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5-05 作者:罗宁 陈道伟
[大]
[中]
[小]
摘要:
荆州,地处江汉平原,位于湖北省中南部,地下蕴藏着煤炭、石油、岩盐、磷矿石、石灰石等多种矿产资源,发展地方工业有着良好的条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荆州地区财政部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支持发展地方工业,着力调整工业结构,帮助企业调整产品结构,逐步形成了“以纺织工业为龙头,以机械、轻工、化工为主体”的门类齐全、结构比较合理的新型工业格局,促进了全区经济的良性循环。目前,全区的245户地方国营工业企业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3.5亿元,职工11232人。1988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7.1亿元,实现利税23495万元,与1979年相比,固定资产净增10亿元,增长近3倍,产值净增14亿元,增长5.2倍,实现税利净增20264万元,增长6.3倍。
纵观荆州地区工业十年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发展的起步时期,由于起点低,没有速度就不可能有效益,加之企业少,原料、资金、能源供应有保证,而且社会商品经济不够发达,为典型的“卖方市场”,“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产品有销路,因而传统的数量型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一段时间内,由于他们忽视了背景的渐次变化,在新的情况下,依然抱着老的“皇历”不放,到处铺摊子,上新项目,搞低水平的扩大再生产,把提高产值增...
荆州,地处江汉平原,位于湖北省中南部,地下蕴藏着煤炭、石油、岩盐、磷矿石、石灰石等多种矿产资源,发展地方工业有着良好的条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荆州地区财政部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支持发展地方工业,着力调整工业结构,帮助企业调整产品结构,逐步形成了“以纺织工业为龙头,以机械、轻工、化工为主体”的门类齐全、结构比较合理的新型工业格局,促进了全区经济的良性循环。目前,全区的245户地方国营工业企业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3.5亿元,职工11232人。1988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7.1亿元,实现利税23495万元,与1979年相比,固定资产净增10亿元,增长近3倍,产值净增14亿元,增长5.2倍,实现税利净增20264万元,增长6.3倍。
纵观荆州地区工业十年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发展的起步时期,由于起点低,没有速度就不可能有效益,加之企业少,原料、资金、能源供应有保证,而且社会商品经济不够发达,为典型的“卖方市场”,“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产品有销路,因而传统的数量型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一段时间内,由于他们忽视了背景的渐次变化,在新的情况下,依然抱着老的“皇历”不放,到处铺摊子,上新项目,搞低水平的扩大再生产,把提高产值增长速度继续作为增加社会供给量,增加财政收入的主要手段,导致越来越突出的企业结构同化,产品结构老化,行业结构畸形发展,设备闲置与资金短缺并存,投入产出率下降。1986年全区国营工业企业资金利税率仅为6.65%,比全省平均水平低8个百分点。通过分析对比,他们发现了差距,感到了危机,开始认识到必须对全区工业实行转轨,即由过去的速度效益型向结构效益型转变。近两年来,荆州地区财政部门以“治理整顿,深化改革”方针为指导,坚持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根据国家现行的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序列,紧密结合全区工业的实际情况,配合其它部门,着力调整工业结构,使该区工业逐步由速度效益型向结构效益型转轨。1988年以来,在全国、全省工业生产滑坡的情况下,该区工业企业克服了资金紧缺,燃料、原材料供应不足和销售市场疲软等重重困难,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保持了产值、销售、利税三个同步增长的好势头。在实现工业由速度效益型向结构效益型转变的过程中,荆州地区财政部门始终坚持从现有的土业基础出发,注重外引内联,在新技术的引进,新产品的开发,老企业的脱胎换骨,优势行业和骨干企业的重点发展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转轨变型。
一、压劣势行业,保优势行业,发展新兴行业,以优势行业为主导实行转轨。
荆州地区棉、麻、磷资源丰富,磷化工、纺织工业是该区的优势行业。然而在1987年,纺织工业产值仅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11%。磷肥生产能力仅为52万吨,远远不能满足全区农业生产的需要。地区资源的优势未能充分发挥,优势行业的超速效应受到严重遏制。为改变这一状况,荆州地区财政部门对纺织、磷化工行业进行重点扶持。1987年至1989年,该区共投入纺织行业财政周转金3000余万元,化工行业财政周转金800余万元,使磷化工行业的碳铵生产能力达到60万吨,磷肥企业生产能力突破100万吨。纺织工业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1989年,全区纺织企业已达26户,拥有固定资产3.7亿元,棉纺生产能力24.9万锭,年创工业总产值6亿元,比1988年增长13.2%,实现利税9707万元,比1988年增长18.46%。与此同时,他们还支持发展了机械、电子、医药、冶金等技术起点高的行业。1989年,荆州地区机械、电子、医药、冶金行业的工业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达到26%,比1987年提高4个百分点,实现利税3000万元,已成为该区新兴的骨干财源。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砖瓦、水泥行业已逐步成为荆州地区的劣势行业,对这些劣势行业,他们一是压缩其生产规模,停止部分亏损产品的生产;二是对其中部分企业实行关、停、并、转和改组联合;三是对劣势行业中的优势企业投入适当资金,引发巨大的存量,使闲置的厂房和设备得到充分利用。经过几年的努力,荆州地区工业矩阵式的行业结构逐步转变为梯级结构。
二、压劣质产品、长线产品,保支农产品和创汇产品、适销对路产品,以优势产品为龙头实行转轨。
在抓以优势产品为龙头的转轨时,荆州地区财政部门首先确保支农产品的生产。他们一方面以资金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规模,另一方面以管理、政策促进企业求生存,争发展。1987年至1989年间,该区财政部门共投入小化肥企业周转金500余万元,共减免小化肥企业税利近2000万元,有力地支援了小化肥企业的生产。1989年,全区共生产碳铵42万吨,磷肥61万吨,分别比1987年增长30%、35%。其次,扩大创汇产品生产。荆州地区有机床、纺织品、千斤顶等多类工业创汇产品,工业品出口创汇额在湖北省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几年来,荆州地区财政部门始终注重扶持出口创汇产品的生产,他们与有关部门配合协作,在全区建立了100多个工业品出口创汇基地,培植了50余家出口创汇的专业骨干企业。1989年全区国营工业企业外贸出口收购额4.8亿元,占全部出口收购额的75%,比上年增长56.96%。第三,增加适销对路产品生产。从1987年开始,该区财政部门每年对全区的主要工业品进行摸底分类,实行倾斜政策。1987年,他们对全区主要工业产品进行摸底排队后,确定了102种优质畅销产品为必保产品,25种劣质滞销产品为压缩产品,采取积极措施,保证畅销产品生产,压缩滞销产品生产。第四,压盈利企业的亏损产品的生产。1989年初,该区财政部门对全区产值过千万元,利税过百万元的重点盈利企业的亏损产品进行摸底,发现全区43家重点盈利企业竟有15种产品亏损38万元,通过排队,根据市场行情及企业实际,迅速确定了企业产品转轨变型方案,并付诸实施。1989年与1988年相比,全区43家重点盈利企业的亏损产品减少7种,亏损额下降40%。
三、压耗能高,原材料短缺、效益差、重复建设的企业,保耗能低,原材料供应有保障、效益好,市场前景广阔的企业,以优势企业为中心实行转轨。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企业的能耗高、效益差,是制约荆州地区工业经济效益提高的一大障碍。该区财政部门对全区10家化肥厂进行调查发现,吨氨耗标准煤高低悬殊,最高的达3552公斤,最低的2050公斤。如果全区化肥企业耗煤水平达到最低标准,一年就可节约标准煤5.9万多吨,价值600多万元,相当于全区化肥行业全年实现利润的2倍。为此他们对全区的国营工业企业分类排队,首先确定了重点发展的68家企业,这些企业耗能低,效益好,是同行业中的姣姣者。对这些企业,他们一是优先扶持,促其发展;二是严格实行计量管理,提高节能经济效益;三是引进节能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加强节能技术改造。对效益差、资金周转慢、包袱重、能耗高、产品质量低劣、市场销路不畅、内部管理混乱的35户企业,他们以狠抓节能降耗为主,关、停、并、转为辅,促进这些企业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1987年以来,他们共关、停、并、转这类企业10户。
四、鼓励开发引进“萌芽”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开发新产品,以技术进步为目标实行转轨。
企业技术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命力和产品的竞争力。因此,荆州地区财政部门始终把优化企业技术结构作为财政服务于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帮助企业优化技术结构的过程中,他们坚技引进与开发并重,既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处在生命周期幼年阶段的“萌芽”技术,也引进在国际上已不够先进,但价格低,在国内仍属先进,又很适宜本地实际的适用技术,同时利用现有的技术设备和技术人才,开发出了一批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在引进与开发的过程中,他们把握了三个要点。第一,采取消化吸收式的引进,坚决不铺新摊子,不上新项目;第二,走自主开发与联合开发的道路,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利用外部技术优势建立产品梯次储备和技术梯次储备,保持和增强了企业的后劲;第三,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调动企业引进与开发的积极性。
五、从计划管理、政策鼓励、疏通融资渠道等方面促进企业转轨变型。
在促进企业转轨变型过程中,荆州地区财政部门采取措施,从计划管理、政策鼓励、疏通融资渠道等方面促进企业转轨变型。一是制定产业调整计划,严格把住项目审批关。他们根据全国、全省的产业政策方向,制定了本地区的产业调整计划,并以此指导投资决策,在审批项目上严格把关,凡不符合计划要求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二是依据现行的财务制度和财政政策,结合本地实际,在政策上鼓励企业转轨。三是为企业牵线搭桥,沟通信息,帮助疏通融资渠道,搞活生产经营,推动企业转轨变型。四是帮助企业改组联合。1987年以来,他们帮助工业企业以大型骨干企业为依托,以科技为先导,以名优产品为龙头,进行改组联合,先后组建了50多家集团,发挥了积极效应。五是发挥财政分配职能,适度扩大企业财务自主权,增强其自我积累,自我更新,自我发展的能力,促进企业转轨。在推行承包经营的过程中,他们对一部分市场潜力大,产品销路好,而生产能力急需扩大,具有技术改造任务的企业,以及需要调整产品结构,具有新产品开发任务的企业,在核定上交基数时给予优惠,并明确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任务。一方面为企业调整、改造提供了资金来源;另一方面通过承包合同的约束又增加了企业的压力。六是管好用活财政支工资金。在资金的投放和使用上,他们始终坚持“名、优、特、畅”产品上规模,产品结构上档次,支柱企业上骨干,技术设备上水平。七是向重点企业倾斜,实行“有偿增利”政策。为了从合理组织生产中提高经济效益,他们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结合市场情况,将资金重点倾斜到重点企业,并与这些企业签订了“有偿增利”合同。合同规定:财政必须保证资金的投放;企业必须保证项目的效益,保证按期还款和交纳占用费,除完成当年承包任务外,保证按借款额的一定比例再上交一部分财政收入。
六、帮助企业搞好经销,疏通产品销售渠道,推进企业转轨变型。
1989年以来,随着治理整顿的进一步深入,“双紧”政策的实施,加之资金、能源、原材料严重短缺,市场疲软,一些企业应变能力差。荆州地区财政部门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帮助企业抓经销,疏通产品销售渠道,变企业的压力为动力,推动企业转轨。一是稳定企业人心,调动经销人员的积极性。中央治理整顿方针贯彻以来,面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些企业领导和经销人员一度产生了困惑和疑虑,严重影响了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针对这一情况,他们及时提出了“五不变”、“三稳定”的意见,即承包经营责任制不变,厂长责任制不变,风险抵押不变,开展横向经济联合不变,健康稳定地发展乡镇企业不变;稳定人心,稳定政策,稳定经济发展。这些意见,对消除一部分同志头脑中的疑虑,克服畏难松劲情绪起了重要作用。二是明确政策制度,创造良好的经销工作秩序。1989年,他们召集全区产值过千万元,利税过百万元的128户企业的法人代表进行一周集训,讲解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及财务制度,接着又召开了全区经销代表座谈会,使他们明确了“三个关系”、“五个界限”。既反腐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打击少数腐败分子和保护多数的关系,现行政策和过去实际情况的关系;合法经营与非法经营的界限,调剂串换与非法倒卖的界限,合法盈利与非法牟利的界限,经济交往中正当开支与不正当开支的界限,经销人员的正常收入与非法所得的界限。同时他们还配合企业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有分别地调整了购销费用的包干比例,实行联销联利计酬,规定了货款回收和预收货款的奖励办法。三是采取多种形式帮助企业搞活经销。他们协助各级工交主管部门和企业围绕产品的销售工作,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经销活动。如帮助举办地方工业品展销订货会,协助企业加强售后服务等等。四是加强对经销工作的组织、协调与领导工作。他们协助企业主管部门对所属企业的产品进行分类,分别研究经销措施办法;与商业、供销、物价、税务等部门一道共同协调地方工业产品的销售工作,并制定了鼓励商业、供销部门销售本地产品的奖励办法;组织企业开展联购联销,扩大了信息来源;与企业一道到外地进行市场考察,洽谈边贸、外贸业务。由于他们采取了上述措施,狠抓了经销工作,指导了企业生产,促进了企业的转轨变型。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