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4-30 作者:佘国信
[大]
[中]
[小]
摘要:
今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4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广西财政紧扣改革主线,推动开源节流,在实现自身管理逐步趋向规范化、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有效地支持了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1958年,全区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分别为4.66亿元和6.13亿元,1997年增加到163.58亿元和173.96亿元,分别增长35.1倍和24.8倍,年均增长率分别为9.55%和8.96%。广西40年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凝聚着财政的一份贡献。
回顾历史 成就瞩目
(一)财政步入发展快车道。40年来,广西财政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1958年至1978年为缓慢发展时期,而且收入波动大。全区财政收入由4.66亿元增加到14.90亿元,年均递增5.99%。财政收入最高年份为1978年,财政收入最低年份为1968年,仅2.57亿元。1979年至1990年为正常发展时期,全区财政收入从1978年的14.90亿元增长到1990年的46.83亿元,年均递增10%。1991年至1997年为快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在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的鼓舞下,广西各族人民抓住机遇,全面推进经济建设,使经济跨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财政也进入了自治区成立以来发展最快的时期。全区财政收入由1990年的46.83亿元增长到1997年的163.58亿元,年...
今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4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广西财政紧扣改革主线,推动开源节流,在实现自身管理逐步趋向规范化、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有效地支持了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1958年,全区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分别为4.66亿元和6.13亿元,1997年增加到163.58亿元和173.96亿元,分别增长35.1倍和24.8倍,年均增长率分别为9.55%和8.96%。广西40年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凝聚着财政的一份贡献。
回顾历史 成就瞩目
(一)财政步入发展快车道。40年来,广西财政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1958年至1978年为缓慢发展时期,而且收入波动大。全区财政收入由4.66亿元增加到14.90亿元,年均递增5.99%。财政收入最高年份为1978年,财政收入最低年份为1968年,仅2.57亿元。1979年至1990年为正常发展时期,全区财政收入从1978年的14.90亿元增长到1990年的46.83亿元,年均递增10%。1991年至1997年为快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在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的鼓舞下,广西各族人民抓住机遇,全面推进经济建设,使经济跨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财政也进入了自治区成立以来发展最快的时期。全区财政收入由1990年的46.83亿元增长到1997年的163.58亿元,年均递增23.41%。其中1991年突破50亿元大关,达到55.92亿元;1994年突破100亿元大关,达到111.93亿元;1997年突破150亿元大关,几年中连上三个台阶。1996年,全区财政收入在全国的排位上升到17位。1997年,全区财政收入亿元县达到39个,财政整体实力大大增强。
(二)改革先行,带动发展。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广西财政工作紧扣改革主线,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许多方面取得突破。改革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各级政府当家理财的积极性。1994年在全区实施了分税制财政体制,建立了过渡期转移支付制度。广西的过渡期转移支付制度是全国较为成功的一项改革,对规范上下级财政分配关系,合理调节地区间的财力分配,缓解民族自治县、贫困县财政困难起到了积极作用。改革税收制度,建立了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税收征管体系。根据政府职能的转变,改革财政资金分配方式和管理办法,逐步规范了财政资金供应范围。改革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建立了新型的收支统管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规范预算外资金管理,统筹运用预算内外财力。改革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建立新型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模式,增强了企业活力。同时,财政还积极参与和支持了价格、工资、粮食流通体制、社会保障制度等领域的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广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通过上述一系列重大改革,使广西初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财政体制框架,有力地带动了财政的发展。
(三)牵住“牛鼻子”,开创财源建设新局面。经济是根是源,财政是枝是流,根深才能叶茂,源远才能流长。开发财源是财政工作的“牛鼻子”,抓住财源建设这个中心,就可以促进财政工作的全面发展。多年来,广西各级财政一直把财源开发作为解决财政困难、振兴财政的治本之举来抓。一方面通过实施“抓两头、带中间”的县级财源开发战略,狠抓财政亿元县建设和财政自给县建设。1993年以来,自治区财政先后将有条件创财政收入超亿元的20个县(市)列为财政亿元县建设对象,共投入3.2亿元资金支持这些县(市)的财源开发,在短短的5年时间里,使全区的亿元县由3个增加到39个。同时,将13个财政补贴县作为财政扶贫对象,提前使用财政补贴款1.77亿元。几年来,共有凭祥、南丹等5个县(市)率先摘掉财政补贴帽子,实现了财政自给。为了加大对财源建设的投入,1993年以来,自治区财政通过财政信用、提前使用财政补贴款等多种方式筹措和融通资金30.4亿元,扶持2725个财源建设项目的开发,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积极探索财源建设运行机制,努力开创财源建设工作新局面。1996年,自治区党委、政府颁发了《关于加强财源建设的决定》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目标管理责任制》,对财源建设从战略的高度重新进行了部署,并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作为考核各级党政领导和财税部门的重要内容,在全区范围内迅速打开了财源建设新的局面。
(四)强化征管,依法聚财。为堵住财政收入跑冒滴漏现象,确保财政预算任务的圆满完成,近年来广西各级财税部门从完善财税管理体制着手,针对不同情况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强化财税征管。首先是改进税收征管办法,建立健全了严密的税收征管网络,不断提高征收效率。在狠抓重点税源和收入大户的同时,严格清理漏征漏管户,使各种零散税收,包括农业四税和个人所得税等征管薄弱环节得到了加强。其次是严格依法治税。坚决杜绝在国家税法之外乱开减免税口子的行为,严厉打击各种偷漏税,大力清理企业欠税,坚决纠正低率预征、延期缓征等违反税法行为。第三是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坚决制止乱收费、乱摊派、乱集资、乱设“基金”等现象,有力控制和减少以费挤税行为。征管力度的加强,使广西“八五”时期以来的财政收入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增长势头。
(五)量入为出,有保有压,确保平衡。“八五”时期以来,在收支矛盾尖锐的情况下,广西财政通过不断改进支出管理办法,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全区不仅较好地完成了当年的各项支出任务,实现了当年财政收支基本平衡,而且还有计划地消化了一部分历年赤字、粮食政策性挂账和历年欠发的干部职工工资等遗留问题,有效地保证了国家政权机构的正常运转,支持了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广西财政支出管理取得如此成效,主要得益于以下几方面的措施:一是认真贯彻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不断改进支出管理。在控制支出总量的基础上,实行紧中有活、有保有压。预算安排方面,认真执行《预算法》和国家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按照“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方针和量入为出,量力而行,勤俭办一切事业的原则来安排支出,不打赤字预算。二是不断优化支出结构,坚持压缩一般、保证重点的原则。在保证工资发放和国家政权建设所需开支的前提下,重点保证农业、扶贫、科技、教育等支出。三是结合行政机构和事业单位改革,配合政府严格控制机构人员编制,严格按编制供给经费,严格控制各种弹性支出。
(六)依法理财,规范管理。首先,全面贯彻执行《预算法》、《审计法》,自觉接受人大和审计监督,依法规范财政预算管理行为。其次,整顿财税秩序,严肃财经纪律,规范财税运行。主要是改进三大检查方法,提高大检查质量和效果;建立健全财政监督机构;整顿会计秩序和税收秩序。第三,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加快地方性财政立法步伐,加快广西财政法制建设进程。
展望未来 任重道远
迎接新世纪的时代钟声行将敲响,未来正在向人们发出召唤。面向二十一世纪,广西财政充满了希望,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九五”期间,广西财政将全面正确地执行党的十五大确定的财政任务,集中财力,建立稳固平衡的国家财政。做到各市、县全面消除财政赤字,实现收支平衡,振兴广西财政。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努力学习邓小平理论,以邓小理论指导财政工作实践,切实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提出的“三大战略,六大突破”的战略决策,努力开拓财政工作的新局面。具体要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切实增强建立稳固平衡的国家财政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紧紧抓住财政工作中的重点、难点,振奋精神,奋力拼搏,扎实工作,为振兴广西财政而努力。二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三个有利于”作为衡量财政工作好坏的根本标准。进一步拓宽理财思路,开阔理财视野,使财政工作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三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紧紧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努力实现财源建设的新突破。四是抓住机遇,不断深化财政改革。通过科学划分区内各级政府之间的事权与财权,合理界定各级支出范围,规范上下级分配关系;进一步完善过渡期转移支付制度,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加快财政支出改革步伐,扭转财政包揽过多过宽局面;积极推进与国有企业改革相配套的各项财政改革;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营运机制,努力提高国有资本营运效益;积极参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五是强化征管,集中财力,逐步提高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适应所有制结构和所有制实现形式的变化,调整广西财政收入结构,全面强化税收征管。进一步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从根本上扭转财力过于分散现象。六是继续贯彻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确保重点支出需要和收支平衡。七是进一步加大对财政经济运行的监管力度。全面强化依法理财,实现财政工作法制化。加大财政监管力度,努力探索新形势下财政监管新途径。充分发挥会计、审计中介机构职能作用,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社会监督。八是全面强化财政目标管理责任制。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定,认真抓好年度考核工作,严格兑现奖罚;继续强化“分级财政,分级管理”制度,增强财政工作责任约束力度。
我们坚信,广西财政必定能进一步加大改革和发展步伐,在实现振兴自身的同时,更有效地推进广西经济及社会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
(作者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助理、财政厅厅长)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