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5-05 作者:牛余志
[大]
[中]
[小]
摘要:
中国财政学会1989年年会暨第9次全国财政理论讨论会于1989年12月20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是在党的十三届四中、五中全会之后召开的,它不仅是一次理论讨论会,也是财政界贯彻党的五中全会精神,为实现财政工作的治理整顿目标和任务献计献策的一次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有三点:一是总结十年来中国财政学会的学术活动情况,二是宣布十年来全国财政理论研究成果评选结果,三是对治理整顿、深化改革中财政工作所面临的一些理论和实际问题展开讨论。
国务委员兼财政部长、中国财政学会会长王丙乾正在国外访问,特为大会写来贺信。他在信中对学会十年来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中国财政学会成立十年来,在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中,在财政部党组的领导和各级财政学会的共同努力下,对新时期建设和改革中涌现出来的许多重大的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进行了比较广泛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一批有观点、有分析、有建设性的、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研究成果,同时造就了一支中青年理论队伍。
王丙乾在贺信中指出,当前,我国治理整顿已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财政经济形势正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是,多年积累下来的问题与新出现的矛盾交...
中国财政学会1989年年会暨第9次全国财政理论讨论会于1989年12月20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是在党的十三届四中、五中全会之后召开的,它不仅是一次理论讨论会,也是财政界贯彻党的五中全会精神,为实现财政工作的治理整顿目标和任务献计献策的一次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有三点:一是总结十年来中国财政学会的学术活动情况,二是宣布十年来全国财政理论研究成果评选结果,三是对治理整顿、深化改革中财政工作所面临的一些理论和实际问题展开讨论。
国务委员兼财政部长、中国财政学会会长王丙乾正在国外访问,特为大会写来贺信。他在信中对学会十年来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中国财政学会成立十年来,在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中,在财政部党组的领导和各级财政学会的共同努力下,对新时期建设和改革中涌现出来的许多重大的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进行了比较广泛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一批有观点、有分析、有建设性的、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研究成果,同时造就了一支中青年理论队伍。
王丙乾在贺信中指出,当前,我国治理整顿已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财政经济形势正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是,多年积累下来的问题与新出现的矛盾交织在一起,我们还面临着严重困难。要实现治理整顿的目标与任务,需要各方面做出艰苦的努力。其间有许多复杂的现实矛盾问题,不仅需要我们作出实事求是的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而且需要我们从现实出发,进行超前研究,并从理论上作出科学的回答,以提高财政工作的正确性、科学性和自觉性。
王丙乾同志在贺信中提出了当前需要重点研究的几个问题:一是关于社会主义财政职能作用问题。他说,财政是国家有计划地进行国民收入分配、再分配的主体,它与国家的职能、国家的政治、经济权威密切联系在一起。在有计划商品经济下,财政的分配、调节与管理的领域和范围在发生变化,但在总体上是向更广阔的领域和范围开拓和发展。五中全会决定强调反对分散主义,提高两个比重,不仅需要财政增强在初次分配中的主体地位,而且需要增强在再分配领域中的调节作用。二是关于坚持财政平衡和国民经济综合平衡问题。五中全会《决定》总的精神,就是要牢固树立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40年来,我国经济工作取得了伟大成就,但也有失误,最重要的教训,就是脱离国情、超越国力、急于求成、大起大落。历史经验证明,坚持量力而行、综合平衡,国民经济就能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反之,不讲量力而行,不讲综合平衡,不讲比例关系,国民经济就发生挫折。财政平衡在国民经济综合平衡中处于关键地位,所以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量力而行、收支平衡的原则,牢固树立财政、信贷、物资、外汇综合平衡的思想。三是关于深化财税、财务体制改革的问题。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发展和自我完善。在10年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财税改革率先突破,处于先行地位,无论在财税、财务改革方面,还是在配合其他体制改革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也要看到改革中的不配套和某些失误,以及经济过热的影响,致使分配关系不顺、分配秩序混乱、财力过于分散。因此,我们要按照五中全会的精神,根据实现国家职能和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深化财税、财务体制改革,关键是健全适应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既充满生机活力、又能强化自我约束的财政运行机制,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调动各方面开源节流、增产节约的积极性,使财政逐步建立在稳定、可靠、充裕的基础之上。王丙乾同志希望财政工作者对这些问题进行认真研究,为实现治理整顿目标、摆脱财政困境做出贡献。
王丙乾同志在贺信中还着重强调了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理论、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性。
会议开幕式上,学会副会长田一农致开幕词,学会名誉会长戎子和、财政部副部长迟海滨、学会顾问宋季文、周光春先后讲了话。财政部领导刘仲藜、项怀诚、张佑才、傅芝邶出席了会议。
会议期间,代表们听取和讨论了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许毅代表常务理事会所作的关于十年学术活动的基本总结。大家普遍认为,中国财政学会的各级学会、研究会十年来取得了很大成绩,为改革和建设事业的发展、抵制“全盘西化”、发展社会主义财政经济理论做出了积极贡献。会议原则通过了《中国财政学会常务理事会关于十年学术活动的基本总结》。
会上宣布了十年来全国财政理论研究成果评选结果,在提交的全部论文和专著中,共评选出荣誉奖19个,优秀奖83个,佳作奖148个,成果奖272个,鼓励奖150个。这次评选活动是对十年来财政理论研究成果的一次检阅,它对今后的学术活动必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会议结束时,财政部特聘顾问、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陈如龙致闭幕词,着重讲了关于十年财政学术活动的评价问题,关于十年学术成果的评奖问题;关于理论讨论,关于加强理论学习问题四个方面。
陈如龙同志在讲到关于理论讨论问题时说,在小组讨论和大会发言中,主要讨论了财政职能作用、当前的财政形势和财政的治理整顿问题。关于财政职能问题。大家认为,在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财政的分配、调节与管理的领域和范围应向更广阔的方向开拓和发展,财政不仅要增强在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主体地位,而且要增强对社会财力的统筹、制约调节作用。但要做到这一点,是要有个过程的,特别是要在认识上得到统一。因此,首先应当从理论上探讨清楚,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条件下,财政应有的职能作用;其次,应当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在治理整顿期间,财政应当和能够发挥的职能作用问题;第三,应当研究增强财政对各类社会资金统筹、调节作用的问题。
关于当前的财政经济形势问题。总的认为,当前的经济形势仍然严峻,财政尤为困难。对财政陷入困境的原因,一种观点认为,是由于多年来急于求成,改革和建设的步子迈得太快,搞国民收入超分配积累下来的结果;另一种观点认为,问题主要出在分配政策和体制上,问题出在经济失控、失衡和失调的“三失”上;第三种观点认为,分配主体多元化和价格双轨制,导致国民收入大量流失。对于明年财政形势的估计,普遍认为,财政形势仍将十分严峻,但也要看到有利条件,抓紧工作,也是可以克服的。有些同志则认为,明年的财政将面临着更大的困难,产业结构失衡形成的销售疲软的状况不会很快扭转,收入上不来,而工资、价格等政策措施的出台,因而支出难以再压缩。因此,必须正视新的困难,正确估量明年的财政形势,绝不能掉以轻心。
关于财政治理整顿问题。大家认为,要摆脱财政困境,必须从解决经济问题入手,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必须调整分配政策,克服财力过度分散的状况;必须整顿分配流通秩序,把流失的收入集中到国家手里来。财力的集中和两个比重的提高,必须伴随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和经济效益的提高,通过调整增量分配政策逐步实现。
陈如龙同志在讲到关于加强理论学习的问题时指出,最近一个时期,江泽民同志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都反复强调了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理论的重要性,强调了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探讨当代的政治、经济、社会理论问题的紧迫性。这对于我们开展学术活动,加强财政经济政策研究和理论建设,有着特别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要认真学习和研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学好马列,坚信马列,就会深信社会主义制度必胜;不学马列,甚至认为马列过时了,必然背离马列主义,误入资本主义歧途。这是近年来出现的四项基本原则与资产阶级自由化尖锐对立的最深刻的教训。在我们的财政经济理论研究中,要把被资产阶级自由化搞乱了的思想理论端正过来,要解决和研究我们面临的许多复杂的新问题、新矛盾,就必须认真学习和研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哲学,更好地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近几年来,我们财经工作的失误,从主观思想方法来检查,主要是唯物辩证法少了,形而上学多了。在财政工作中,财政与经济,收与支,取与予,放与管,积累与消费,集中与分散,整体与局部,统一政策与因地制宜,自力更生与争取外援,坚持开放与打击经济犯罪,等等,都是辩证的统一,正确处理这些既矛盾又统一的问题,要靠哲学的帮助。
要认真学习和研究邓小平、陈云、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经济思想和理财思想。他们在长期领导财政经济工作中,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财经工作的具体实际创造性地结合起来,发挥和发展了一系列科学的财经理论观点。这些观点主要是:关于坚持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观点;关于反对相互封锁,建立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观点;关于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观点;关于要把国家财政建立在经常的稳固的可靠的基础上,有力量应付外侮与应付万一的观点;关于建设规模要同国力相适应,坚持财政、信贷、外汇、物资四大平衡和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观点;关于“一要吃饭,二要建设”,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利益的观点;关于财力使用上要立足全局,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的观点;关于安排计划和预算要瞻前顾后,避免大起大伏的观点;关于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观点;关于财政部门是消息灵通,反映灵敏的综合部门,从中可以看出大局的观点;等等。所有这些,都是经过实践检验证明的,是完全正确的,对于我们今后的工作仍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