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讯:最近,中国经济杠杆研究会召开了第二次理论讨论会,就稳定经济、深化改革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代表们一致认为,中央关于当前我国经济形势的分析是正确的,关于今年经济工作的方针也是正确的。今年头四个月经济发展总的情况是好的,农业投入增加,工业适销品增长很快,商品流通扩大.国际收支继续好转,整个经济保持着景气发展的势头。但是,由于改革的某些滞后以及发展中某些关系没有理顺,物价涨势很猛,信贷货币投放突破较多,财政支出与全社会投资增长仍然过快。如果现在不及时采取有力措施,经济稳定的局面将受到严重冲击。会议认为,为了保障经济建设和改革的顺利进行,应当在力求增加社会总供给的同时,进一步控制社会总需求坚持实现中央制订的关于1988年经济工作的方针。具体对策建议如下:
一、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长速度。今年1—4月工业生产增长速度月月在16%以上,乡镇工业在40%以上,都大大高于去年全国计划会议提出的控制目标。由于工业生产增长速度过高,致使原材料供应短缺,加剧了供求紧张,刺激了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生产成本大幅度上升,企业消化困难。目前,工业生产增长速度仍有持续增高的势头,建议适当控制过高增幅,从当前各方面情况权衡,今年工业生产增长速度保持在12%左右较为适宜。
二、在保证重点建设,保持经济发展后劲的前提下,进一步压缩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坚决停建楼堂馆所和非热点的所谓旅游景观的建设(如庙、祠、坟、山等),砍掉一批重点项目中的非生产性、非迫切的建设投资,同时严格控制建设项目的设计标准和工程造价,即使是重点旅游地区,也要从严掌握。目前我国总积累不是低了,而是很高,不下决心压下去,后患严重。历史经验证明,压缩投资不仅可以减少对三大材和设备的需求,而且在目前投资付现率达40%的情况下,可以大大削减消费基金。缓和市场压力,这对稳定物价乃是一项最有效、最切实的措施。为了使投资更有效地进行,应从速制定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改造规划,据以安排行业和地区的投资总规模,并有效地制止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
三、进一步从紧掌握信贷投放,控制市场货币流量,从严审批地方债券和企业债券的发行。货币投放多,主要是投资规模过大,工业速度过高,信贷投放过多。据统计,今年头四个月新增信贷投放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增加,如继续发展下去,今年信贷总规模将会大大突破。建议中央银行从现在起,有区别、有重点地控制再贷款,应努力按计划投放货币,并力争在今后两个月内多回笼一些货币。鉴于今年计划发行的各类债券已为数不小,建议对地方和企业计划外债券的发行要从严审批,以利于控制投资规模。
四、努力开通物资供应主渠道,大力组织国家领导下的有计划的物资市场,进行合理调剂,缓和供求矛盾。应当充分发挥新的物资管理和经营体系对调节控制物资市场的作用,减少不合理的中间环节,尽量使产销直接挂钩。同时,应尽快研究确定合理的混合市场价格,以消除由于双轨价格带来的生产资料价格脱缰状况。通过有效管理和市场调剂,充分发挥有限资源的作用,支持经济的稳定发展。
五、抓好轻纺工业等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和供应,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搞好市场商品流通、城乡交流,组织好农副产品进城。对主要轻纺产品的价格不能只“放”不“管”.应按物价总水平上升的总控制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整,以减小“冲击波”。
六、适当调整农产品价格。前几年对农产品价格已经作过大幅度调整,但现在又已逐步走到谷底。为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必须再进行调整。但在目前小农生产的劳动生产率较低的情况下。靠不断提价来刺激生产,其结果必然会推动各行各业成本的上升。并提高城乡人民的生活费用,形成农产品价格、工业品价格和工资的轮番上涨。因此,从长远看,要避免农产品不断涨价的趋势,根本出路在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运用各种形式(如转承包、农场经营、农工商一体化经营等)实现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商品率。只有如此,粮价和其它农产品价格才能基本稳定.国民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也才能有一个可靠的基础。
大家一致认为,物价的基本稳定有利于建设和改革,通货膨胀、物价上升.在我国是未见其利,先受其害。 (本刊通讯员)