动,通过对这些企业的强筋壮骨,仅1998年就新增产值37亿元,利税4.2亿元,而全部完工后则可增加产值87亿元,利税15亿元。在“抓强”的同时注重“补弱”。对全市“保增长”负面作用大、亏损超百万的32家弱势企业实行了各级党政领导、综合经济部门和企业主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包扶亏困企业责任制,通过加强督导,力促其减亏、扭亏或停亏,使这些企业尽快甩掉包袱,再现生机。为帮助产品有市场的亏损企业尽快摆脱困境,财政部门还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向16家亏损企业发放封闭贷款2500万元。通过这一系列举措,一些企业经营形势和经济效益明显好转,有的亏损额大幅度下降,有的扭亏为盈,如沧州东风塑料有限责任公司到去年底实现利税1110万元,同比增长483%。
“投资拉动”快增长
为拉动经济增长,1998年,沧州市制定了全市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0%以上的目标,并把国家产业政策与沧州实际结合起来,围绕国家增加投入的黄骅港一期工程、沧州TDI工程及黄大引水工程等6个重点建设项目,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配合下,6大重点工程建设进度加快,超额完成了年度投资计划。如总投资51.16亿元的黄骅港一期工程,1998年原计划投资4.4亿元,到年底已完成投资5.4亿元,完成计划的123%。
下半年,沧州市又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增发1000亿元专项国债的机遇,先后争取国债转贷资金2.2亿元,用于大浪淀灌区开发、改水降氟、新华粮食储备库、经济适用住房等14个项目建设,加上地方各级政府匹配资金及银行贷款,总投资达72.35亿元。据了解,在这些项目建设中,沧州市都不等不靠,尽最大努力加快建设进度,以保证在国家资金到位的条件下,全部项目均能完成投资计划。同时,由于对项目资金全面推行法人责任制、资本金制、项目管理责任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和审计制等“六制”管理,资金使用情况良好,没有发生挤占、挪用现象。
所辖黄骅市在上半年狠抓项目建设的基础上,下半年确定了“重点项目争取进入国家计划盘子、项目投资争取国家资金支持、招商引资争大规模项目”和“在建项目抓进度、后续项目抓启动、储备项目抓筛选”的工作思路,科学谋划,全面运筹,扎实推进项目建设进程。他们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有关专家学者帮助研究,制定总体规划,确定到2010年的发展纲要,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家投资方向和政策导向,结合黄骅实际,筛选出前景好、规模大、质量高、不重复的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技术改造及高新技术项目做为重点,集中力量一抓到底。经过严格筛选论证,黄骅市确定储备至2000年的后续重点项目26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9个,总投资17.55亿元。这些项目中已在国家立项的3个,河北省立项的17个。目前,该市正全力以赴抓在建项目的尽快竣工,促立项项目的尽快开工,努力让项目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拉动全市经济快速增长。总投资7000万元的海挡工程是该市的重点项目,在国家确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后,财政部门和项目组负责同志积极谋划,及时为项目争取到3000万元建设资金,保证了工程的顺利推进。到1998年底,该市正在建设的10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17个,已投入资金近5亿元,有效拉动了全市经济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8.7%,财政收入已超过2亿元。
“市场拉动”促增长
除了增加投资外,沧州市还在开拓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上下功夫,通过开拓市场来拉动经济增长。市政府要求各生产部门和流通部门以市场为导向,大力进行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积极开发市场前景好、收益率高的产品,开拓本地市场,抢占京津市场,发展全国市场。1998年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超过100亿元,比上年增长10%。在大力开拓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进行外贸出口的战略调整,在巩固东南亚市场的基础上,扩大销售渠道,先后同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签订20多个合作出口项目。到目前,全市已有89种产品出口到31个国家,出口结构由原来东南亚市场占75%,发展到欧美市场占60%,全年共出口创汇1.6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
个体私营经济是驱动沧州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它占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62%。鉴于此,沧州将力促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项重要内容,组织实施了靠发展特色产业拉动、产权流动重组促动和科技进步推动、工业小区和专业市场带动的“四动战略”,重点扶持了电线电缆、汽车配件、弯头管件等10大特色产业,并对营业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的260家骨干私营企业进行跟踪督导。目前,追求产品高档次、技术高层次、设备高水平、企业高效益,已开始在个体私营企业中形成风气。如河间市注重引导个体私营企业群体立足特色产业,从市场发展前景着眼,抓住各种机遇,努力增加投入,近两年集中主要资金用于规模大、起点高、带动性强的14个重点骨干技改项目。以线缆业为例,去年以来,通过采取股份合作、吸引外资、争取信贷等方式,增投资金2.8亿元,建起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需求大的项目,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扩大了产品的市场覆盖面。到现在,沧州市的个体私营企业已生产出了许多高质量的产品。河间市的河北新华线缆有限公司与大亚湾核电总公司签订了合同金额达2000万元的岭澳核电站动力电缆合同,开创了我国核电建设史上大规模采用国产电缆的先河;沧州市远东印制电路有限公司生产的电路板随卫星飞上了天空,标志着该市个体私营经济已经具有了很高的科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