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定南同志1951年参加工作,38年来,他凭着对财政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忘我的工作精神,任劳任怨、秉公执法、锐意进取,被人们誉为“原则科长”、“老黄牛”。1986年以来,他三次被评为市直机关优秀党员,两次被评为市优秀党员;1987年,分别被市财办、省委经济工作部、省财办授予“优质服务先进个人”称号;1988年,又先后被市财委、省财办评为“优质服务先进个人”;1989年财政部、人事部、中国财贸工会又授予他“全国财政系统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尽天职,任劳任怨
知道内情的人都说,刘定南同志在家是个好丈夫,出外是个好科长。刘定南同志自己却说:“我只不过多花了一点精力,多挤占了一点休息时间罢了”。1986年以前,他领导着全局最大的工交科,负责着全市地方国营企业税利上缴和财务管理工作。八小时之内,繁重的工作使他的时间安排得紧紧的,八小时之外,他又得为家庭而忙碌。他的家庭困难是一般人所难以克服的:一家四口人,妻子长期患有精神病,在孩子尚未成年时,沉重的家庭负担都落在他一人的肩上。爱人病了住在医院,他总是起早摸黑,早晨四点钟起床做好饭,给在家的孩子留一份饭后,又送一份到医院给爱人,然后再赶到局里上班;大人、孩子需要精神安慰,他总是尽可能地挤出时间,或给他们讲述一天的所见所闻,以减轻妻子的精神痛苦,或给孩子们讲述做人的真谛,给孩子们点燃生活的希望之光。
特殊的家庭环境使老刘肩上的担子格外沉重了,他也痛苦、忧愁、沮丧过,但从来没有因为家庭牵挂影响工作,一个人默默地承受着家庭、工作的双重压力。
平时,常是上班铃未响,他已将办公室打扫得干干净净;冬天,常是当大家走进办公室时,他已将炉火烧旺;晚上,常是夜深了,他办公室的窗户仍然透出明亮的灯光;白天,不论是酷暑寒冬,不论是晴天雨天,他常是工作在基层。
言传身教,他的行为,使同志们感动了。工作大家积极去完成;办公室的卫生大家争着抢着去做。他所领导的工交企业财务科曾多次被评为局先进单位。人们无不称赞他是位好党员,好科长,好丈夫、好父亲。
掌财权,两袖清风
担任工交科副科长以来,刘定南同志长期与企业打交道,手中掌握着一定的财权,因而求他的人也就多了。面对五光十色的物质利诱和种种歪风邪气的侵袭,他始终坚持原则,从不谋取个人私利。他说:“权力是党和人民所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绝不能以权谋私”。
前两年,对企业进行财务整顿验收,验收市内企业,他坚持回家吃饭,验收市外企业,按标准用餐,并首先约法三章,一不准备酒,二不准超过标准,饭后按规定付钱票,三不准送礼物。有单位超标准招待或送礼品,他坚决予以抵制。一次,一个单位在他上车回家时,塞给他一个包,内有名酒、糕点等,他没有要;有一个单位来局办事,塞给他一张20元的购货券,他退了;有个单位召开会议,每人发票一张,凭票可领高压热水瓶一个,钢笔一支,他没有领;局里根据他的家庭困难,年终给予救济,他总是百般推让,坚决不要。是他家的钱太多吗?一家四口,爱人常病,虽不是家徒四壁,但破旧家俱亦寥寥无几;是他不懂得钱的社会价值吗?他身为企业财务科长,日夜在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呕心沥血,心里盘算的就是一本本经济帐。有人说他傻,有人说他痴,然而他“傻”出了共产党员的本质,“痴”得了人们的尊敬。
干事业,公而忘私
刘定南同志常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工作还是靠大家去做”,他关心他人,胜过自己。专管员小邓病了,他催她上医院,多次登门探望;科里一位过世同志的家属来局领补助款,突然肺病发作被送进医院,他安排人精心照顾,自己也常去看望。科里不论谁病了,他总是精心照顾,不论谁家有困难,他总是积极反映,帮助解决。他心里总是装着别人,但很少想到自己。
他身体不好,经常带病坚持工作。有一次,他单人骑车到单位了解情况,回家路上,疝气发作,晕倒在马路上,被路人扶起来,坐了一会,仍推着自行车艰难地走进办公室,同志们见他面色苍白,要扶他回家休息,他却说:“不要紧,坐一下就会好的”,硬是坚持工作到下班.
1989年4月中旬,局领导让他参加在武汉召开的一个会议。老刘同志心里清楚,儿子结婚的日期刚好就在会议期间,而且女方家长早已一再招呼,工作再忙,子女结婚这天也要在家。工作与家务发生了冲突,知情的同事都劝他向局领导请假,让局里另派人参加。他想:儿子结婚是大事,但毕竟是私事,工作更重要,为了既不影响工作,又能避免女方家长的误解,他请局里一名同事帮忙招待客人,自己则在那天下午休会后,搭五点钟的末班车从武汉赶回家,然后当晚乘船赶回武汉,熬了一个通宵,第二天又准时坐在会议室参加会议。
他总是以党和国家的利益为重,从不计较个人得失。1983年评比会计职称时,按他的业务水平,工作实绩,评上一名会计师是很容易的,但组织上考虑到财政工作更需要经济师,因他基础好,动员他参加经济师的评选。他二话没说,服从了组织的安排。由于种种原因,后来经济师职称没有评,而评上会计师的同志在前两年工调中连升两级,其他各项待遇也随之而来,原来工资比他低的,现在和他一样了;原来工资和他一样的,现在比他高了。许多同志替他惋惜,他却说:“这没有什么,国家给我的工资待遇已经够高了,有职称没职称都是为党工作”。

讲奉献,锐意进取
刘定南同志不仅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而且思想敏锐,有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
在担任工交科长时,为了扩大企业自主权,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他经常跑基层、搞调查、写材料、提方案,组织全科同志,配合有关部门,对企业先后推行了利润留成、盈亏包干、两步利改税和承包经营责任制等利润分配制度。
1986年,领导决定让他负责调研工作,财权没有了,工作难度也更大了,但他没有犹豫,又一头扎进了调研工作。在调研岗位的三年里,他每天早出晚归,风里来,雨里去,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几乎跑遍了全市的每一个角落。几年来,他写的33篇探索改革的文章先后在省市的刊物上发表,120多条信息,得到省厅采用17篇,市里采用50多篇,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
1987年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后,由于包死了上交基数,企业留利虽然大幅度上升,但上交财政的利润却增长很少,而且有些承包企业自我约束机制不健全,大量挪用生产性资金用于非生产性支出,刘定南主动定项目,组织几名同志深入企业进行调查,总结大冶钢厂实行内部层层承包、轴承厂实行全员风险抵押承包的经验,提出了实行递增包干超收分成和加强企业利润留成资金及更新改造资金管理的意见,被市里采纳实行后,保证了承包经济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