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5-05 作者:
[大]
[中]
[小]
摘要:
按:黑龙江省财政厅与黑龙江省电视台联合录制了电视系列片《理财启示录》,全片共4集:第1集生财篇——财富的创造;第2集聚财篇——积累的艰辛;第3集用财篇——花钱的艺术;第4集理财篇——老板的意识。本刊现将第4集的解说词(本刊略有改动)刊登如下,以飨读者。
▲十四年改革开放的赫赫业绩,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树起了一座座新的丰碑。
▲改革开放的十四年,是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的十四年,也是黑龙江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十四年。
▲一大批懂经济、会管理、具有老板意识的当家理财的各级政府领导,走上了商品经济的大舞台。他们掌握着本地区、本部门的经济命脉,决定着本地区、本部门经济发展的快慢与成败。他们善于生财、敢于竞争,精于理财,指挥了一首首威武雄壮、波澜壮阔的理财交响曲,写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财老板新篇章!
▲商品经济浪潮,席卷了产品经济时期理财的局限和对致富的偏见。时代的号角呼唤着老板意识,也造就着老板意识。他们懂得经营管理,有强烈的市场观念和竞争观念。
▲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而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老板的意识是时代的...
按:黑龙江省财政厅与黑龙江省电视台联合录制了电视系列片《理财启示录》,全片共4集:第1集生财篇——财富的创造;第2集聚财篇——积累的艰辛;第3集用财篇——花钱的艺术;第4集理财篇——老板的意识。本刊现将第4集的解说词(本刊略有改动)刊登如下,以飨读者。
▲十四年改革开放的赫赫业绩,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树起了一座座新的丰碑。
▲改革开放的十四年,是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的十四年,也是黑龙江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十四年。
▲一大批懂经济、会管理、具有老板意识的当家理财的各级政府领导,走上了商品经济的大舞台。他们掌握着本地区、本部门的经济命脉,决定着本地区、本部门经济发展的快慢与成败。他们善于生财、敢于竞争,精于理财,指挥了一首首威武雄壮、波澜壮阔的理财交响曲,写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财老板新篇章!
▲商品经济浪潮,席卷了产品经济时期理财的局限和对致富的偏见。时代的号角呼唤着老板意识,也造就着老板意识。他们懂得经营管理,有强烈的市场观念和竞争观念。
▲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而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老板的意识是时代的需要,改革开放的需要,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
▲1980年,标志着新的时期开始,也标志着中国从此开始由产品经济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过渡。
这一年,结束了财政体制统收统支的历史,打破了三十多年吃大锅饭的格局,确立了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分灶开饭”的财政体制,财政工作进入了伟大转变的新时期。
这一年,意味着财政经济领域将要展开竞争,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优胜劣汰。各级政府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也引起了领导者们深深的思考……
就在这一年的年底,黑龙江省的财政收入比包干基数增加3亿多元,增长21%,创历史最高增长幅度。多数市县财政增长幅度达到20%以上,但也有少数几个市县的财政收入不仅没有增长,反而有所下降。为什么在同一起跑线上,有的突飞猛进,有的却徘徊不前,原因何在?
▲当一些领导者,已经在培植财源、开辟财路的跑道上争相奔跑的时候,少数地方的领导者们却在突然到来的商品经济大潮面前迷惘彷徨,不知所措。他们吃惯了统收统支的大锅饭,养成了饭来张口,钱来伸手的惰性,甚至个别人还怀疑财政体制的改革是不是社会主义。思想上的僵化,必然带来行动上的迟缓。在这一年拉开的距离,还仅仅是个开端。让我们的摄像机镜头对准十年后的1990年,看一看经济发展上的反差,有多么悬殊!
▲在黑龙江松嫩大平原上,有两个原经济基础相差无几的县,十年之后,拉开的差距之大,不可同日而语。一个县的财政收入直线上升到3352万元;另一个县的财政收入缓慢增长仅有1077万元。这是为什么?我们从发生在两个县的大体相同的事情里,产生的迥然不同的结果上,可以找出答案。
▲两个县都与外省联营办糖果厂——一个立足于打开县门,走向全国,通过联营办起了糖果厂,“好风凭借力”,越办越红火,如今已成为县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而另一个也与外省联营办糖果厂,开办初期,曾盈利百万,但目光短浅,急功近利,结果亏损700多万元。本是一个很有希望的企业,却中途夭折,财神与它擦肩而过。
▲两个县都同时确立建设项目,同时动工办麻纺厂——一个着眼于国际市场,大量利用外资引进先进设备和先进技术,年产5000锭的麻纺厂试生产阶段就初见成效,产品已出口国外。而另一个局限于“小打小闹”,搞低水平重复的项目,起步就落后,结果麻纺厂中途夭折,背上了还债的大包袱。
▲两个县都办了一个规模大体相当的糖厂——一个立足于贸工农一体化,把“抓第一车间”生产(即甜菜生产)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了供产销一条龙的良性循环,盈利上百万元,成为县财政的摇钱树。而另一个只抓甜菜加工,忽视原料生产,结果糖厂因原料短缺“大马拉小车”,亏损数百万元,成为县财政填不满、堵不平的大窟窿。
▲三个相同的企业,两种不同的抓法,导致截然相反的结果。尽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老板意识的强弱,领导水平的高低则是一个重要方面。
▲改革开放的时代呼唤着老板意识,改革开放的实践也造就着一大批精于生财,善于理财的大老板。
▲面对商品经济大潮的涌动和激烈的市场竞争,黑龙江省委和省人民政府,集中全省人民的智慧,制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在振兴财政经济的道路上大胆探索,奋力开拓。
▲1985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富省先富基层的决策,确定了省直31个厅局对口包扶32个财政补贴县,从而拉开了振兴县级经济的帷幕。近几年,贫困县的财政经济状况明显复苏,财政收入每年增幅都达到或超过2位数。
▲1989年,省委、省政府果断地做出了“南联北开”的重大决策,明确地提出:要把黑龙江这个对外开放的后方,变成开放的前沿阵地。这个重大决策,震憾了龙江大地,打开了龙江对外开放的大门:以引进外资为主,兼营贸易为辅的八个控营性公司,相继在香港建立,成为龙江走向世界的桥头堡。仅1992年12月初,香港的招商引资额就达7亿多美元。省政府驻外办事处,经济实体公司,也相继在全国沿海发达省份和各大开放城市成立,成为黑龙江走向全国的经济窗口。
▲一年一度的中国哈尔滨对前苏联、东欧国家的经济贸易洽谈会,开创了我国同前苏联和东欧经济贸易交往史上的新纪元,其规模之大,展品之丰富,客户之踊跃,成果之丰硕,超出人们的预料。1990年的洽谈会签定合同18亿瑞士法朗。1992年跃升到60多亿瑞士法朗,为黑龙江经济增添了勃勃生机。近5年间,黑龙江省边境贸易获利10亿元。
▲老板的意识不仅表现在在经济发展不同时期能做出正确重大的决策,还表现在能针对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拿出正确的解决办法。
▲黑龙江省重工业比重大,大中型企业多,原油、原煤、原木等企业,大都建在五十年代,三十多年的产品经济已使它们“青春耗尽”,步入中老年时期。与南方沿海城市的新兴企业相比,如同一个被铁链锁住的工业巨人,缺乏活力,步履蹒跚。
▲为寻找斩断锁链的巨剑,省委书记孙维本、副书记马国良深入到齐齐哈尔的大中型企业进行深入调查,发现多数企业程度不同地存在设备闲置浪费的现象,而有些企业通过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很快焕发出生机。于是提出了所有企业的生产要素都要实行合理流动、优化组合的方针,并组织力量,在全省大力推广。从1988年到1990年底,黑龙江省已有30多亿元的闲置资产投入生产,使大量闲置的机器、设备、人才、资金组成新的生产力,出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
▲继“先富基层”,“南联北开”,“优化组合”之后,省委、省政府又作出了“科技兴省”的战略决策。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经济,关键在于科技,必须依靠科技,重视科技是老板意识对当代世界经济发展规律的更深刻认识的体现,表明了老板意识所具有的战略眼光和远见卓识。
▲科技只有进入市场、长入经济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省委、省政府做出“科技兴省”的战略决策后,全省上下、国民经济方方面面配套联动,各级财政部门实行倾斜政策,拿出大量资金支持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科技兴省”的正确决策,使农业生产上了新的台阶,粮食总产达到230亿公斤,创历史最高纪录。工业开发出新品种1000多个,其中拳头产品100多种,工业企业开始由速度效益型,向科技效益型转变,黑龙江产品“傻、大、黑、粗”的形象,正在得到改善。
▲为了抢占制高点,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省政府首先在哈尔滨市建立了高技术开发区,它已成为黑龙江省发展高精尖技术的主要战场,科技兴省的重要支柱。到1992年底,已建高新技术企业343家,注册资金达3.6亿多元。当年完成产值2.9亿元,创利税3554万元。
▲科技活动空前活跃,1992年7月,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会同国家科委在哈尔滨市成功地举办了首次黑龙江全国科技成果展览交易会,全国各地数百家科研单位,展出上千项科研成果,成交了几百个项目。
▲“科技兴省”战略决策提出时间虽然不长,但实践已经证明,只有依靠科技才能振兴经济,致富财政。灿烂的科学技术之花,必将在黑龙江大地结出丰硕的财政经济之果!
▲管家是财政的职责,理财是政府的行为。为了扭转过去财政部门单兵作战,预算平衡难以保证的局面,变成由各级政府牵头,把各部门组织起来,合力抓财政,共同保平衡,省财政厅运用系统工程原理,提出了“保盘子工程”。当这个方案摆在邵奇惠省长的办公桌上时,他看到了这个方案蕴藏的深刻内涵,要求各级政府把财政工作做为中心工作之一,切实改变自扫门前雪的局面。
▲这个做法得到了国务委员、原财政部长王丙乾的肯定与赞扬:“黑龙江省抓财政预算‘保盘子工程,的经验是好的。这个办法的实质,就在于依靠各级党政领导,走群众路线,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大家都关心财政,支持财政,把事情办好”。
▲困扰黑龙江财政最大的问题是粮食,每年粮食亏损数额比全省财政新增财力总额还多。邵奇惠省长抓住这个难点,要求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合力攻关。省长从粮食中抓钱,使粮食管理有了较大改善,近三年粮食减少亏损近2亿元,明显减轻了全省财政的负担。
▲如果说省委书记和省长是理财大老板的话,那么地、市、县的领导,就是中老板、小老板,虽然他们职务有高低,管辖范围有大小,但同样需要具有理财老板的胆识与气魄。其中有两个成绩卓著的人:一个是以抓农业生财见长的赵林茂,一个是以抓工业生财有术的王宗章。
▲赵林茂曾是黑龙江省绥化地区行署的专员。绥化地区素有大农业、小工业、穷财政之称。仅几年的功夫,情况就发生了重大变化。赵林茂看准了发展烤烟工业能带来巨大经济利益,就抓住金叶子不放:在种植上,抓科技,提高品种质量;在生产上,抓管理,注重经济效益;在销售上,立足开拓国内外市场。烤烟工业的发展,弥补了小工业的“短腿”,改变了穷财政的格局,仅两年时间,绥化地区就发烟财3.5亿元。
▲敢剃难剃的头,也是赵林茂抓财政最突出的一个特点。为了扭转粮食系统的亏损,他果断地决定压缩多余人员,压缩不合理的资金占用,压缩平价粮的供应范围,仅此三项,就减少亏损2200万元。
▲赵林茂认为,赚钱难、管钱难,把钱花在刀刃上更难。“勒紧裤带过日子”是他挤出钱来花在刀刃上的一条原则。绥化地区财政收入增加了,但他们的办公楼还是60年代盖的简易楼;地委和行署机关近几年来没有添置一台小汽车;各级领导看病,没有任何特殊,仅行政经费一项一年就节省几百万元。他把这几百万元用在修建道路,给职工盖宿舍楼以及改善办学条件上。
▲1990年以来,当黑龙江省工业增长缓慢效益下滑时,资源单一的煤炭工业城市鸡西市的生产和效益却始终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保持了稳定上升的势头。原因何在?我们采访了原鸡西市市长王宗章。
▲王宗章是怎样挣钱的呢?他向我们介绍说,他做了三个决策:
一是打原煤的谱,发原煤的财。他从卖零猪肉上得到启发,把原煤进行筛选,分成三六九等,以质论价,效益大增;他还利用原煤发展化工和坑口电站,为鸡西生财。
二是抓眼前的钱,算长远的帐。他瞻前顾后,居安思危,大声疾呼:资源虽丰,必有尽时,要在开发矿区副产品上下功夫,找出路。在他的指挥下,鸡西的副产品蓬勃发展,仅塑料门窗一项,就为鸡西财政增加收入几百万元。
三是抓进档达标,要企业后劲。就是把企业承包的指标,分成档次,进档达标的档次越高,企业得到的好处越多,活力越旺盛,财政收入也就越多。它像多级火箭的推力一样,驱动企业不断向新的目标迈进。
▲这三个决策使鸡西的工业利税和财政收入递增率保持在15%左右,实现了五年翻一番的增长速度。
▲在诸多理财老板中,原绥化市市长李殿科,很引人注目,他的突出特点是让科学技术登入振兴经济的殿堂。1986年,当多数县的注意力还放在向上伸手要项目、要资金的时候,他把注意力放在科技上。他辛勤奔波,竭力争取,终于将缓化市列为国家和省科委的科技试点县。当时他的做法在社会上没有引起多大反响,但几年之后,科技带来的经济效益,绥化市发生的巨变,不能不使人刮目相看。绥化市的财政收入跨入亿元县的行列,每年以28.7%的速度递增;科技进步含量由过去的15%增加到32.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也高于全国6个百分点。
▲几个理财老板,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从抓财政入手去抓振兴科技、振兴经济,又从抓科技、抓经济入手去增收节支,从而实现了财政经济的良性循环。一个鲜明特色,就是政府主要领导抓财政,从实际出发作决策,在改革开放上下家伙。这种既当家又理财的老板意识,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级政府领导者必须具备的优良素质。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市场造就老板,老板开拓市场。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需要更多的理财老板。如果我们的各级领导,都能象这些理财的老板一样,有胆有识,精于理财,勇于开拓,锐意进取,缺钱的状况就会出现转机,花钱的效益就会不断提高,我们的经济一定会有更大、更快的发展!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