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从1980年中央对地方实行各种形式的财政包干体制后,各地对县也实行了各种形式的财政包干体制,调动了县级政府理财的积极性。但是,从总体来看,由于条条下达的专款过多,县级财政支出包干范围一般比较小,县级财政自主权不大。如何压缩、下放专款,扩大县级财政自主权,进一步完善县级财政,是当前财政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
如果我们用县财政自主支配的财力占县财政总支出的比例来表示县财政自主权的大小,那么,从1980年“分灶吃饭”以来,尤其是1985年以后,我国县财政的自主权一般都在不断缩小。以山东省陵县为例,财政决算支出与包干支出的对比关系如下表:

上表表明:从1981年到1988年,该县财政包干支出占财政决算支出的比例呈下降趋势,8年中减少了24个百分点。该县专款支出1981年仅160万元,1988年增加到1258万元,增长了近7倍。专款过多的主要弊病是:第一,专款大多是带帽下达,由上级指定专门用途。对县级财政来说,专款是一笔有财力而无财权的资金,事权与财权脱节。第二,专款不纳入县财政支出包干基数,县级预算只能安排县包干...
从1980年中央对地方实行各种形式的财政包干体制后,各地对县也实行了各种形式的财政包干体制,调动了县级政府理财的积极性。但是,从总体来看,由于条条下达的专款过多,县级财政支出包干范围一般比较小,县级财政自主权不大。如何压缩、下放专款,扩大县级财政自主权,进一步完善县级财政,是当前财政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
如果我们用县财政自主支配的财力占县财政总支出的比例来表示县财政自主权的大小,那么,从1980年“分灶吃饭”以来,尤其是1985年以后,我国县财政的自主权一般都在不断缩小。以山东省陵县为例,财政决算支出与包干支出的对比关系如下表:

上表表明:从1981年到1988年,该县财政包干支出占财政决算支出的比例呈下降趋势,8年中减少了24个百分点。该县专款支出1981年仅160万元,1988年增加到1258万元,增长了近7倍。专款过多的主要弊病是:第一,专款大多是带帽下达,由上级指定专门用途。对县级财政来说,专款是一笔有财力而无财权的资金,事权与财权脱节。第二,专款不纳入县财政支出包干基数,县级预算只能安排县包干范围内的财政收支,相当一部分专款不纳入县财政预算安排,严重削弱了县级财政的预算约束作用。第三,影响财政资金分配使用效果。对上级下达的专款,县财政无权调剂使用,不能结合具体情况,统筹安排,而上级又“鞭长莫及”,往往出现需要开支的项目没有钱,不需要开支的项目上级又给了专款,钱用不到点子上。第四,使县财政调节预算平衡更加困难。专款的资金来源是上级的专项补助,这是“死面”的。专款下放纳入包干期基数,就要下划有一定增长幅度的预算收入来源,这是“活面”的。专款过多,县财政的“死面”收入来源多,县财政的资金平衡活力就小,调节预算平衡就更加困难。山东省陵县1980年以来的8年中,有5年发生财政赤字,专款过多,收入来源“死面”化,也是造成赤字的一个因素。第五,助长了县财政以及主管部门对上级财政以及主管部门的依赖思想。专款的大量存在及其分配时的弹性特征,助长了县级财政和主管部门“跑部钱进”争专款的依赖思想,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不正之风。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有些上级专款是“钓鱼”项目。县里要拿到专款,县财政就要吃“拼盘”,往里贴钱。往往影响县级预算的正常执行。
总之,国家和省、市级掌握某些需要统一安排调度的专款,如救灾款等是必要的。但是,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各级专款过多过滥,弊病很多,急需从上到下进行整顿清理。对目前各级掌握的专款,该压缩的压缩,该下放的下放,能够纳入支出包干基数的改作支出包干基数。这是完善县级财政管理,扩大县财政自主权,调动县级政府理财积极性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进一步改革财政体制的一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