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4-30 作者:林毓卿 张爱平 张明文
[大]
[中]
[小]
摘要:
1亩水面、1亩茶园所创造的效益相当于一个年产值百万元工厂一年的经营成果。这并非天方夜谭!初冬时节,当我们来到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乘船沿秀美的清江逆流而上至大堰乡平洛湖养殖场时,正遇养殖工人在江心的网箱中取鱼外销,同行的宜昌市水产局长王洪亮告诉我们:“清江有72种名贵鱼通过网箱养殖,每3个月便有一批成鱼出水,1亩网箱一年可产成鱼20万斤”。他随手拈起一条约4公斤的鱼说:“这条鱼在3个月前还是一个小苗苗!”如非亲眼目睹,真是难以置信。离开长阳,我们又到省级特困县五峰看特色项目——茶叶。在采花毛尖茶叶集团公司,总经理王诗典给我们沏了一杯清香四溢、润人心脾的茶水,当他告诉我们这种名为“采花毛尖王”的茶叶每公斤销价达2160元且供不应求时,我们惊讶得无言以对。前者的产值是常规养鱼的1000倍,后者的价格是普通茶叶的100倍,而这仅仅是宜昌市财政局改进财政支农方式实施“金山工程”所结下的累累硕果之一。
何为“金山工程”?市财政局长胡庆洋告诉我们:“金山工程”是财政部门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效益财政理论的要求,以提高财政支农效益为目的,以科技、市场为先导,运用财政政策、财政资金,重点支持科技含量高、综合效益好、辐...
1亩水面、1亩茶园所创造的效益相当于一个年产值百万元工厂一年的经营成果。这并非天方夜谭!初冬时节,当我们来到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乘船沿秀美的清江逆流而上至大堰乡平洛湖养殖场时,正遇养殖工人在江心的网箱中取鱼外销,同行的宜昌市水产局长王洪亮告诉我们:“清江有72种名贵鱼通过网箱养殖,每3个月便有一批成鱼出水,1亩网箱一年可产成鱼20万斤”。他随手拈起一条约4公斤的鱼说:“这条鱼在3个月前还是一个小苗苗!”如非亲眼目睹,真是难以置信。离开长阳,我们又到省级特困县五峰看特色项目——茶叶。在采花毛尖茶叶集团公司,总经理王诗典给我们沏了一杯清香四溢、润人心脾的茶水,当他告诉我们这种名为“采花毛尖王”的茶叶每公斤销价达2160元且供不应求时,我们惊讶得无言以对。前者的产值是常规养鱼的1000倍,后者的价格是普通茶叶的100倍,而这仅仅是宜昌市财政局改进财政支农方式实施“金山工程”所结下的累累硕果之一。
何为“金山工程”?市财政局长胡庆洋告诉我们:“金山工程”是财政部门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效益财政理论的要求,以提高财政支农效益为目的,以科技、市场为先导,运用财政政策、财政资金,重点支持科技含量高、综合效益好、辐射范围广的农业项目,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种全新的财政支农模式。我们在这些“金山工程”项目区采访时,更多的农民朋友则称它为“德政工程”、“淘金工程”。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还特地到宜昌市对此进行专题调研,盛赞“金山工程”是宜昌农业由“小而散”走向产业化的桥梁;是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纽带;是财政、农民“治穷致富”、齐头并进的可靠渠道;是财政支农的有效、创新之举和必然选择。
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体的农村改革推行之后,我国农村又经历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变革。20年的改革之路已使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产品长期短缺的落后状况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供需总体上的基本平衡;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在农村相互并存,财政支持的对象也相应变化;由改革开放调动起来的农民生产积极性和自我调整结构的饱满热情,使尊重农民意愿又成了财政支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怎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寻找一条既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又使农民收入增加财政收入增长的路子呢?宜昌市财政局清醒地认识到:农业和农村经济要发展,必须适应市场需要,搞活农产品流通,尽快形成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必须为农民提供良好的生产环境;必须在科技、质量和特色上使农产品打出精品、形成“拳头”。为财政支农切准“脉膊”之后,宜昌市财政局认真吸取过去财政支农资金在投放上过于分散、重点不突出、效果不明显和管理上跟踪监督不力,导致支农资金“农转非”等教训,经过反复酝酿,提出通过实施“推进规模经营、培育精品名牌、提高科技含量,探索经营模式、壮大龙头企业、促进市场营销”为主体的“金山工程”来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完善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他们经过精心筛选,从11个县市区上报的51个项目中选出19个农业项目纳入了“金山工程”实施范围,其中有市场3个、科研示范基地两个、社会化服务组织5个、生态农业示范基地4个、精品名牌生产基地5个,形成了农林牧副渔商各业立体开发、齐头并进、相得益彰的格局,并做到了高起点、高标准、高科技含量,大规模、大基地、大集团和新机制、新模式、新体制的全新运行。市财政局分管财政支农工作的副局长覃益盛感慨地说,过去由于受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在财政支农资金投放上大多是点面俱到、条块不分,导致有限的资金过于分散而无法形成规模扶持优势产业,往往是“资金在流、涛声依旧”。实施“金山工程”后,彻底打破了财政支农资金的“平均分配”惯例,让资金相对集中后随着“金山工程”项目走,使特色项目受扶后尽快开花、结果、上高台。
为使各级财政资金支农形成“合力”,宜昌市财政局在确认“金山工程”项目时,也明确要求项目所在地财政部门按1∶1落实配套资金。1998年,市级财政投入无偿资金375万元,占本级支农资金的24%;投入周转金1170万元,占有偿资金投入总额的90%。各县市区投入无偿资金200万元,占县市区财政支农资金的10%;投入有偿资金330万元,占县市区有偿资金总额的30%。争取部、省级财政投资500万元。财政资金的集中统一使用,使19个“金山工程”项目平均获取财政投入达到了142.8万元。
在集中财政资金的同时,宜昌市财政局还十分注重吸收社会资金投入“金山工程”项目。财政在扶持项目建设中,通过重点支持规划设计、技术推广、种苗繁育、防疫防治、销售服务等基础环节,努力为项目单位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最大限度地吸引社会资金。如市财政局为推进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清江网箱养鱼这一产业,投资120万元兴办网箱养鱼示范基地,短短3个月便出售了第一批鲜成鱼,如此周期短、见效快的“现身说法”后,一下子便吸引了海南、深圳、珠海、武汉等地100多个投资商,吸引社会开发资金4500万元,网箱养鱼面积在半年内就由5亩发展到了52亩。1998年,“金山工程”项目累计吸收社会资金1亿多元。
在实施“金山工程”中,宜昌市财政局通过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实现了财政效益和农民利益的高度统一。他们通过培植龙头、发展基地、参与管理等方式建立起了信息服务、技术服务、物资服务、融资服务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并因势利导,设计了符合农民意愿的统一开发、买断经营,分户种养、双层经营,自愿入股、公司经营等8种经营管理模式,既使农民获利,又使财政收益。枝江市财政部门为七星台大蒜基地配套建设保鲜库,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蒜苔,然后做延季文章,延季销售的利润一年就还清了财政部门的投入140万元,同时,还上缴税收30万元。
“金山工程”实施仅一年,就已经显示出了强大的经济效益和生命力。首先是培植了骨干财源。1998年,宜昌市19个“金山工程”项目在无一亏损的情况下,当年实现税收1773万元,利润1650万元。项目完全建成后年可创产值50亿元,实现利润4亿元,税收6亿元,可使全市财政收入增长30%以上。仅宜昌县长江市场完全建成后就可安置5000人就业,实现税收1亿元。“金山工程”正在成为各县市区财政收入的新增长点。其次,增加了农民收入。宜昌市“金山工程”项目辐射50万农民,占全市农村人口1/7。1998年新增农林经济收入1.3亿元,受益人口平均增加了250元纯收入,占当年人均纯收入增加额的62%。远安县食用菌产业因得益财政扶持,已有2个乡镇靠种植食用菌一项就增加纯收入1000元,全县食用菌种植大户资产在10万元以上的已有300多家。第三,繁衍出精品名牌。宜昌市“金山工程”项目产品中已获省部级精品名牌一个,获绿色食品证书一张,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获取专用商标9个。另有一大批产品正在申办绿色食品证书和注册商标。精品名牌既突出了区域性农业特色,又大大提高了农副产品的附加值。拥有18万亩茶叶基地的三峡坝区宜昌县,原茶叶销价仅20至40元/公斤,“金山工程”侧重扶持了茶叶的深加工,使其培育出的“平湖毛尖”销价高达900元/公斤。第四,推动了科技兴农。“金山工程”项目,先后与30多家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高新技术成果进行了嫁接,同时还引进了50多名专家型技术人才,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先后有7个项目的科技水准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远安县食用菌产业集团与华中农业大学联合研制的“森远H7”、“森远2号”菌种已被送上航天飞机作生物学高科技研究;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引进新西兰波尔山羊与本地白山羊交配成功,使山羊单体重量由原来每只20公斤提高到40公斤后,农民养一只羊可增加收入100元。第五,激活了产品流通。宜昌市在选择实施“金山工程”项目时,十分注重让产品与市场接轨,促其由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先后建设了农副产品深加工的“宏康集团”、农副产品批发销售的“金桥集团”、“七星台大蒜批发市场”、“宜昌长江综合批发市场”等一批促进农副产品流通的“窗口”,吸引了全国18个省市的客商,这些市场被称为“丰富菜篮子,建设菜园子、活跃菜摊子”的纽带。部分市场现已成了远近闻名的交易中心,不仅宜昌农民受益,而且还辐射整个鄂西渝东山区,成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希望所在。
“金山工程”这一财政支农模式,集资金、技术、人才、资源、政策优势于一身,十分符合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得到了基层干群的一致认同,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普遍关注,其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使其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出现了银行愿意贷款,农民愿意出资,业主愿意投资,政府愿意倾斜的良好态势,形成了“一花引来万花开”的可喜局面。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