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淑贤1981年10月随丈夫转业回到原籍滦南县,先在司各庄镇财政所工作,1988年5月应聘任邢洪林乡财政所长。八年来,她一心扑在工作上,把一个党员对党、对社会主义,对亲人的爱全部献给了财政事业。
支持生产发展 改变贫困面貌
邢洪林乡有10个行政村,7095口人,21846亩地,其中绝大多数为沙瘠地,十年九旱,全乡贫困落后,1987年人均收入仅150元。裴淑贤同志上任后,以改变落后面貌,发展生产为己任,哪里有困难就到哪里去,哪里需要扶持,她就主动给予支持。
1988年6月,为落实乡政府兴修水利,办好企业的规划,裴淑贤率领全所人员,与乡领导和水利技术员一道,深入全乡10个村,半个月里走遍沟沟坎坎,考察地理,指导各村制定了坨地打井、开沟修渠、稻田开发、植树造林的方案。为实施方案,她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向上级争取周转金1.5万元,贷款3万元,发动群众聚资3万元,支持六个村恢复低压线路1.5万米,打井10眼,购置潜水泵11台,喷灌机2台,安装50AV变压器一台。使全乡开发稻田504亩,增加水浇地1000亩,新增旱涝保收田700亩,1989年1000亩水浇地仅小麦就比上年增产20万斤,加上水稻等作物的增产,约增加优质粮30万斤,净增经济效益20万元。同时还发展林果160余亩,栽培红果3000棵,桃树1330棵,梨树239棵,苹果树1871棵。受益较大的狮子庄村,一跃成为全县先进村。
1988年9月,乡里决定开办小型餐具厂。裴淑贤同志对乡里这个唯一企业给予了大力支持,从所里派出专人帮助建帐、建制、建厂,去唐山考察市场,到大兴安岭联系木材。餐具厂1989年1月正式投产,效益不错。1988年七八月间,王洪林村户联办的小型农具铸造厂由于缺少流动资金,购不进原料被迫停了产。裴淑贤同志知道后,主动去该厂了解情况,发放了5000元周转金,使这个厂购回了原料,保证了生产,全年创利2万元,为国家提供税金3000多元。
1988年邢洪林乡人均收入达到400元,摘掉了贫困乡的帽子,大家都说,这里面凝结着裴淑贤的汗水和心血。为此,1988年县政府授予她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
忠于事业 无私奉献
裴淑贤同志从事财政工作以来,先后在司各庄、油盘庄、邢洪林等几个财政所工作过,远的离家20多里路。她上有老、下有小,无论是买菜做饭,还是购粮洗衣,桩桩家务事都落到了她爱人的肩上。裴淑贤深知家中的困难,但她更懂得国事大于家事的道理。为了财政事业,她不惜牺牲个人利益。
1988年5月,裴淑贤刚接受聘任时,遭到了父亲的极力反对。老人说:“一个女人要照顾好丈夫和孩子,做个贤妻良母,现在全家刚团聚了,又要去当啥所长,图个啥?”老人的说法不是没有道理。过去裴淑贤随军在西宁,说是随军,可爱人的部队离西宁还有几百里,一两个月才能见一次面。十几年里全家没在一起过过几天团圆日子。裴淑贤对此不是没想过,现在和爱人同在一个乡工作,既能照顾好生活不便的老人和孩子,又能在工作上得到丈夫的帮助和支持。但她“爱老人、爱丈夫、爱孩子,更爱自己的事业”。她耐心说服老人,丈夫也极力支持她。从此,裴淑贤毅然离家赶赴邢洪林乡上任。
自从裴淑贤当了所长,从来未请过一天假。1988年秋后,正值征收农业税的紧张阶段,裴淑贤的大儿子病了,高烧时不住的叫着妈,丈夫打电话让她回去看看,她没抽开身。1989年过春节的一天,淑贤在家里和丈夫干家务,她的孩子进屋门就喊:“爸爸”。裴淑贤心里很不是滋味,就问孩子,“妈在家怎么不叫妈呢?”孩子说:“妈总不在家,叫爸爸习惯了。”转眼孩子又说“爸爸,我的袜子破了”。这时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泪水簌簌地流下,她一把把孩子拉到怀里,哽咽着说:“妈不是不想你们,不是不疼你们,妈是为了工作。脱下袜子来,妈给你补”。
为了照顾裴淑贤同志的家庭困难,县财政局领导想把她调到离家较近,路又好走的安各庄乡工作。她却说:“如果是工作需要,调我上哪里去,都坚决服从,如果是照顾我,我不离开邢洪林乡财政所。”
裴淑贤同志就是这样,把所有的情全部的爱献给了财政事业。

文明建设的带头人
裴淑贤同志注意抓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寓于日常工作、生活之中。1988年5月她一上任就给所里定下了一条规矩:下乡一律不在农民家吃饭。一年多来,在裴淑贤同志的带动下,所里的同志几乎天天下乡,但从没在农民家吃过一顿饭。在裴淑贤同志的主持下,邢洪林乡财政所实行了“五公开一监督”的财务管理办法,将医疗费、差旅费、办公费、计划生育费,周转金投放和农税征收情况每月上墙公布一次,公开接收群众的监督,有效地控制了乡财政开支,增加了乡财政工作的透明度。乡里干部每人每年仅有310元的公用经费,1988年底还节约了700多元。
裴淑贤同志对别人要求严,对自己更严。她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严于律己。在周转金发放、农业税征收等问题上,从不徇私情。
1988年10月,裴淑贤为给父亲和公公送些苹果,就到农民经营的果园去买。王宝祥给她摘了一包,说:“你对我发展果园又是放周转金,又是出主意,给了很大支持,这点苹果,你拿去吃吧”,说什么也不收钱。裴淑贤严肃地说:“不该放的周转金,我们一分也不放;该放的我们大力支持,这是我们的工作。钱,你必须收下”。说着硬是按市价把钱塞到了王宝祥手中,没沾一分钱的便宜。王宝祥很受感动,不知说啥好,一直将她送出很远。
裴淑贤手中有财权,她的一些亲友都想沾沾她的光。1988年5月,裴淑贤带领所里的同志进行农业税、农林特产税,应纳项目的调查摸底。她的表弟找到裴淑贤,要求表姐不要上他的税,裴淑贤告诉他:不但要纳,而且要先纳,不然我怎么去纳别人的税?表弟二话没说转身便走。秋后第一个按产量交了农林特产税。有一次,裴淑贤的一个亲戚找她要借周转金,买农田机械。她详细询问情况,她的亲戚却支支吾吾,经再三追问,才知借周转金是去盖房,裴淑贤拒绝了亲戚的要求。
近年来,找裴淑贤要周转金,要求减免税的亲友有七、八人,都被她拒绝了。有的亲友说她胳膊肘向外扭,有的骂她六亲不认。责怪话传到了裴淑贤父亲耳中,父亲劝她,“不要把亲友都得罪完了”。裴淑贤说:“财政所又不是给哪个私人开的,财政所有财政所的规矩,我不能破坏。讲清了道理,他们会谅解的。”
在邢洪林乡,裴淑贤的感人事迹,很多人都能说出几件来。人们经常看到,裴淑贤带领所里同志迎着春风秋雨,顶着酷暑严寒,走村串户,扶持生产,传递信息,为群众排忧解难。她和所里的同志用辛勤的工作赢得了荣誉。1988年邢洪林乡财政所被县里评为先进财政所和优质服务先进单位。1989年财政部、人事部、中国财贸工会全国委员会授予裴淑贤全国财政系统劳动模范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