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5-05 作者:吕咸林 中国投资银行行长 高级经济师
[大]
[中]
[小]
摘要:
1979年以来,由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走上了良性发展道路,原来的封闭半封闭的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正在被一种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交换的开放型的有计划商品经济所逐步取代。积极利用外资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大力完善投资环境已变为各地区利用外资的实际行动。十多年来,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及开放地区的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改善,国家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展望90年代,我国经济将进一步发展,利用外资前景看好。
一、改革开放以来利用外资的回顾
积极利用外资和扩大对外经贸关系,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重要内容,目的是进一步扩大我国和国际间的长期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利用国际市场的资金、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13年来,我国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生产力布局与发展、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发生了可喜变化,建设资金投向渐趋合理,管理水平及经济效益逐年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1979年以来,我国共批准外商投资企业近4万家,其中已开工投产的有1.7万多家。到1991年底,外商直接投资协议金额已达500亿美元...
1979年以来,由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走上了良性发展道路,原来的封闭半封闭的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正在被一种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交换的开放型的有计划商品经济所逐步取代。积极利用外资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大力完善投资环境已变为各地区利用外资的实际行动。十多年来,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及开放地区的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改善,国家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展望90年代,我国经济将进一步发展,利用外资前景看好。
一、改革开放以来利用外资的回顾
积极利用外资和扩大对外经贸关系,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重要内容,目的是进一步扩大我国和国际间的长期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利用国际市场的资金、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13年来,我国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生产力布局与发展、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发生了可喜变化,建设资金投向渐趋合理,管理水平及经济效益逐年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1979年以来,我国共批准外商投资企业近4万家,其中已开工投产的有1.7万多家。到1991年底,外商直接投资协议金额已达500亿美元。1979年到1983年,外商来华投资开始起步,五年间共批准外商投资项目1392项,协议外资金额77.43亿美元。1984年到1986年,外商来华投资迅速增长,三年间共批准外商投资项目6427项,协议外资金额118亿美元。1987至1990年外商来华投资继续增长,四年间共批准外商投资项目2.4万余个,协议外资金额233亿美元。1991年以来,外商来华投资进入第三个高峰。外商来华投资的项目数目、金额增长迅速,行业结构更趋向合理,地区分布日益扩大。
从外商投资方式看,既有合资方式的,也有合作和独资方式的,还有成片开发和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开发和建设的。从外商直接投资的行业看,外资企业已渗入了国民经济的一些主要行业。其中,工业项目、生产性项目已占有较大的比重。这与我国对外开放政策是相吻合的。
实践证明,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批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重大作用的项目建成投产,引进了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促进了老企业的改造,提高了产品档次,增加了产品出口,扩大了就业,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经过13年的发展,外商投资企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出口贸易依存度(年出口贸易额/年GND)和利用外资依存度(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全社会固定资产年投资额)不断提高,出口贸易依存度已由1985年的0.11上升到1990年0.23.利用外资依存度已达到0.1左右。据不完全统计,1990年外商投资企业产值734亿元,出口创汇78.1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2.6%,产值创汇率达57.1%。1991年三资企业出口达120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6.7%。1990年销售额最大的300家外商投资企业销售额357亿元,税前利润38亿元,创汇20亿美元,资产总额达259亿元,已初具规模和实力,经济效益良好。三资企业还通过外汇调剂中心,净调出几十亿美元外汇给国营企业,部分解决了国营企业外汇资金短缺的矛盾。1991年我国涉外税收达70亿元,比1989年增长近一倍,预计两三年后涉外税收将超过100亿元,其中,绝大部分来自外商投资企业。
我国利用外资取得这样巨大的成就,其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坚定不移地实行了改革开放的基本政策,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对外开放、利用外资的优惠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欢迎外国投资者以合资、合作、独资、三来一补等多种灵活方式来华投资。政府还通过税收优惠,放宽国内市场限制,以优惠价格出租土地等措施鼓励外国投资者。
二是涉外法规逐步完善。1979年以来,我国政府陆续制订、修改和颁布了一系列涉外经济法律和法规,并且不断完善。到目前为止,我国涉外法律、法规已上百项。此外,广东、福建、海南三省和沿海开放城市和开放地区等还为所属经济特区或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别制订了一批属于涉外经济法的地方单行法规。内陆地区也分别结合当地实际,制订了地区性的涉外经济法律和法规。应当说,我国利用外资的法律法规体系已基本建立起来,开展对外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外商来中国投资,基本上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外商的利益和权益受到法律保护。
三是利用外资的投资环境不断完善、开放步伐不断加快。1980年以来,中国先后开办了包括海南省在内的五大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开发区,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13个沿海开放区,并在广东、福建、海南和上海浦东实行了吸收外商投资的特殊政策。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改善了沿海开放地带的交通、邮电、通讯等基础条件,提高了引进外资的工作效率。软硬投资环境得到了重视和极大改善。目前,初步形成了一个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沿海开发区,并逐步向内地推进的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的格局。这样,为外商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机会,并增强了他们的投资信心。
四是来华投资符合双方的利益。一方面,现有老企业技改需要国外的先进设备、技术和资金,结构调整、产品升档、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需要利用外资。另一方面,外商来中国投资可以利用中国的优惠政策,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和丰富的资源优势。香港玩具业和电子业的产品已分别有90%和70%转在内地生产,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证。
二、90年代利用外资展望
90年代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时期。按照“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的要求以及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我国将更快、更大以及多层次地利用外资。从1991年的实际利用外资情况看,今后利用外资的前景令人乐观。
首先,经济发展和经济建设客观上提出了利用外资的巨大需求。到1995年,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分别将达到23250亿元(按1990年价格计算)和18250亿元,“八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计划投资26000亿元。今后,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任务越来越重,需要通过技术改造实现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消耗,提高产品质量,增加新品种,扩大出口创汇和替代进口产品,以及保证企业安全生产等。此外,国家还将对一大批骨干企业和上海、天津、沈阳、武汉、重庆、哈尔滨等老工业城市进行改造。为此,应尽量争取国际金融组织机构和双边政府贷款,鼓励外商投资重点用于加强农业、林业、水利、能源、交通、通信、重要材料、环境保护等项目建设;通过直接投资和对外借款,增加技术引进的投入,特别是对现有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技术投入。
其次,进一步健全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政策的法律体系,完善投资环境。90年代,我国利用外资的基本政策目标是进一步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保持合理的外债规模和结构,不断完善投资环境,采取各种形式,利用各种渠道吸收和引导外商投资,更好地把吸收外商投资与加快企业技术改造结合起来。为此,我们将加强和改进对利用外资的规划和指导,制订和实施利用外资的产业政策,逐步建立中央和地方外债偿还基金,确保外债按期偿还。积极推进经济改革,理顺经济体制,完善市场体系,必将为外商进一步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
第三,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外开放步子将会加快。90年代,在继续搞好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大特区基础上,开发海南特区,重点加快上海浦东的开发。整个沿海开放城市和开放地区在利用外资上要有新的突破。内陆地区将加快利用外资的步伐,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将形成各具特色的开放梯度。
第四,无论从近期利益还是从长远发展战略看,必将有越来越多的外商来中国投资。当今世界各国对国际生产要素流动的限制减少,发达国家的投资者为追求全球性的比较利益和稳定性,在整个世界选择生产基地和争夺市场的趋向更加激烈,国际直接投资形成的国际生产转移规模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超过国际贸易。投资者所在国或地区政府采取种种鼓励措施,如海外投资政府担保或保险,执行延期纳税原则和国外税收豁免办法,签订投资保护协定等支持对外直接投资。直接投资会刺激并带动本国机器设备的出口,投资于发展中国家尤其如此,而且也刺激了各种零部件和存货的出口,投资生产的产品更有利于保持和开辟投资者的国际市场。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拥有11亿多人口,目前正处在工业化的初期,无论是结构调整还是基础设施,乃至高新技术开发利用,都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需要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随着中国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再加上社会安定,必将有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看好中国市场。尤其是中国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以消费市场为例,工业化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是全民收入的增长,这种收入的增长,本身意味着消费,因此将带来新增市场购买力的增长。最简单的推算是,如果人均年购买力增加1美元,那么市场上需要至少10多亿美元的商品来满足需求。因此,不失时机地来华投资则是明智之举。目前,一些进入收益期的外商投资企业,受高效益以及在中国市场上的长远利益所吸引,纷纷增资扩建或设新厂。可以预料,九十年代我国与国际金融界、产业界、贸易界的合作前景是十分乐观的。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