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5-03 作者:宋海明 (作者单位:国家计委价格调控司)
[大]
[中]
[小]
摘要:
一、1997年价格运行态势
1997年,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适度快速增长,价格涨幅进一步回落,经济运行呈现出“高增长、低通胀”的良性发展态势。预计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5%左右,与上年基本持平,继续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全年居民消费和商品零售价格涨幅将分别控制在3.2%和1.0%之内,大大低于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涨幅控制在6%以内和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8%以内的计划调控目标。
1.在继续贯彻适度从紧的经济政策背景下,宏观经济继续趋好,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增长,价格涨幅稳步回落。
年初以来,适度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继续发挥效力,宏观经济环境进一步趋向宽松,为价格涨幅继续稳步回落奠定了基础。经济增长基本适度,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势头;能源、交通、主要原材料生产稳定增长,瓶颈制约矛盾有较明显的缓解;工业企业效益在改革和调整中出现回升,经济增长质量有所提高。国内有效需求增长适度,市场约束作用进一步增强。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继续回落,其中房地产投资受经济大环境制约进一步趋降,促使各类生产资料价格继续保持基本稳定;消费市场繁荣稳定,消费需求增长平稳;外贸出口继续保持较强增长,受国内市场供求影响进口增长缓慢,但增速...
一、1997年价格运行态势
1997年,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适度快速增长,价格涨幅进一步回落,经济运行呈现出“高增长、低通胀”的良性发展态势。预计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5%左右,与上年基本持平,继续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全年居民消费和商品零售价格涨幅将分别控制在3.2%和1.0%之内,大大低于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涨幅控制在6%以内和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8%以内的计划调控目标。
1.在继续贯彻适度从紧的经济政策背景下,宏观经济继续趋好,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增长,价格涨幅稳步回落。
年初以来,适度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继续发挥效力,宏观经济环境进一步趋向宽松,为价格涨幅继续稳步回落奠定了基础。经济增长基本适度,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势头;能源、交通、主要原材料生产稳定增长,瓶颈制约矛盾有较明显的缓解;工业企业效益在改革和调整中出现回升,经济增长质量有所提高。国内有效需求增长适度,市场约束作用进一步增强。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继续回落,其中房地产投资受经济大环境制约进一步趋降,促使各类生产资料价格继续保持基本稳定;消费市场繁荣稳定,消费需求增长平稳;外贸出口继续保持较强增长,受国内市场供求影响进口增长缓慢,但增速有所回升,预计全年进口总额将维持在上年实际完成水平,外贸顺差和国家外汇储备继续增加。随着国民经济的平稳增长和国内供求矛盾的缓解,价格涨幅继续呈现平稳回落态势。10月份居民消费和商品零售价格涨幅分别比上年同期上涨1.5%和-0.4%,涨幅分别比上年12月回落5.5和4.8个百分点,月平均回落0.55和0.48个百分点。自1994年11月以来,价格涨幅已连续36个月保持回落势头,预计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继续在较低水平区间窄幅波动。
2.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主要农产品供应丰富,食品类价格涨幅继续大幅度回落,对价格总水平的持续稳步回落贡献依然突出。
1997年以来,各地坚持实行“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使农业基础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农产品流通和市场建设也有长足发展,进而使农产品市场供求状况大大改善,为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打下了良好基础。粮食生产在连续几年增产的基础上,1997年夏粮再获大丰收,为全年粮食价格的稳定打下坚实基础,尽管秋粮因灾减产,但全年粮食总产仍达到5000亿公斤左右;“菜篮子”工程建设继续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主要副食品生产进一步增加,市场供应丰富,国家储备充足,价格稳步回落。1—10月份食品类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0.4%,涨幅比上年同期回落7.7个百分点,占总水平回落幅度的70%。其中,粮食价格下降8.0%,肉禽及其制品上涨6.6%,蛋类下降20.3%,水产品上涨0.5%,鲜菜下降0.6%。
3.主要工业消费品供应充足,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买方市场格局已经逐步形成,各类工业消费品价格稳中有降。
1997年以来,工业消费品市场在国家宏观政策导向和市场机制约束强化的双重作用下,大部分产品供应充足,已逐步形成以买方意志为导向的市场格局。一是近几年随着农业的丰收,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品生产货源充足,价格趋降,为这部分工业品价格涨幅的回落创造了前提条件。二是前几年兴建的一些彩电、冰箱、洗衣机、VCD等工业消费品生产线纷纷建成投产,生产能力增加速度快于国内市场需求增长,加上产品档次、功能及技术含量等均相差不大,在市场容量有限的情况下,竞争十分激烈。为适应市场形势的变化,各企业通过采取降价让利、提供优质服务、建立营销网络等活动,力图扩大市场份额;三是近几年通过合资办厂、合作营销等方式,大量“洋货”和国外品牌商品正悄悄进入中国市场,加上几次调低关税,使国内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四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在国内零售商业连锁、专营等经营方式和各类非国有商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外国零售商业企业已在沿海城市“登陆”,一些先进的经营方式和现代营销理念在竞争中被逐渐采纳,也使企业产品营销成本与价格相应降低。从1997年1—10月主要工业消费品零售价格变动情况看,呈有升有降、总体平稳的态势。其中,家用电器、首饰、建筑装潢材料和机电产品价格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4.1%、1.8%、0.9%和4.4%;服装鞋帽、纺织品、日用品、中西药品、化妆品和文体用品分别比上年同期上涨3.7%、2.1%、2.6%、4.7%、2.4%和1.9%,涨幅均大大低于上年。
4.居住和服务类调价仍是各地热点,价格涨幅依然偏高,对价格总水平影响日益增大。
年初以来,居住和服务类价格涨幅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其主要原因是各地加大了居住类和服务类价格的调价力度,以解决这些行业和企业发展长期滞后、地方财政补贴负担过重等问题。1—10月份居住和服务类价格涨幅分别比上年同期上涨8.8%和17.0%,涨幅分别高于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5.6和13.8个百分点。随着价格总水平的逐步回落,居住和服务类价格上涨对总水平的影响程度越来越大,1—10月份这两类价格上涨影响占价格总水平涨幅的2/3。
5.各地价格涨幅普遍回落,但部分地区涨幅相对偏高。
1997年各地价格涨幅均呈回落势头,但地区之间价格涨幅并不平衡,相对来看,价格涨幅继续呈“西高东低”格局。1—10月份居民消费和商品零售价格与上年同期相比,东部地区分别为2.95%和0.82%,中部地区分别为3.53%和1.27%,西部地区分别为4.34%和2.33%。形成这种“西高东低”格局的主要原因,一是中西部地区大多为我国基础产品生产基地,工业结构中以基础性产业为主,近年来国家利用全国物价水平回落的有利时机,加大了对基础产品的调价力度,从而首先带动了中西部地区价格总水平的上升;二是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偏远地区大部分工业消费品远途调进,流通运输成本相对较高;三是近年来国家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新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成为带动当地物价水平上升的重要原因;四是中西部地区公用事业和服务项目的绝对价格水平长期偏低,近年来提价的步子较快,幅度也较大。
二、1998年价格走势展望
199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的第一年。继续贯彻“稳中求进”的方针,巩固和发展“高增长、低通胀”的大好形势,将是1998年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综合分析各方面情况,1998年保持物价基本稳定主要有以下有利因素:
1、1998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仍继续实行“适度从紧”方针,做到“稳中求进”。经过一年多的实践,适度从紧的宏观经济政策,对于巩固近几年宏观调控取得的成果,初步形成“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1998年经济计划增长8%,预计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仍将继续保持在9%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约28000亿元左右,增长8—10%,固定资产投资率在32%上下;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0%以上;计划安排进出口总额3400亿美元,进口与出口大体持平,有利于缓和国内产品供求上的结构性矛盾;货币发行量控制在1200—1400亿元,基本维持在今年的水平或略有增加。上述宏观政策取向,总体上体现了“稳中求进”的指导思想。在近几年经济总量平衡状况明显改善、买方市场基本形成的基础上,1998年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仍将维持基本平衡的格局,为稳定市场物价提供有利保障。
2.1998年市场供求总格局是,需求相对平稳,供给持续增强。从投资需求看,199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基本适度,增幅继续有所回落。1998年在继续坚持“适度从紧”和实行适当灵活调整的宏观经济政策指导下,国家将在继续控制投资总量增长的同时,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增加技改投资,支持现有生产能力的改造,增加适销对路产品生产,增加市场有效供给。从消费需求看,一方面,今年以来城镇职工收入和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明显放慢。另一方面,面对买方市场的出现,消费者心理预期稳定,消费行为更加理性。同时,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和调低利率,居民存款向资本市场分流倾向明显增强。可以预见,1998年消费市场需求仍将继续保持平稳状态。在需求平稳的状态下,供给却持续增长。一是粮食产量连年增长,菜篮子生产发展迅速。即使1998年出现一定的自然灾害影响粮食产量,但因国家粮食储备和农户手中存粮较多,也不至于引发粮食供应紧张以及粮价的大幅波动。二是由于不少工业消费品和工业投资品市场消费相对饱和,相当一部分加工工业企业能力过剩,部分基础工业产品因加工企业开工不足也出现生产相对过剩。鉴于目前一些基础工业的利润率高于加工工业,且属于能够进一步刺激基本建设投资需求的领域,未来的一个时期,基础工业仍会保持较高的增长,因而基础工业品市场供求不会出现大的波动。三是从耐用消费品供给看,1998年大多数消费品的价格仍然会继续保持下降的局面。彩电、冰箱、空调和摩托车等产品生产能力相对过剩,企业间为开拓市场而展开各种竞争仍将持续。目前新的消费热点尚不明显,住房消费的开发还有赖于住房制度的改革和一系列鼓励购房政策的配套和落实。四是重要商品和外汇储备比较充足。国家粮食储备将比上一粮食年度增加一倍以上,煤炭、钢材、化肥库存均有较大增加,年末国家外汇储备达到1400亿美元上下。国家调控市场的实力进一步增强。
3.从当前价格结构看,一是我国目前的一些主要农产品和基础工业品的价格水平已不低。主要农产品和部分基础产品价格经过近几年的大幅度上涨,水平已与国际市场接近,有些品种甚至高于国际市场。1996年粮食和棉花收购价格分别比1992年上涨133%和143%,煤炭、电力的出厂价分别比1990年上涨201%、221%,这些价格已经没有继续大幅度上调的余地。二是市场价格总水平的变化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经过十多年以市场为取向的价格改革,我国绝大多数商品价格已经由市场机制形成,其价格定位是在市场竞争状态下形成的供求均衡价格。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情况下,价格总水平的波动主要取决于市场的供求状况。因此,根据1998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和主要商品市场供求情况,价格总水平走势趋向平稳。
同时,1998年在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和物价基本稳定大格局下,还存在着一些不稳定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各方面要求调价的呼声仍然强烈。近几年,我国对能源、交通基础产业的价格和居住、公用事业的价格经过较大幅度的调整,价格偏低状况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价格矛盾仍然存在,有些还比较突出。尤其是铁路运价、石油、化肥、水利工程供水以及部分居住和服务收费等项目。二是加工工业和居民对物价上涨的消化和承受能力进一步削弱。从企业方面看,当前,加工行业多数产品已放开价格,价格水平与国际市场接近,企业效益总体状况仍然不佳,通过提高产品价格消化能源产品和其他基础产业提价影响的余地日益缩小。从居民方面看,在结构调整过程中,企业下岗、待岗人员增多,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放慢,减收面有所扩大,中低收入水平,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广大群众对物价上涨的承受能力进一步削弱。特别是居民对居住和教育、医疗等方面消费的需求弹性很小,近年来城乡居民在这方面的支出已呈刚性上升趋势。三是农业基础仍很脆弱。我国农业基本上还是靠天吃饭。近年来水旱灾害频繁,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充分暴露农业基础薄弱特别是水利建设严重滞后的问题,我国农业年景往往呈现“两丰两平一欠”的周期波动,1997年“厄尔尼诺”现象对世界及我国气候已经带来一定影响,并在1997年年末达到高峰,据有关专家预计,其影响仍会持续一段时间。因此,1998年我国农业年景对价格走势的影响并不乐观。四是放松物价调控的倾向可能抬头。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每当发生严重通货膨胀,物价涨幅较高,其危害性暴露的比较充分时,各方面的认识比较统一,物价工作得到重视,出台调价项目也比较谨慎;而当通货膨胀受到抑制,物价涨幅较低时,就容易放松对通货膨胀的警惕,各方面对物价工作的重视、支持和理解程度都有可能减弱,要求“开闸放水”的提价呼声也相对高一些。去年以来这方面呼声更加强烈,这些都会对防止通货膨胀反弹产生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在宏观经济政策不出现大的调整的前提下,1998年价格走势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生产形势的变化。1998年如果农业生产继续保持平产或增产,自1997年价格变动逐渐形成的基本稳定、窄幅波动运行态势会一直延续到1998年上半年以至全年;如果宏观经济灵活调整政策效果明显,农业生产因气候异常变化受灾减产,1998年下半年价格变动将会出现逐步上升的拐点,全年走势呈前低后高之势,预计全年商品零售和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幅度分别在3%和5%以内。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