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5-05 作者:本刊通讯员 石树鹏
[大]
[中]
[小]
摘要:
近几年,河北省财政工作开展活跃,去年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财政收入登上百亿元台阶,比1991年增加10亿元,财政经济步入稳定发展的轨道。这些成绩的取得与省委、省政府对财政工作的重视、支持是分不开的。为此,受《财政》月刊编辑部的委托,我采访了省委书记兼省长程维高同志。
石树鹏(以下简称石):程书记,您到河北后,对财政问题很关注。请您谈一下目前河北的财政情况好吗?
程维高(以下简称程):可以。目前河北的财政状况与全国的财政状况基本相似,叫做收支矛盾尖锐,财政困难。我在河南工作时,河南财政比较困难。来河北一看,财政日子也非常紧巴,全省连年出现赤字,吃补贴县占半数,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各方面欠帐很多。财政问题不解决,不但影响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影响“八五”计划的顺利实施和“翻两番”目标的实现,如果持续下去,还会影响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因此,我到河北后,就下决心把财政问题抓住、抓好,不然实现振兴河北将是一句空话。
石:您是怎样看目前财政困难的?
程:目前的财政困难,是多年积累下来的,既有经济方面的原因,也有其它方面的原因。从河北来看,这些年经济发展不够快、经济效益比较低是主要原...
近几年,河北省财政工作开展活跃,去年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财政收入登上百亿元台阶,比1991年增加10亿元,财政经济步入稳定发展的轨道。这些成绩的取得与省委、省政府对财政工作的重视、支持是分不开的。为此,受《财政》月刊编辑部的委托,我采访了省委书记兼省长程维高同志。
石树鹏(以下简称石):程书记,您到河北后,对财政问题很关注。请您谈一下目前河北的财政情况好吗?
程维高(以下简称程):可以。目前河北的财政状况与全国的财政状况基本相似,叫做收支矛盾尖锐,财政困难。我在河南工作时,河南财政比较困难。来河北一看,财政日子也非常紧巴,全省连年出现赤字,吃补贴县占半数,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各方面欠帐很多。财政问题不解决,不但影响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影响“八五”计划的顺利实施和“翻两番”目标的实现,如果持续下去,还会影响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因此,我到河北后,就下决心把财政问题抓住、抓好,不然实现振兴河北将是一句空话。
石:您是怎样看目前财政困难的?
程:目前的财政困难,是多年积累下来的,既有经济方面的原因,也有其它方面的原因。从河北来看,这些年经济发展不够快、经济效益比较低是主要原因。当然,也有国家财力分配政策的调整、带有还帐性质的支出增加以及行政事业人员增加过多等因素的影响。同时还应该看到,目前的财政困难是改革中的困难,发展中的困难,前进中的困难。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将为加快现代化建设、克服财政困难提供新的机遇。只要各方面思想统一,抓住机遇,共同努力,真正把财政问题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财政困难是完全可以解决的。
石:您到河北后,反复强调财政平衡,您对赤字财政是怎样看的?
程:财政工作从指导思想上讲有一点必须明确,就是要坚持收支平衡原则,不搞赤字财政。赤字财政没有出路。我不同意财政搞超收入支出。财政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调节器,必须把住关口。作为地方财政来讲,赤字财政是寅吃卯粮,只会增加以后年度的困难,使包袱越背越重。当然,实际执行中,由于预料不到的原因,有时会出点赤字,这也并不可怕,但指导思想上不能有偏差,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从实际出发,量入为出,量财办事。这几年,财政平衡难度很大,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千方百计力争收入增加一点,支出节约一点,基本做到了当年收支平衡。
石:能谈一下您对解决财政困难的思路吗?
程:好。财政是经济的综合反映。解决财政问题不能就财政论财政,要抓根本,根本在于开源。经济发展水平低和效益差,是财政困难的症结所在,解决财政困难,也必须从此入手。通过深化改革,促进经济的发展和效益的提高。为此,我省正在重点抓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把经济发展推上快车道。二是抓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明确方向,确定目标,发挥优势,加速发展。三是抓经济结构的调整。准备开展对重点企业进行重点支持的“龙虎工程”,即在工业结构调整中,逐步建设一批技术起点高、市场竞争能力强的“龙”和“虎”(企业集团和骨干企业)。现已确定搞21条龙,5千只虎;正在抓紧“六个一批”,即:限制和淘汰一批老产品,支持和开发一批新产品;完成一批高起点、高效益的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完成一批对全省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有重要影响的重点基建、技改项目;新增一批增加创汇、替代进口、高新技术的“三资”企业;增加一批出口基地企业和自营出口的企业;完成一批扭亏无望企业的关停并转。四是抓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去年全省下大力量抓了“553911”工程,即抓上年底库存产品的超储部分要降低50%,三项资金占用超过上年底增长部分要降低50%,预算内工业企业亏损额要降低30%以上,产品销售率要达到98%以上,资金利税率、销售利税率要分别比上年提高一个百分点,全年工业企业实现利税要比上年增长10%以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今年已部署在全省开展“三增一进”活动,即争取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长12%,利税增长12%,固定资产增值20%,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在全国前进一个位次,确保工业生产在有效益的基础上持续、稳定、高速增长。五是抓乡镇企业发展。这既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改善财政状况,尤其是县级财政状况的重要途径。我们已开会进行了部署。六是继续开展财政“双创双扭”(创亿元县,创五千万元县;扭转吃补贴县,扭转赤字县)活动,促进县级财政经济上台阶。当然,改变财政窘境,除了培植、扩大财源外,其他方面,如深化财政改革、改进加强支出管理等,也大有文章可做。
石:那么,请您谈一谈怎样做好深化财政改革这篇文章。
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财政改革,确实起到了调动各级当家理财的积极性、推动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作用。其中的经验要认真总结。从目前形势发展看,财政改革步伐还应加快,主要在理顺两个分配关系方面应有实质性的突破。一是在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方面,应实行“分税制”。财政包干体制虽然有它的积极作用,但容易使地方利益刚化,诱发地区分割和市场壁垒,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另外,目前形成的地区财力分配不均衡的状况也应予以调整。要尽快通过财政体制改革,使地方与中央的分配关系清晰化,明确收支,该留地方的留地方,该交中央的交中央,充分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二是在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方面,应尽快将目前的不规范的承包制,改为“税利分流”,以便为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创造有利环境。同时,要通过财政改革,进一步理顺预算内外的分配关系,合理使用预算内外资金,使财政真正成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进行有效调节的重要工具。
石:程书记,刚才您谈到支出管理上也大有文章可做,您有什么具体的想法吗?
程:我觉得各方面首先要真正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现在一方面财力有限,资金紧张,一方面增加机构,扩大编制,添车增房,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甚至摆阔气、讲排场、追求脱离实际的高消费,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意识淡化了。一些人口头说过紧日子,思想上并未真正重视起来。我国是一个大国、穷国,基础差,财力薄,无论办什么事情,都应该从这个实际出发。要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需我们几代人艰苦奋斗,励精图治,扎扎实实去干,要力戒奢浮。尤其是在集团消费和办公条件方面,各部门各单位不能互相攀比,更不能与国外攀比,这不仅仅是节约几个钱的问题。当然,随着经济的发展,办公和各方面条件适当改善一下,是无可厚非的,但必须与财力条件相适应,这是个大前提。当前财政困难,各方面更应抠紧一点。这就要求我们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精神,尤其是在增人、增机构、买车、盖办公楼方面要把好口子。近两年我省在这方面采取了一些硬措施,有一定成效,但还不够。今后要结合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在精简行政机构、分流机关人员、压减各项行政开支方面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切实控制并大力压缩这方面的开支。当然,做好支出这篇文章,要做的工作很多,优化资金结构、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效益方面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特别是如何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财政支出结构、体系和规范,更是目前财政工作中面临的大课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探索。
石:您作为一省党政主要负责人,对财政情况了解的这样清楚,可见您对财政的关注程度和熟悉程度。
程:财政问题,事关全局。我非常赞赏原省委第一书记高扬讲过的一句话,“当家要理财”。当家不理财,就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者。到下面去,经常发现有的地方的领导同志财政观念相当淡薄,注重抓项目,抓投入,不注意抓财政收入,抓产出;注重抓产值,不注意抓经济效益;只管要钱花钱,不去组织收入,当家不知柴米贵,这怎么能把经济工作搞好!抓经济,必须抓财政;抓财政,必须抓增收节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财政作为国民经济的综合反映和重要宏观调控手段,其作用更加显著。作为各级领导来讲,不了解财政,不注意通过财政去观察、发现经济运行中的问题,不注意运用财政手段去调控和促进经济和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就不算是一个称职的领导。另外,我觉得各级党政部门领导搞好当家理财,还有一点必须做到,就是要为财政部门撑腰。由于财政紧张,财政部门往往成为矛盾的焦点,特别是一些部门增加支出的要求不能满足时,往往不体谅财政的难处,甚至抱怨财政不支持。领导再不支持,财政部门就不能顺利开展工作。作为部门来讲,想把事业、工作搞上去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要有全局观念,考虑到财力的可能。我们各级政府要敢于为财政讲话,敢于给他们撑腰作主,多向各方面宣传,讲清财政情况和困难,不要轻易允诺,开空头支票,以避免给财政造成被动。
石: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中接受采访。谢谢!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